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以來所謂打天下

就是不斷的開疆拓土

併吞別族

版圖越來越大

你可以去看看歷代的疆域圖

以前所謂中原

中原地區並不是很大

現在美國強大

中國就説美國是帝國主義

那要這樣說的話

你中國把西藏還藏族

把內蒙古還蒙古族

把東北還女真族

把新疆還回族

這幾筆帳還一還

中國剩下多大

文章關鍵字
三國的呂布是東漢五原郡九原縣人,五原郡九原縣就是現在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
而當時蒙古族在世界上還不存在,蒙古族的祖先是在黑龍江額爾古納河一帶,後來逐漸遷徙到現在的蒙古草原,13世紀初才形成現代意義上的蒙古族(當時中原已經是宋朝和金朝了)。
所以如果按歷史算的話,那漢人早就佔據了內蒙古地區,反倒是蒙古人是後來者。

新疆也是同理,現代維吾爾族的祖先在公元9世紀時才進入新疆地區,而漢人在此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比如位於新疆東部的古高昌國就是漢人建立的)。
另外,維吾爾族從來就沒有遍及整個新疆,他們主要生活在天山以南的南疆,天山以北的北疆主要是漢族、回族、哈薩克族、蒙古族。所以“把新疆還給維吾爾族”這話,如果讓當地的哈薩克、回族、蒙古族聽了,肯定氣得要死。
如果大家都把土地還回去,那台灣人把地還給原住民之後恐怕只能回唐山了,美國還給印地安人之後只能回歐洲了,相較歷史上其它帝國主義中國算是較溫和的了,美國白人是幾乎殺光美洲的原住民,美國政府還發獎金鼓勵獵人頭而且還奴役黑人,台灣人直接霸佔原住民的土地把他們趕到山上去,不過兩岸政府對少數民族算是比較照顧的了,給了很多考試加分,稅收方面等優惠
原本是要打臉,結果反被打。

leung2dodo wrote:
三國的呂布是東漢五...(恕刪)


維吾爾民族的歷史與人民的民族血統一樣,是維吾爾族民族主義者與中國當局之間的爭論問題。[15]維吾爾族歷史學家認為維吾爾人是新疆的原始居民,歷史悠久。維吾爾政治家和歷史學家穆罕默德·伊敏在他的著作「東土耳其斯坦的歷史」一書中強調了維吾爾人的突厥語,土耳其人有9000年的歷史,而歷史學家圖爾蒙·阿爾馬斯則將塔里木木乃伊的發現納入維吾爾人的結論。 6400年的歷史,[16]和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在東土耳其斯坦聲稱有4000年的歷史。[17]然而,中國官方的觀點認為,新疆的維吾爾人起源於鐵勒部落,並且在維吾爾族的汗國崩潰後從新蒙古遷移到新疆的九世紀才成為新疆的主要社會和政治力量,取代了漢族。他們聲稱自漢朝以來就有中國人。然而,許多當代西方學者並不認為現代維吾爾族人是漠北回紇汗國直接的後裔。相反,他們認為維吾爾人是許多民族的後裔,其中一個是古代回紇人。

東亞古籍中古敕勒北方的一部,先後臣服於匈奴與突厥汗國,後來成為回紇。而回紇(回鶻、畏兀兒)被認為是維吾爾人祖先的主要來源。一部分來源是烏古斯人,他們與袁紇構成回紇(後稱回鶻),以及黑汗王朝統治下的葛邏祿。一部分來源是吐火羅人土著居民。

前138年,漢武帝決心聯合西域各邦國,夾擊匈奴,遂使張騫出使西域,前後兩次,皆為匈奴所虜,但張騫仍然靠智謀逃脫,併到訪了一部分西域的小國。前115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歸來,成功聯合了西域各國;隨著漢武帝反擊匈奴鬥爭的勝利,西域各國脫離了匈奴的控制,此後西域成為溝通中西方的要道絲綢之路的關鍵一環。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於烏壘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策大雅南)建立西域都護府,進行有效管理;由於都護府的建立,正式開啟了中原王朝管轄西域地區(今新疆及部分中亞地區)的歷史。西漢末年,漢朝衰落,匈奴強大並再次取得了西域的控制權;為了反擊匈奴的軍事進攻,東漢班超奉命聯合西域各邦國,配合竇固對匈奴的軍事行動,班超一個人統治西域長達31年,之後其子班勇又統治西域。

4世紀初,西晉因皇族內亂嚴重衰落,最後被內附的遊牧民族部落起義攻破首都而覆滅;中國歷史進入十六國時期。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由不同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漢式政權,建立的國號包括前涼、前秦、北涼、後涼和西涼;因為當時中原人認為這些民族是東胡族的後代,所以歷史上總稱五胡[來源請求]。這些政權都試圖保持對西域諸城邦國家的控制。最終鮮卑族的北魏重新統一中國北方,控制了今天新疆東南的一部分,疏勒、于闐、龜茲和且末等城邦國家獨立控制了今新疆的西部,而新疆的中部則被北涼的延續者高昌所控制。

5世紀末,吐谷渾和柔然開始從南北兩端分別侵入西域,中國政權(北朝)逐漸喪失對此地的控制。從6世紀中葉開始,突厥部落在阿爾泰山地區崛起,數年間擊敗柔然,建立了西至裏海、東抵大興安嶺、橫亘中亞的突厥汗國。583年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西域屬西突厥。回鶻一度成為西突厥的屬臣。

609年,隋煬帝楊廣親自率領的隋軍攻克吐谷渾之後,控制了今日的新疆東南部,又一次恢復了中國對西域的有效統治。

640年,唐朝軍隊占領高昌,於該地置西州,又於可汗浮圖城(今吉木薩爾)設庭州;同年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後遷至庫車,改置為安西大都護府。在之後的二十年間,唐朝發動了對西突厥的一系列遠征,西突厥最終於657年滅亡,鞏固了在西域的統治。670年安西四鎮被吐蕃攻占,而後十次易手;在693年最終被武周則天皇帝收復。702年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後又升為北庭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東部地區的軍政事務,而安西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唐玄宗開元年間,曾在兩大都護府之上設磧西節度使,是當時全國八大節度使之一。非漢族聚居區,則設置羈縻府州。同時,還在龜茲、于闐、疏勒、碎葉(一度是焉耆)設軍事建制,史稱安西四鎮。

744年,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聯盟在唐朝大軍的配合下,推翻了後突厥汗國,建立了回紇汗國。安史之亂,回紇協助唐朝出兵平叛;757年,回紇騎兵攻克叛軍占領的帝都長安;至763年正月,安史之亂告結。788年,改稱回紇為回鶻。840年,回鶻汗國國破,向西分三支遷移,其中一支南下。866年,回鶻建立了西州回鶻政權。10世紀中葉,葛邏祿在中亞建立喀喇汗王朝(也有說為回鶻,一說為樣磨、葛邏祿),這對維吾爾族伊斯蘭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維吾爾族的生產由遊牧為主逐漸轉變到以定居為主。天山一帶和南部原來的印歐語系民族逐步被回鶻同化。

從1124年至13世紀初,今新疆境內的維吾爾族祖先先後被西遼與乃蠻等政權統治。1209年,高昌回鶻「亦都護」主動要求臣服於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同年置達魯花赤監之。1324年併入察合台汗國,初建都阿力麻裏,即今天的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元代文獻中,開始將回鶻翻譯為畏兀兒。

1371年,西察合台汗國亡國,西域分裂成許多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政權的統治者仍然是察合台蒙古貴族的後裔;出於爭權奪利的需要,這些政權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戰爭,對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此時期,蒙古貴族為了便於統治當地信奉伊斯蘭教、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眾多民族,在當地的蒙古族中大力推行伊斯蘭教,以禿忽魯帖木兒汗以及別失八里的馬哈麻為代表人物,使數目相當的蒙古族居民改信伊斯蘭教,生活在農業區的蒙古族(蒙兀兒人)逐漸突厥化和伊斯蘭化,相繼失去了蒙古族的特性。

16世紀初,察合台後裔賽德在天山南麓建立了葉爾羌汗國。這個汗國的居民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葉爾羌汗國與清朝政府維持著友好的貿易關係。在葉爾羌汗國內部由於白山派和黑山派的對立與鬥爭,1680年,白山派的阿帕克和卓聯合準噶爾汗國首領噶爾丹攻滅葉爾羌。一部分維吾爾人被噶爾丹遷至伊犁,為準噶爾人種田,被稱為塔蘭奇(種糧食人)。

18世紀初,蒙古準噶爾汗國陷入內亂,清兵趁虛而入,摧毀了準噶爾汗國。1755年,準噶爾統治時期被囚禁於伊犁的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即大小和卓)被清軍釋放,派往回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管理維吾爾人。其後大小和卓率兵反抗清廷統治,終因不得民心,軍事實力差距等原因失敗,於1759年出逃,被巴達克山頭人處死,屍首移交清廷。1758年,烏魯木齊建立城市的雛形,清政府在這裡開始修築城堡,形成一定規模後,乾隆帝賜名「迪化」取啟迪教化之意思(俗稱漢城)。1762年設置管理天山南北的伊犁將軍,又設置總管回部各城事務的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其下設辦事大臣、領隊大臣,分駐葉爾羌(莎車)、和闐、烏什、阿克蘇、庫車、喀喇沙爾等城。清代的維吾爾族社會處於半自治狀態,滿、漢、蒙古官員對其軍事、貿易、治安以外的日常行政事務較少干預,主要交由當地各級伯克和毛拉根據伊斯蘭教法管理。

1860年代,清朝整個西北地區爆發大規模反抗清朝統治的穆斯林武裝反抗,史稱「同治回亂」。以回族和維吾爾族為主的各族穆斯林在西北廣大地區先後與清朝軍隊進行血腥戰鬥。1867年,中亞浩罕汗國將領阿古柏率軍進入新疆,攻占了庫車、庫爾勒,佔領天山以南地區,建立「哲德沙爾汗國」,後改為「洪福汗國」。1870年代初,得到俄羅斯和英國支持的阿古柏政權已實際控制了幾乎全部新疆地區。1870年末,由左宗棠率領的清軍進入新疆,最終消滅了「洪福汗國」,恢復了清朝的統治。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





如果有看探索節目的話.應該有看過有關新疆發現白種人的木乃伊的節目

現在一般認為他們的後人就是吐火羅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