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杰:李登輝對【國軍現代化、本土化、走向「國家軍隊」】有很大貢獻
談起李登輝主政下的軍事變革,軍事專家吳明杰說,最重要的就是讓過去國民黨政權底下的「黨政軍三位一體」,慢慢走向「國家軍隊」,儘管整個國軍中立化是到後來陳水扁時期才完善,但李登輝扮演的是「開頭、起源」的角色。
吳明杰指出,李登輝接掌執政權前後,郝柏村先後擔任參謀總長及國防長近9年的時間,他對於李登輝「以本省籍身份出任總統」難免有芥蒂,在軍事上有一定程度的阻礙,因此,郝柏村任內重大決策,如向法國採購拉法葉艦案都是軍方主導,李登輝一直無法扮演重要角色。後來,李登輝把郝柏村調任為行政院長,總統「三軍統帥」的角色方能完全發揮。
李登輝任內另一個對台灣影響至深的國防政策,即是將台灣國防戰略從「反攻大陸」調整為「防衛固守」,吳明杰表示,過去兩蔣時代國防主軸都是反攻大陸,而李登輝將國防策略是「以台灣安全為優先」,不再著重反攻大陸;他也順勢進行「精實案」,裁減過去高達50萬兵源的陸軍,進一步強化海軍與空軍,在其任內採購了F-16戰機及幻象戰機,空軍實力大幅提升。
吳明杰說,1995年及1996年間爆發兩次台海危機,解放軍接連進行七波對台軍演、導彈試射,那時是李登輝帶領台灣走過台海安全最重要的一刻。此外,李登輝任內還修了國防法與國防組織法,開啟軍政軍令走向「一元化」的契機,否則過去軍令全集中在參謀總長手上,國防部長成了虛位角色,只掌管軍政,但實際作戰的命令均由參謀總長在執行。
李登輝對「國軍現代化」有很顯著的貢獻,特別是他著重本土化,不吝於任命台籍將領,對台灣整個國防軍事發展有「劃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