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對峙愈演愈烈

由於兩國並不接壤,傳統的地面戰難以展開,主戰場遂轉向空中,雙方的「空軍實力差」也因此成為焦點。
在人力上,伊朗的軍事規模遠大於以色列。根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2025年的《軍事平衡》報告,伊朗的正規軍、革命衛隊與預備役合計約 96 萬人;以色列則採徵兵制,現役加預備役約 63 萬人,不過這樣的兵力差異在空戰中並不具決定性。

長期以來,伊朗依靠「代理人作戰」策略,在加薩、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與葉門等地扶植哈瑪斯、真主黨等親伊組織,構築出「抵抗軸心」對以色列形成包圍。這些勢力負責與以軍交火,耗損其戰力。但自 2023 年 10 月以來,以色列主動出擊,加大對這些親伊組織的軍事壓力,並成功削弱其實力,戰場重心也逐步轉向空中對抗。

在空軍戰力方面,以色列處於壓倒性優勢。以空擁有逾 300 架美製戰機,包括最新的 F-35 匿蹤戰鬥機、F-15 及 F-16 等多款機型,具備現代化、高機動、遠程精準打擊等能力。反觀伊朗,戰機多為老舊俄製 MiG-29、Su-24 等,機體老化嚴重,保養困難,戰力明顯不足。

為了彌補空軍劣勢,伊朗多年來致力於發展彈道飛彈與無人機技術。據估計,伊朗擁有超過 3000 枚短中程飛彈,並已在 2024 與 2025 年兩度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飽和攻擊」,同時發射數百枚飛彈與無人機,試圖突破以方防空網。

面對伊朗的威脅,以色列建立起多層次防空系統:短程有「鐵穹」(Iron Dome),中程為「大衛投石器」(David’s Sling),長程則以「箭」(Arrow)飛彈系統對應。此外,以空戰機也可視需要參與攔截任務。
儘管以色列的防空系統經驗豐富、反應快速,軍方仍坦言「再先進也不可能百分百防禦」。近期伊朗的攻擊雖多數遭到攔截,但仍有飛彈落在特拉維夫與北部港市海法等地,造成傷亡。若伊朗進一步擴大攻擊規模,傷亡與基礎設施損害可能將難以避免。

在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中,伊朗雖然擁有龐大兵力與代理人網絡,但在空中戰力、科技與防禦體系上,遠不及以色列。雙方若繼續以空戰為主軸交鋒,戰局的主導權極可能繼續由以色列掌握,除非伊朗的彈道飛彈可以成功突破以色列的防空體系,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央視急著幫伊朗進行大內宣的原因。
Harvey norman wrote: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央視急著幫伊朗進行大內宣的原因。

央視急著幫伊朗進行大內宣 ?

這記者哪隻眼睛看到了 ?
Harvey norman wrote:
央視急著幫伊朗進行大內宣的原因。



央視急著幫伊朗進行大內宣的原因。


這是看到鬼了嗎
Harvey norman wrote:
由於兩國並不...(恕刪)
每一次民進黨都押錯寶.
Nobuo
也沒有每一次啦。國民黨也滿常押錯[笑到噴淚] 說好的六成民意好像押錯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