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除了現有的空軍戰鬥機種以外,若要再加強空中防禦武力,先不論可不可得,若以下述兩種機型擇一購置,何者為最適合台灣現況需求之機型!?

一是F-35B( 具短場/垂直起降及匿蹤功能)二為EA-18G 電子作戰機( 具強大電子攻擊壓制能力可伴隨機隊聯合作戰)

一定有先進們有其他意見,但說無妨集思廣益聊天談地
trooper62 wrote:
我國除了現有的空軍戰...(恕刪)

比起F35B具短場起降及匿蹤能力
與咆哮者相比更符合國軍較優先需要取得的
咆哮者著重在電戰能力壓制敵防空網
除非國軍打算對中共沿海目標攻擊
或是深入較內陸特定地區進行源頭打擊
若兩者擇其一自然是F35B先

但兩者都符合國軍需求
由F35和F16V取得空優咆哮者同時對來犯敵機及渡海船團進行電戰壓制後便可以編隊抵近船團進行精準炸射同時以陸海空潛4D反艦武力剿清
有錢都買,沒錢F35B小預警電戰機,再沒錢,還是乖乖F16加莢倉吧⋯⋯
trooper62 wrote:
我國除了現有的空軍戰(恕刪)


先別想聯閃了,國家一天沒有情資安全, 人家不會給的。

F-16V暫時夠用了。不需要再去弄一個系統,主要是背上藏的那個東西,電戰莢艙的內容是不可能公開的,所以外人無法知道內情。

但是EA-18G已經多年,它的戰力主要也是在電戰部分,而EA-18G的RCS並沒有優勢。

要知道RCS與電戰是負相關,中國軍事論壇都不清楚這兩個是有關聯性的,所以不知道F-16V做為電戰機先天上就有些微的優點。

塑膠蟲當初用大量的複合材料,也才弄一個與鳳凰相當的RCS而已。

現在我們要取得老美最新的電戰系統之一,我猜測應該足夠讓F-16V用個10年左右。但是這種東西除非開戰否則誰也沒個定論。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So以F16v掛載電戰莢艙也能執行一定的電子作戰壓制能力

說到外掛電戰莢艙,中科院目前也在積極研發IDF的外掛莢艙,以加強其延伸作戰性能
trooper62 wrote:
So以F16v掛載電(恕刪)


這次F-16V的電戰應該是藏背上去了,就是適型油箱那個位置 在駕駛後方。台灣一直都有電戰,是機翼下掛的莢艙,這次是買新的。

電戰系統的複雜程度不會比雷達輕鬆,要知道雷達只管自己的頻域,電戰是整個有威脅的頻域都要反制。

10幾年前其實一直有軍迷在講中科應該要開始做戰機電戰。可惜軍方看起來沒有注重。台灣空軍還是留在狗戰的那種觀念。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