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21d和DF26
可以攻擊移動中的中大型海上目標
核常兼備
只要戰爭中飽和攻擊
美國航母有去無回
真正的航母殺手!
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DF-21D、北約代號:CSS-5 Mod-4)是東風21的反艦型號。
2010年8月19日,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的研究認為中國大陸最新型的「東風-21丁型」飛彈實際為反艦彈道飛彈,防止未來台海衝突引起美國干涉,專門對付美國的航空母艦,即外界盛傳為「航母殺手」。截至到2014年10月,東風-21丁型已經在中國東南和東北地區部署了兩個旅。[8]
2013年阿根廷軍事論壇「SAORBATS」公布一張日後著名的衛星照,照片顯示在戈壁沙漠中有一個長約200公尺的白色平台外圍不明材質輪廓線,外型輪廓類似美國核動力航母,上面有兩個巨大彈坑擊中的痕跡,其中一個彈坑在甲板中心部分,另一個是在降落跑道的右側,報導形容導彈試射成功。[9]沒有官方訊息表明是哪款飛彈,但漢和防務評論綜合國際專家看法認為就是傳言已久的東風-21D。2014年10月一張照片流出,退役的053H級護衛艦「鎮江艦」作為靶船遭擊毀,但毀傷艦橋完全壓扁坍塌,側面的艦身也因受力而明顯彎曲外突,很明顯地是由上至下撃中,被部分軍事家分析是反艦彈道飛彈試射成果,且可以擊中護衛艦級的小目標。[10]
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中國首次公開了東風-21D飛彈,並明確表示它是打擊艦船目標的陸基彈道飛彈。[11]在93抗日戰爭閱兵中還展示了東風26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核/常兼備彈的反艦彈道導彈,在1960年代前蘇聯赫魯雪夫也打算建造反艦彈道導彈但是因當時技術條件的困難而放棄。
2016年2月4日,中國媒體公布了一組駐北方火箭軍部隊冒著嚴寒低溫執行了實彈發射任務的視頻,從中國中央電視台公開的畫面上看,發射的飛彈疑似東風21C/D型中程戰略飛彈,其彈頭是「採用了帶空氣舵的雙錐體」新彈頭[12]。
東風-26型彈道飛彈(DF-26)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核常兼備遠程彈道飛彈[5],擁有對陸上重要目標或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遠程打擊的能力[6];是繼東風-21D後世界現役第二種大型中遠程反艦彈道飛彈。
2015年9月3日,東風-26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作為核常兼備飛彈方隊首個型號初次亮相[9]。中國中央電視台於閱兵後的專題報導則表示[10]:東風-21D和東風-26是兩款搭配使用的武器(構築中程和遠程兩道反艦網),東風-26能在進入大氣層後以超高音速飛行的同時自動尋找目標,從而有攻擊動態目標(航母)的能力,這是前蘇聯和諸多國家始終未能攻克的難題,而中國獨步研發成功並且已經量產,並暗示26的智能彈頭發展比21D更晚,所以科技程度更先進一些,但兩者所用原理相同。
2015年,《中國科技獎勵》報導「我國首型通用中遠程精確打擊飛彈」時,稱「實現了帶空氣舵機動飛行器由馬赫數12向馬赫數18的技術跨越和戰略武器實戰能力重大突破」[11],間接證實了東風-26最大速度18馬赫的突防能力。
2018年4月15日,媒體報導:「火箭軍新型中遠程彈道飛彈入列 可精確打擊艦船」[12],證實東風-26反艦飛彈系列已形成戰鬥力;新聞報導的視頻顯示,一個「東風-26」飛彈旅共裝備18枚飛彈[13]。
2018年4月26日,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公布東風26飛彈通過作戰檢驗,已經正式列裝火箭軍的消息。[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