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機在各俄國友好國家普遍裝備,中國也不例外
但Su7一類的戰術轟炸機俄國卻沒有授權中國生產
反而授權轟5/6
難道當時認為米格19就能擔任戰術轟炸任務嗎,或是認為太先進?
(不過看資料,Su7載彈量跟米格19差不多)
hx135cb750 wrote:
米格機在各俄國友好國家普遍裝備,中國也不例外
但Su7一類的戰術轟炸機俄國卻沒有授權中國生產
反而授權轟5/6
難道當時認為米格19就能擔任戰術轟炸任務嗎,或是認為太先進?
1956年蘇聯總理赫魯雪夫(Никита Хрущёв)宣示去史達林化後,中國與蘇聯對實行馬列主義的原則產生嚴重分歧,造成雙方關係緊繃。即使在1958-1960年間中國發動大躍進運動導致經濟崩潰,蘇聯向中國追債仍不鬆手。1966年起中國歷經十年文化大革命,與蘇聯完全斷絕往來,期間更發生1969年珍寶島事件,差點引爆核子戰爭。因此自五〇年代末葉起將近廿年期間,中國難以獲得蘇聯先進武器的挹注。這期間僅少數機種獲蘇聯授權生產或自行仿製,如1958年的Tupolev Tu-16 (轰-6)、1962年的Mikoyan-Gurevich MiG-21 (歼-7)。在鎖國的狀態下,中國只能以仿造自製為主軸。可以想見當年毛泽东主席若與蘇修搞好關係,台海問題或許早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