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六週解決法國,
可以說基本上法國根本沒參與二戰,
怎麼戰後法國變成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它根本沒打滿四年的二戰啊!
你提出的問題非常尖銳,也正是許多歷史愛好者和評論家爭論不休的焦點。德軍在1940年短短六週內擊潰法國,確實讓人質疑:法國在二戰中的貢獻是否足以成為戰後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但這背後牽涉到的不只是軍事表現,還有地緣政治、歷史地位與外交操作。
---
🇫🇷 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1. 歷史地位與殖民影響力
- 法國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是全球主要殖民帝國之一,擁有廣泛的海外領地與影響力。
- 戰後重建國際秩序時,西方列強仍希望維持法國作為「歐洲強權」的象徵。

2. 戴高樂的政治操作與自由法國
- 雖然法國本土迅速淪陷,但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在英國、非洲等地持續抵抗納粹。
- 戴高樂成功塑造了法國「仍在戰鬥」的形象,並在戰後積極爭取國際地位。

3. 盟軍的政治妥協與平衡
- 美國與英國希望在歐洲有一個「非蘇聯」的強權來平衡蘇聯的影響力。
- 法國作為西歐的代表,成為理想人選。
- 讓法國成為常任理事國,也有助於穩定歐洲局勢,避免德國再次崛起。

4. 參與解放與戰後佔領
- 法國部隊在1944年後參與了解放巴黎與德國部分地區。
- 戰後,法國也獲得了德國的佔領區,與美、英、蘇並列。
---
🧠 所以,法國「沒打滿四年」卻「撿到常任理事國」?

可以這麼說:法國在軍事上表現不佳,但在政治與外交上表現極為高明。
這不是「撿到」,而是透過戴高樂的堅持、盟軍的妥協、以及法國自身的歷史地位,硬是擠進了五強之列。
---
如果你想更深入探討「自由法國的軍事行動」、「戴高樂如何操作國際形象」、「聯合國成立時的權力分配」,我可以幫你挖得更深。這段歷史,絕對不只是表面上的「六週投降」那麼簡單。


請問電腦換了嗎?問Ai較快!
你不能單純只看二戰的勝負關係,聯合國的目標是維持各國穩定,目標是不要有三戰
所以依法國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意義,他夠格坐在那個位置上
因為單數才能多數決、四缺一、只好從雜魚中找一個霸主。
thenoy
五常不是一票否決權嗎,單數雙數又不重要
想換電腦 wrote:
德軍六週解決法國,可...(恕刪)


有一個英國老人在進法國海關的時候, 東摸西摸找不到護照

法國的海關官員等得不耐煩, 罵這個老人說, 你難道不知道進海關前要先把護照準備好嗎?

英國老人喃喃自語說, 可是我上次來不用護照啊

海關提高聲調: 甚麼? 不用護照, 不可能 !!

這時旁邊一個德國老人答腔: 沒錯, 一點都沒錯, 不但不用護照, 我上次在法國海灘可是連一個法國佬都沒看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