中國航母編隊司令員陳岳琪講述遼寧艦首次突破第一島鏈背後


隔壁帖,蘋果日報剪輯的意思

似乎不符合原文表達的意思

全文如下

~~~~~~~~~~~~~~~~~~~~~~~~~~~~~~~~~~~~~~~~~~~~~~~~~~~~~~~~~~~~~~~~~~~~~

中國航母編隊司令員陳岳琪講述遼寧艦首次突破第一島鏈背後

2017-03-20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號

2017年1月13日,由遼寧艦與多艘驅護艦組成的航母編隊,順利完成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後返航,實現了航母編隊走出第一島鏈航行訓練。然而,在中國航母編隊步伐鏗鏘的背後,卻有著無法想像的艱辛與汗水。央視《面對面》欄目專訪了航母編隊司令員陳岳琪少將(2015年7月,已擔任91181部隊司令員陳岳琪晉升海軍少將——觀察者網注)和艦載航空兵部隊參謀長張葉,聽他們講述遼寧艦航母編隊背後的故事。

除了遼寧艦遠航任務本身外,《面對面》欄目的記者還在遼寧艦上採訪到了一些以前沒有向外披露的細節。
陳岳琪司令員回應了面對外軍密集監視的心態,他說:一個是正確處置,同時我們要第一時間,要發現你,警告你,這個對我們來講很重要,要讓他感覺到你在這裡存在,我是知道的,真打仗的時候,這個距離上,我不可能讓你接近到這麼近,我的武器,我完全可以夠得著你的。

《面對面》遼寧艦遠航文字內容如下:

“從艦載機上看航母,就像看家一樣”
2017年1月13日,由遼寧艦與多艘驅護艦組成的航母編隊,順利完成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後返航,停靠青島某航母軍港。本次遠航,編隊共搭載戰鬥機、直升機20多架,跨越渤海、黃海、東海,從台灣東部海域經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海區,累計航行5858海裡,實現了航母編隊走出第一島鏈航行訓練。跨海區開展航母艦載機戰術訓練、按航母典型作戰編成組織全要素、全流程編隊整體訓練等多項歷史性突破,海軍少將陳岳琪是航母編隊司令員。

記者:您這一路上,有沒有睡不著覺的時候?
陳岳琪:經常性的,尤其是重大任務來的時候,真是睡不著覺。
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因此,此次遼寧艦編隊的遠航舉世關注。尤其是2017年1月2日,遼寧艦編隊在南海海域訓練,更是各界關注的熱點。這一天,天空中的雲層很低,不屬於飛行的好天氣,但艦載機飛行員要在遼寧艦上展開起降訓練。

記者:雲低意味著什麼?
張葉:雲低的話,我們就要改變著艦方式。

記者:怎麼改?
張葉:不用目視著艦,用儀表著艦。

記者:區別在什麼地方?
張葉:你沒出雲之前,你沒看到航母。

記者:完全是數字告訴你?
張葉:得數字,嚴格按數字來飛,飛到直到出雲看到航母。
當天上午,航渡在預定訓練海區的遼寧艦開始放飛殲-15艦載戰鬥機,在航空保障人員的引導下,殲-15艦載戰鬥力進入中甲板起飛位,隨後,止動輪檔和偏流板迅速升起,加力、放飛等手勢指令的下達,殲-15艦載戰鬥機迅速從遼寧艦滑躍升空。這是執行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的遼寧艦編隊,在南海某海域一系列訓練課目之一,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參謀長張葉,是那天起降訓練的第一個飛行員。

記者:因為你畢竟是一個指揮層面的人,為什麼要真正地第一個進行飛行?
張葉:我想的話,要給大家做個榜樣。

記者:帶這個頭會起到什麼作用?
張葉:會給大家信心,這種條件下能飛,我會飛完之後告訴他們,應該怎麼飛,這樣的話,他們就會準備得更細,飛行得更安全。
與渤海、黃海和東海相比,南海海域水文氣象條件更加複雜加之連日來受冷空氣影響,訓練海域海況較差,身處排水量數万噸的遼寧艦都能感到明顯的搖晃,這給艦載機起降訓練帶來了諸多挑戰,伴著起飛助理標準的放飛手勢,一架架殲-15艦載戰鬥機滑躍起飛沖向雲層低垂的天空,中國南海上空首現“飛鯊”身影幾分鐘後,張葉和戰友們開始返航。

記者:在這個艦載機上,從上往下看航母,那是一種什麼感覺?
張葉:就像你離開太久了,回到家的感覺,看到家了,飛機在空中的燃油,它是有限制的,我要盡快,按照時間節點能找到它,找到它,我才能安安全全降落在航母上,這種感覺就像離家久的人,回家之前遠遠一望,看到我家在那兒。

記者:他說離航母越近,他這種回家的感受就越強烈,這個你們在艦上,能不能體會到?
陳岳琪:我們也一樣,飛機出去了以後,心裡面始終也是放不下心的。

記者:你比如說航空母艦和旁邊的這些驅護(艦),還有天上的飛機,彼此之間,會有情感上的聯繫和體會嗎?
陳岳琪:這個肯定更多表現在,我們配合上的默契,我們有一句話,叫我們艦艇的同志,你要知道,不要忘了,我們這個艦上有機場有跑道,飛行的同志,你也不要忘了,你這個機場跑道是在艦上,大家都去換位思考,互相增進理解,不斷地加深融合。
雖然海況惡劣,張葉和戰友們還是穩穩地把艦載機停在了遼寧艦的甲板上訓練。當天,編隊周密制定訓練方案,深入做好風險評估,適時調整訓練計劃,在各部位的精密協同下,順利進行了多個架次的艦載機訓練,為航母編隊戰鬥力形成積累了重要經驗。與此同時,遼寧艦編隊還在南海海域進行了多個項目和多型艦載直升機的訓練試驗任務,進一步提升了艦機融合水平,錘煉了編隊協同指揮能力。

記者:作為一個編隊,編隊之間,還是有一個所謂的協同作戰,您在指揮的過程中,對您來說是難的地方?
陳岳琪:我舉個例子,我的目標有一艘艦艇,我們要把它打掉,你是用什麼去打,我有可能需要,出動我的艦載機,同時可能還需要,用我的水面艦艇,這個兩者之間就有一個協同,多方向不同角度,對這個目標實施打擊。

4年間遼寧艦連續取得重大突破 已具備作戰能力

作為我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從2012年9月正式交接入列到此次成編隊出島鏈跨海區訓練和試驗,遼寧艦僅用了短短4年時間。 4年裡,官兵們出色完成了上百項科研試驗和殲-15艦載戰鬥機著艦起飛等訓練課目,並連續取得重大突破,遼寧艦也由最初的訓練試驗艦一步步成為了一艘具備作戰能力的水面艦艇。

記者:航母編隊,它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的時候,它才能有條件有資格,去組建一個編隊?
陳岳琪:首先航母本身平台訓練要完成,所有的裝備都完成試驗。

記者:您所謂的完成試驗,各個環節都能保證,能夠使用的狀態?
陳岳琪:能夠使用,我們訓練是分為幾個層次,個人能力的訓練,和整個艦平台的訓練,比如說航行,你要能跑,第二個,我的飛行保障的訓練,還有就是特殊情況,艦上的一些情況,我能夠處置。

記者:母艦得具備這種硬件條件?
陳岳琪:對,單艦能力具備了。

記者:所謂艦隊就是它需要有一個組合?
陳岳琪:我們講的叫一類艦,這個一類艦就是能戰的艦,也就是說經過所有課目的訓練以後,能夠參加作戰了,具備這個能力了,我才可以加入到航母編隊中。

記者:您作為指揮員,越能夠及時配足這些要素越好,但是不得不等待,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陳岳琪:這個心情大家都是一樣的,期盼著我們國家航母,能夠早日形成戰鬥力。

這裡是某艦載航空兵試驗訓練基地。 2012年,時任海空雄鷹團副團長的張葉被選中進入艦載航空兵部隊,擔任戰鬥機團團長。那一年,張葉40歲,從以前的飛殲擊機到飛艦載機,張葉面臨著選擇。

記者:當時是一個什麼機會?
張葉:艦載機部隊要組建,需要飛行員,也需要飛行領導和骨幹,來組建這支部隊。

記者:當時你會意識到,又要換飛機了?
張葉:又要換飛機了,又要脫層皮了,首先你要學這型機的,大量的飛行理論,原理知識要學,然後面臨著艦載機的飛行特性,它跟陸基飛行不一樣。

記者:完全不一樣?
張葉:完全不一樣,它的著陸方式完全不一樣,也聽說過面臨的風險更大,想著去了,可能又有很多年,沒有好日子過了。

記者:機遇擺在那的時候,對你有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和誘惑?
張葉:作為一名飛行員,說實話,就是想挑戰自己的極限,就像拳擊手一樣,他不挑戰泰森,他不打敗泰森,他不算一個好拳手,
作為戰鬥機飛行員來說,我必須要飛國內頂尖的飛機,這是我飛行員的夢想。
2012年11月,“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等多名試飛員,在遼寧艦入列。僅僅兩個月後,駕駛殲-15艦載戰鬥機成功在航母上進行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給張葉極大鼓舞。

記者:真的到了這個部隊之後,你看到的,你體會到的,你飛行中遇到的這個風險,和你想像的一樣嗎?
張葉:首先沒想到風險,想到的還是一種榮譽,感覺到艦載機太帥了,這種飛行方式太酷了,首先我們前面有幾名試飛員,在摸索著艦訓練的方法和路子,我們是後面被選來的,他們在前面摸索,天天看他們在那訓練,覺得艦載機飛行員,真牛。

艦載機飛行精準度要求極高 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

在艦載航空兵部隊,張葉不僅僅是團長,還是一名艦載機飛行員。艦載機飛行員,與一般飛行員的區別在於,需要飛行員在復雜的大洋環境下完成正常起降,而且大洋上的航母是運動和顛簸的。所以,艦載機飛行員的素質和技術要遠遠高於一般飛行員。雖然張葉已經做好了脫層皮的準備,可是等待他的不僅僅是脫層皮這麼簡單。

記者:最艱難的是在什麼時候?
張葉:最艱難就是在起步初期,飛這個飛機,它的精準度要求非常高,航母甲板,它只有正常跑道的十分之一不到,寬度正常跑道的一半都不到,而且著艦點,它就是四根索纜,36米的範圍,左右兩米,要每次把飛機都很準確,落到這個點上,這種要求是非常高的,那麼要達到這種精準度,有時候說實話,就像是對人的一種心理上的折磨。

記者:怎麼理解?
張葉:需要成百上千次練,航空的燃油也很貴的,飛機的使用,付出的代價很多怎麼辦,我們就使地面的模擬機訓練。
遼寧艦在等待著艦載機能早日上艦,而艦載航空兵部隊把訓練日程、訓練課目都嚴絲合縫製定好了,如果張葉和其他飛行員不能按時按量的完成計劃,他們都有被淘汰的危險。

記者:但誰都知道,動找動難度是很大的,更何況你們還有速度,在速度的情況下,動找動那就更難了?
張葉:就是磨人心,折磨人,一個問題如果說,你帶著問題,克服不了它,這是非常折磨人的,你找不到辦法突破它的時候,這時候非常折磨人的。

記者:你遇到過嗎?
張葉:遇到過,等你把這個問題突破了之後,技術上有一個小小的進步,感覺自己很愉悅,等到飛的時候,外界的環境變化了,因為飛機在空中,它會受外界干擾,一變化問題又露出來了,又有新問題蹦出來了,那怎麼辦,又要想辦法去克服。

“刀尖上的舞蹈”,被用來比喻艦載機飛行員在空間極度有限的航母甲板上著艦的高難度和高風險。世界範圍內艦載機的訓練代價都非常高昂,美國海軍從擁有艦載機到今天已經犧牲了上千名飛行員,前蘇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航母時也付出了150多位艦載機飛行員的生命。

張葉:艦上最大的風險就是安全,剛才說的環境很惡劣,甲板面很小,而且要求很高,你要說出現安全的,有可能損失的,不是一架飛機的問題。

記者:不是你自己的問題?
張葉:不是你自己,也會危及到艦面好幾千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說必須要準。

記者:但是你告訴我,這個過程對你來說,艱難反映在什麼地方?
張葉:這種煎熬,別人排解不了,給你排解不了,只有靠你自己,沒人能幫你,因為什麼,即使別人幫你跟你講的,沒有變成你自己的東西,它就不是你的,你就領悟不了,那時候還是要靠自己琢磨,走路都在琢磨這些東西,等到問題克服的時候,自己心理上的壓力,一下子減輕了,說白了也成熟了一點點,也放鬆了一點點。

記者:磨礪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對心理素質塑造的一個過程。
張葉:一個塑造的過程。
就是在反复的心理素質的塑造過程中,張葉他們完成了所有考核,開始在遼寧艦進行第一次起降試驗。

記者:第一次上艦,你還記得自己的那種心理狀態嗎?
張葉:因為在陸基訓練的時候,所有的LSO(著艦指揮員),已經認可了我的技術,我就相信我能上艦。

記者:還記得第一次嗎?
張葉:記得(心態)很平和,我就是按陸基怎麼飛的,我在艦上就怎麼飛。

記者:第一次上艦,而且第一次平穩地掛索的時候,那種心情是什麼樣的?
張葉:等掛上索以後,這個地方感覺有負載荷了,就是後面索已經把飛機拉住了,當時的話,這種心態稍稍有一點變化,就是說我終於上艦了,有一點小小的激動,這個地方有一點小小的茫然,我要做什麼,遲疑幾秒鐘之後。

記者:茫然,高興糊塗了當時?
張葉:對,等到下飛機以後,有很多人在迎接我們,捧著鮮花在迎接我們的時候,那種激動,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那時候高興得。

記者:眾星捧月可能就是那種感覺了?
張葉:對。

記者:但是那是你付出了多少才?
張葉:通過自己的努力,我終於得到了回報這種感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