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潛艦軍購「放鳥」改用美國核潛艦。。法國氣炸:像背後捅刀!

當初也是法國從日本手中搶走

美英澳這動作可能代表圍攻中國日子快到了



澳洲潛艦軍購「放鳥」改用美國核潛艦 法國氣炸:像背後捅刀! 
ETtoday新聞雲
> 軍武
2021年09月17日 00:21
軍武
焦點
台灣
大陸
國際
軍聞社
▲▼澳洲柯林斯級(Classe Collins)潛艦。(圖/翻攝自Royal Australian Navy)

▲澳洲原本打算與法國合作建造潛艦,取代現役的柯林斯級(Classe Collins)潛艦,但現在卻突然放鳥,改用美國核潛艦。(圖/翻攝自Royal Australian Navy)

記者林彥臣/綜合報導

美國、英國、澳洲領袖16日共同宣布建立防衛聯盟,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隨後澳洲政府宣布,終止與法國海軍集團簽訂的建造「12艘常規潛艦合約」,這個決定等同於「放鳥」與法國的潛艦合作。對此法國外交部長氣炸表示,「像背後被捅一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 Advertisement -

根據法新社報導,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告訴法國新聞電台(France Info Radio)說,這就像是背後被捅一刀,美國總統拜登所做的決策,就像前總統川普一樣,單邊、粗暴、不可預測,法國正在等待澳洲及美國方面的解釋。

▲▼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是美國海軍首艘同時針對大洋和近海兩種功能設計的核子潛艦。(圖/翻攝自FB/USS Virginia (SSN 774))

▲美國祭出合作核動力潛艦方案,讓澳洲直接變心,圖為美軍「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圖/翻攝自FB/USS Virginia (SSN 774))

勒德里安與法國國防部長帕爾麗(Florence Parly)聯合聲明還提到,這個決定違反了法國和澳洲之間的政治信任關係和合作精神。

聲明說,美國的做法分裂了澳洲和法國的盟友關係,澳洲放棄和法國的合作,這突顯了歐洲「戰略自主」的必要性,只有「戰略自主」才能捍衛歐洲在全球的利益和價值觀。

根據澳洲《雪梨晨驅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2019年報導,澳洲海軍潛艦建造計畫負責人薩穆特少將(Greg Sammut)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表示,建造12艘法國設計潛艦的成本至少800億澳元(折合新台幣1.6兆)。
法國佬動作太慢⋯2016跟澳洲簽約,至今一艘都尚未造出來!據說12艘全部造好得到2054年!誰能等那麼久?
想太多,中東,歐洲,俄國跟盎格魯聯盟不一定步調一致
ebola01 wrote:
當初也是法國從日本手...(恕刪)
別生氣,打個八折台灣全都收
我也在注意這個case,說真的也不能完全責怪澳洲改弦易轍,琵琶別抱。
1,澳洲是在2016年跟法方簽訂的合約,結果到現在連個基礎艦型都沒定案,後來還聽說交艦期程可能拖到2035年,期程一拉長,預算勢必增加,不確定的因素也多,澳洲之前有柯林斯級潛艦國造的慘劇,我想沒有哪個政黨不怕重蹈覆轍的吧。
2,最主要的是『時空背景的改變』,隨著習大大的無限任期確立,PLA海軍的急速擴張也將會持續下去,目前看到的戰略思考就是「衝破第一島鏈以及南海的內海化」,這提高了印太區域的緊張,澳洲本身也自覺離開威脅的距離沒那麼遙遠;而原來的傳統動力潛艦已經不符需求,既然英美兩國願意提供技術,那就順水推舟了吧。

我另外要注意的是,雖然沒有輸出核彈頭,但是核動力潛艦是完完全全的作戰載台,這樣算不算「核武擴散」?
那麼下一個有機會獲得核潛艦的國家會是…?會不會是東北亞某國?
法國和澳洲當初簽屬這項12艘潛艇合約時,就有法澳一方可單方面退出合約,澳洲最後退出合約也不一定很意外。
原有這艘潛艇總價是500億澳元,法國單方面要求提高到900億澳元,另外還要外加未來維持費用高1450億美元,單是法國單方面要求漲價後的單價,就已經比美國的核潛艇單價還要高很多,更不用說,未來這12艘潛艇的總維持費用是原先計畫總採購費用的4倍之多。
另外,原先澳洲要求這些潛艇需有90%需在澳洲組裝,具說今年法國要求全部改在法國生產。
還有,法國在潛艇相關的性能參數據說已被駭客入侵竊取,法國是否認是同款,但是澳洲會放心嗎?
法國也依據原先法國出售武器的浪漫習慣,不斷的延誤設計生產流程,第一艘潛艇居然要到2035年才能交給澳洲。而現今的澳洲潛艇預計2026年就要到達退役年限。

澳洲會單方面要求解約並不意外,在法理上也應該站得住腳。
牛奶伯
法國人自己不斷違約, 還好意思指著澳洲鼻子說你違約, 高盧人的不要臉, 台灣人早二十幾年前就見識過了. [拇指向下]
sun2323dw
對啊,拉法葉的過程 又重現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