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提到的應該是攔截高度可達70公里的強弓一型,強弓二型攔截高度為100公里,目前持續進行作戰測評中。天弓飛彈量產推手林俊村 獲首屆國防科技貢獻獎「陳建仁說,林俊村主導、參與多項飛彈武器系統的研發,帶領團隊首次運用複合技術,提升飛彈在稀薄空氣中的整體操控性,而且在射控雷達部分,也運用台灣半導體科技強項,成功開發全新的主動式電子掃描相列雷達,搭配自主開發的軟體,軟硬體都自主研發。」下圖為九鵬基地中疑似強弓系統的AESA雷達, 如果這顆雷達是全數位化結構的話,在研發成功之後就很容易切割成不同大小波段用途的AESA。
新巡防艦 不能成為 亞洲最小神盾 對嚇阻共匪就沒有實質作用 DPP過得且過的心態表露無疑2018年就有 瓦片AESA 新聞 我想我國強弓AESA是這型號的延伸2023年 時隔5年的系統整合 我想是該給軍迷一個希望了吧3000噸小神盾AESA 不過分吧
純陽掌 wrote:yt 官網的資料片 8...(恕刪) 影片中的TRM已經是落後的東西,中科院應該只是放著做紀念而已,撇開功率高低先不說,現在普遍是4組T/R在同一個模組上(QTRM),密緻多了,除非有特別高功率的需求才會使用單一模組,中科院強弓雷達應該不會用影片中的元件,而是採用新的設計才對。10W GaN QTRM,一個模組4個收發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