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中國軍事評論「俯瞰全球」報導,火箭軍率先發展出了太空核打擊能力「亞軌道全球轟炸系統」,儼然建成了獨特的「四位一體」核戰略。 圖:擷自搜狐
中國軍事評論「俯瞰全球」報導,火箭軍率先發展出了太空核打擊能力「亞軌道全球轟炸系統」,儼然建成了獨特的「四位一體」核戰略。 圖:擷自搜狐
© 由 新頭殼 提供
據中國軍事評論「俯瞰全球」今 ( 7 ) 報導,繼美、俄、中等大國建成了三位一體的戰略打擊體系後,中國更發展出「四位一體」核戰略,意即除了海、陸、空三大能力外,還率先發展出了太空核打擊能力「亞軌道全球轟炸系統」,如今經過至少 2 次發射驗證,已具備雛形。
文章指出,在中國的「四位一體」核戰略中,戰力最強也是目前主力的就是陸基彈道飛彈系統,這其中包括具備分導式彈頭功能的東風 5 型洲際彈道飛彈(DF-5)、生存力最強的東風 41 型洲際彈道飛彈,及火箭軍如今作戰的主力東風 31 型洲際彈道飛彈;其餘的都是一些中程飛彈,可核常兼備,意即同時部署能攻擊各種距離的核彈頭和傳統彈頭的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
而在潛射打擊能力部分,6 艘 09IV 型核潛艦全部換裝了打擊更遠的巨浪-3 型潛射彈道飛彈,射程自原先 8000 公里進展到 12500 公里,可以隱身於近海戰略堡壘中,排除遭水下攔截的風險完成二次核反擊。
分析指出,在先前中國「三位一體」戰略中,實際上空基核戰略能力是最弱的,因為中國沒有美俄 B-52「同溫層堡壘」、B-1「槍騎兵」、B-2「幽靈」、圖-95、圖-160 等戰略轟炸機,僅有的轟-6 加上載機的3500公里作戰半徑,一般情況下可對 6000 公里外目標進行核常打擊。現在中國空軍有了運-20加油機,如對轟-6進行一次空中加油,那麼可使後者的作戰半徑再延伸 2000 公里左右。
第四位體部分,分析稱中國太空基戰略打擊平台「亞軌道全球轟炸系統」是為當今世界最新的戰略打擊力量。外媒報導,它具有「飛行高度」、「攻擊時間」、「攻擊範圍」無法預測的特性,並且結合了末端高超音速技術,可以忽略掉所有反導技術可能的攔截。分析稱其「過於先進不宜展示」的特質已成為代名詞
中國丟了幾次太空垃圾?2次(有被世界關注的次數)
個人積分:12916分
文章編號:86631899
文章段落
美軍方最近公布的《2022中國軍力報告》,曝光了去年7月中國進行的一次關於高超音速武器試驗的更多細節,其中第149頁和65頁有不少狠料,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原文。還記得去年7月有多家媒體報道,中國進行了一次高超音速武器試驗,從滑翔飛行器上發射了一枚導彈,之前從沒有任何國家展示過這類技術。給五角大樓專家們來了個措手不及,不知道中國是如何「克服物理限制的」。面對西方記者多次提問,中方的回應是,中國試驗的是航天器,而不是高超音速導彈。而在之前認為是高超音速武器的美國,在這份報道中確認中國成功進行了「亞軌道高超音速轟炸系統」試驗。在報告中形容這款不明飛行物在100多分鐘時間裡,繞整個地球飛了一圈,航程達到4萬公里,報告形容「飛行時間最長、飛行距離最遠、飛行速度最快」。
個人積分:6870分
文章編號:86632204
個人積分:9071分
文章編號:86632885
個人積分:12916分
文章編號:86633511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