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故事:1917年俄國革命的主要(和被低估的)因素
或者說一連串成功的政變,都是持槍的人完成的。
更確切地說,是彼得堡的駐軍和波羅的海海軍,那裡離首都非常近。
(“人民”)沒有機會推翻沙皇,除非沙皇:
1.動員他們
2.把他們帶到首都
3.訓練並發給他們武器
4.確保他們有理由推翻自己,在這一次革命中的理由是“避免去一戰中戰場送死”
1917年的情況是可以預見的。
1916年11月,尼古拉二世可能已經懷疑他的內政部長普羅托波夫有反對他的陰謀,
並已在尋找其他候選人。他把這個內閣職位提供給克里扎諾夫斯基,但後者提出了幾點要求:
1.將近衛騎兵(最富有和最有特權的貴族軍團)送回首都
2.將首都46萬義務兵組成的龐大駐軍的一部分轉隸為警察(聽著,我們不會送你去打仗)
3.將其餘的駐軍趕出首都
.....................................................................................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計劃,旨在降低爆發革命的風險
然而沙皇拒絕了他,所以克里扎諾夫斯基也拒絕成為內政部長。
不到三個月,沙皇就被推翻了,主力就是首都裡的這些義務兵。
我想說的是,學者們往往會誇大意識形態的重要性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是文人,對一些高深的邏輯構造很著迷,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傾向於低估一些來自外省的未受教育的農民的地位
即使這些農民恰好在首都武裝起來,人數達到46萬。
這些農民作為革命因素比知識分子更重要。
這些被徵召的農民可能對複雜的邏輯結構沒有興趣
但他們絕對有自治機構和自我利益。而且他們還有槍,
而且他們還有近50萬的人數。
因此,他們的立場意味著一切,而知識分子的立場則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