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前面PO了"四海都有中國人-非洲篇",預知9%護衛隊一定會酸:台灣比非洲沒競爭力嗎?何必那麼恐中?
那麼我們就再舉一個國家當例子好了.意大利夠先進了吧,意大利的紡織,鞋業在全世界競爭力如何,也不用小弟多廢話了.讓我們看看中國人大舉入侵意大利之後,發生了甚麼變化.
中國移民改變意大利時尚業 《新紀元週刊》第108期【西方看中國】
意大利以時尚行業著稱,其流行精品深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移民意大利,他們因其廉價勞力成為時尚行業的生產主力,並改變了意大利市場。然而,這些中國移民在工作上所遭受的不合法待遇,與意大利社會隔閡所衍生的問題,卻值得人們多加關注。
普拉托成為中國移民新門戶
普拉托(Prato)位於佛羅倫斯(Florence)西北方十英里,是托斯卡納(Tuscany)地區的歷史文物和紡織業中心,當地的中國人越來越多。
《芝加哥論壇報》二零零九年一月一日報導,中國移民已經改變了意大利的時尚行業。普拉托的轉變標誌著歐洲移民史上的重要一章。這座城市已經成為中國人實現雄心壯志的最新門戶。
普拉托的多元文化部長弗拉達尼(Andrea Frattani)表示,歐洲已經成為全球市場,而前來此地的中國人正試圖利用此一優勢。
在該市十八萬人口中,大約有三萬名中國人是合法移民,另有三萬名非法移民被懷疑也住在當地。在這些中國人中,有很多在小的隱蔽工廠裏每天工作長達十四個小時,他們買任何東西都用現金,把工作視為一項使命。
政府官員估計,五千五百家普拉托地區的紡織工廠現在已經由中國人經營,這些工廠長久以來一直是意大利小型企業的骨幹。
中國移民改變意大利市場
弗拉達尼說,中國移民的速度和規模已經永遠地改變了意大利市場。「我們相信中國人移民到這裏,是在中共當局的授意下進行的。不然你怎麼解釋這裏正在發生的事?」他表示,那些批發店的買主來自歐洲各地。中國人知道,經銷是關鍵,這是經銷全歐洲的方法。
一名在華人社區受到尊敬的人物說:「如果你在這裏經營服飾業,不管你是誰,遲早你都得和中國人做生意。普拉托就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
中國廉價勞力威脅當地業者
中國工人漸漸成為時尚行業裏不可缺少的成員,所以在托斯卡納和佛羅倫斯,一些中國城如雨後春筍般形成了。中國城到處充斥著以中文、意大利文、或英文標示的成衣招牌。
對於很多仍沿用較昂貴的傳統做法的意大利工匠和女性而言,廉價的中國勞力是他們的致命傷。為頂級品牌製造手提包的第三代家族企業主卡力斯瑞(Andrea Calistri)說:「這是一個瘋狂的競爭,實際上,你根本就競爭不過他們。」
名牌背後的血汗工廠
《洛杉磯時報》二零零八年二月二十日報導,名牌Prada皮包和Gucci鞋子的標籤,讓消費者夢寐以求,其商品售價因而高於同類產品四倍。這些「意大利製」標籤,肯定不會讓你想到那些在照明設備惡劣、破爛不堪的工廠內長時間辛勞工作的中國移民。
目前在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有幾千家生產著名皮革商品的工廠,是由中國人所經營的,其工人、職員都是中國人。雖然工廠坐落在一些風景如畫、遊客如織的地區,但是,很多工廠都是工作環境極其惡劣、工資極其低廉、並以契約綁住工人的血汗工廠。很多工人晚上就睡在工廠裏用薄夾板隔起來的小房間。
違法事件叢生
有些產品雖然在意大利生產,但完全是由中國移民製造的。這樣做技術上雖然合法,但實際上觸犯了一些法令──這些工人沒有合法文件,而且他們的勞動條件極其惡劣。
意大利的法令對工廠安全、工作時數和最低工資都有規定,但是資方通常無視於這些法令。
很多工廠由於沒有繳稅、工人生活環境太差,或外國工人沒有居留許可證,在警方臨檢後被勒令關閉了。
然而,托斯卡納絕大部份的中國人依然從事時尚行業。他們在意大利的角色雖然非常重要,但是中國工人被虐待等事件卻遭漠視,避而不談,成為一個忌諱的話題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吳海瑞 2010-5-15
從普拉托 一中市場
普拉托(Prato)是義大利著名旅遊地點佛羅倫斯西北方十哩的城市,人口十八萬,是該地區的紡織業中心。一九八九年時,三十八位中國人來到這裡的紡織廠工作,二十年後,落腳於此的中國移民已躍升四萬多人(含非法移民),等同每四、五位「市民」就有一名華人。
這些移民開始只是廉價勞工,如今估計該地區的成衣工廠已經有三千五百家由中國人經營。這類工廠長久以來一直是義大利小型企業的骨幹,經營已有兩三代,卻不敵中國廉價勞力的瘋狂競爭而拱手讓人。
中國工廠的高競爭力由幾個面向交織成的,負面的有:部分為「地下工廠」,不用納稅,不需繳納工會和政府的規費;多數為「血汗工廠」,工資低廉、勞動條件惡劣,在義大利人的眼中是「奴隸般的生活環境」。
正面的有:經過多年的累積,熟悉整個產業鏈,他們利用進口廉價的中國布料,加以染、印,搭配義大利製的鈕釦、拉鍊等配件,就成了義大利製的成衣。而更厲害的是速度;據當地記者報導,在亞洲的中國工廠要兩個月才能仿製米蘭最近的時尚產品銷往歐洲,這裡只需兩週,且可以名正言順的貼上Made in Italy。
但真正關鍵的還是義大利業者的貪婪。普拉托華人除了經營紡織成衣之外,皮革商品的工廠也有幾千家,這些時尚產業的設計、行銷仍需依賴義大利人,換言之,只有產業鏈的製造部分受到衝擊,但誰能保證以後呢?另外,某些地區的婚紗店、房地產仲介、花店、迪斯可舞廳、餐館等,華人也開始取而代之。
普拉托華人面臨的是「生存」,多數義大利人面對的是「生活」,這是不同層次的競爭;大數法則也適用於現在的兩岸。馬政府急於促成一中市場,目的何在?結果如何?普拉托給了參考答案!
中國移民大舉入義 "胡"成米蘭第二大姓 2013年10月01日
義大利北部的心臟地帶正在變得越來越中國化──來自中國的各種姓氏,如周姓和胡姓,已經逐漸開始取代羅西(Rossi)和科倫坡(Colombo)等源於米蘭的傳統姓氏。這可能歸因於大幅增加的中國移民數量和他們在當地經營的生意,包括皮革製造業、服裝業、鞋業、美容院、理髮店、餐館、咖啡館、酒店等這些正被中國商人收購或占領的業務。
米蘭市民政局長貝內利表示,25年前的米蘭,沒有一個外來姓氏在當地排行榜前30名,但現在前10名中有4個是外來姓氏,米蘭市的族群發生重大變化。統計數據顯示,外國人尤其是中國居民(第一批中國僑民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越來越多。
在去年米蘭市政府註冊的姓氏排名中,羅西(Rossi)仍以 4,345人的數量保持姓氏排行榜榜首,而胡姓以4,101人排在第二位。現在,米蘭主要的中國姓氏約有13,000人。貝內利局長表示,米蘭人已習慣了中國人簡短的姓氏稱呼。
另一方面,傳統義大利姓氏人數卻下滑。米蘭傳統姓氏如科倫坡(Colombo)2013年下降至3,652人,法拉利(Ferrari)降至3,532人,連米蘭人專屬標誌性名字布蘭比拉(Brambilla)2013年也降至1,501人。◇
新規作成 wrote:
這些時尚產業的設計、行銷仍需依賴義大利人,換言之,只有產業鏈的製造部分受到衝擊,但誰能保證以後呢?
果不其然,一年後預言就應驗了
新華網 2011年5月29日
意大利華人執掌品牌鞋業 華媒稱創新為成功之道 :
據意大利歐聯通訊社報道,日前,意大利時尚鞋業雜誌刊載了一組男裝時尚皮鞋的照片,這是該雜誌首次將男裝皮鞋冠以時尚的桂冠,業內人士認為,男裝皮鞋向時尚、便捷、舒適方向發展,給意大利疲軟的鞋業市場帶來了新的希望,標誌著今後男裝皮鞋的新走向。而創造這一時尚領先潮流的企業則是一家由華人執掌帥印、具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意大利品牌鞋業公司財諾(ZENOBI)。
財諾(ZENOBI)是一家意大利的老牌企業,消費層主要是貴族階層,10年前,財諾的創始人意大利的著名鞋匠和工藝設計大師阿方索退休後,財諾開始由華人執掌帥印。從此,財諾一改以往的保守型經營,在保障品質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如今,財諾不僅擴大了意大利高檔鞋業市場的佔有份額,而且產品打入了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和亞洲市場。
義大利血汗工廠
2014-01-12 01:48 工商時報
義大利古城普拉托沒落的紡織業,雖隨大量中國移民湧入開起廉價成衣廠而再度興旺,但非法居留、逃稅及血汗工廠等問題叢生,成了義國當局取締目標。
離鄉背井到義大利普拉托(Prato)討生活的38歲中國婦女沈劍河(Shen Jianhe,音譯),一夕之間丟了工作,甚至連棲身之所都沒有,因為雇用她的成衣廠上個月遭義國警方查封,她倉促收拾家當準備遷離,這位有4個孩子要養的母親含淚表示:「我能有什麼選擇?」
沈姓女工來義大利已有10個年頭,她在這家中國人經營的工廠待得最久,也是廠內唯一有居留權和工作合同的工人,白天負責縫製褲子,晚上就睡在工廠後方用石膏板隔出的簡陋小房間,一張床就幾乎占滿才2平方公尺大的空間。這家工廠的工人,每天坐在縫紉機前工作長達14小時,在這裡還是菜鳥的李紅(Li Hong,音譯),得從早上8點做到晚上10點。
中國移民 開成衣廠
去年12月另一家中國成衣廠Teresa Moda發生大火,7名睡在工廠厚紙板隔間的工人逃生不及不幸喪命,一名來現場哀悼的中國工人透露,他平均每天要做70件襯衫,每件可拿70歐分,接單接得多的月份,甚至能賺到1,500歐元(逾台幣6萬)。
普拉托是義大利歷史悠久的紡織中心,但不到20年時間,已發展成歐洲地區最大的華人聚居地。來此地謀生的中國人多達5萬,這裡有將近5,000間中國移民開的工廠,多半是替義國乃至全歐平價時尚業者代工,生產廉價服飾。
普拉托的中國移民主要來自浙江溫州,他們於1990年代湧入,受雇當地人開設的紡織工廠,很快掌握整個生產鏈。
專門製作高級織品的普拉托業者,不敵進口廉價服飾的強勢競爭而被迫裁員之際,中國移民趁勢租下遭棄置的廠房自己開工廠,中國人經營的工廠快速量大的生產效能,是許多義大利工廠所不及。
如今普拉托中國成衣業者每年出口的數百萬件廉價成衣遍及全歐洲,義國商業遊說團體Confindustria的普拉托分支估計,中國廉價成衣廠年產值達20億歐元,占了普拉托本土紡織業者營收的一半。
非法經營 紡織業蒙塵
某種程度來說,中國移民確實助普拉托衰微的紡織業重現活力,不過當地居民指稱,普拉托也成了非法活動大本營。
地方當局指出,在普拉托的中國人高達三分之二是非法移民。主管當地安全事務的市議員米隆(Aldo Milone)則提到,約9成的中國工廠在多方面違法,包括使用走私自中國的布料、逃稅及嚴重違反當地衛生和勞動法規。
普拉托紡織業雖再展往日榮景,卻也蒙上非法經營與血汗工廠的陰影,出身紡織業的普拉托市長塞尼(Roberto Cenni)自上任後便矢言加強取締非法工廠,除將工廠檢查次數增加2倍,提高沒收機器的贖回金,並嚴格審核工廠的合法性,除非符合安全規定才會判定合格。
然此地60%的中國工廠開了2年後就關門,再換個名字重新開張以規避稅務機關查稅。被義國警方逮到的中國非法移民雖勒令5天內離境,但也無法確定他們會乖乖照辦。很多非法移民持3個月觀光簽證入境卻逾期居留好幾年,直到賺飽錢才返回中國。
中國人「入侵」意大利時裝大本營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3/02/130212_italy_china.shtml
意大利托斯卡納普拉托鎮的居民最近普遍怨氣衝天,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輸給了中國人。
佛羅倫薩的衛星城普拉托是意大利傳統的紡織工業中心,但現在被外來的中國人改變成一個廉價服裝大本營。
但是中國人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把普拉托在短短十年時間內變成一個「快速時尚」市場,是意大利服裝公司可以利用「意大利製造」這個品牌獲利的新方法和好機會。
無法競爭
按照代表中小型企業的托斯卡納地區貿易機構負責人馬克·蘭迪的說法,這是貿易全球化帶來的後果,現在意大利的企業面臨重組的動蕩。
蘭迪說,目前普拉托有4千家中國人開的服裝工廠,這些生氣勃勃的新企業正在迫使當地尚存的意大利企業對商業前途作重新思考。
意大利紡織業中心普拉托在歷史上遭受的上一次重大威脅在12世紀,當時服裝生產行業受羊毛商行會控制。
在中國人到普拉托開工廠之前,當地的數千家意大利小服裝廠用意大利面料生產價格不貴的「意大利製造」品牌服裝,這些工廠通常會雇佣一些中國工人。
但是中國人來這裏開服裝廠了,他們不用意大利面料,而是從中國運來便宜的中國面料,大大降低了服裝生產的成本。
現在普拉托整個服裝生產業的用料中,有30%以上來自中國。在過去十年中,普拉托的中國服裝廠已經超過了意大利人開的服裝廠。
這些中國人開的服裝廠成功地打開了中國大陸的市場,利用看起來不太規範的出口管理,向中國出口數百萬意大利品牌的但價格並不昂貴的服裝。
他們甚至爭取到越來越多的歐洲市場,而意大利服裝廠卻從未做到這一點。
服貿殷鑑/中國人入侵 義時裝大本營重傷
普拉托服裝廠 中商多過義商
普拉托距義大利文藝復興名城佛羅倫斯約十餘公里,大約十餘年前,大量中國人湧進普拉托,官方統計合法居留人數是三萬人,若加上非法居留勞工,中國人人數超過五萬人,佔當地人口一成以上,在過去十年中,普拉托的中國服裝廠已經超過了義大利人開的服裝廠。
「普拉托華人玷污了義大利製造!」二○○九年歐聯社義大利分社發表以此為標題的文章,普拉托中國人的劣行激起義大利人的反華情緒,並迫使警方對當地中國非法勞工及工廠逃漏稅行為,進行大規模掃蕩。
逃漏稅、用非法中勞 激起反華
普拉托的反華現象引起歐洲普遍重視,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年二月曾製作專題,以「中國人『入侵』義大利時裝大本營,普拉托鎮民怨氣沖天」來形容當地的社會氣氛。
目前普拉托有四千家中國人開的服裝工廠,中國人來這裡開服裝廠,不用義大利布料,而是從中國運來便宜的布料,同時從中國招來便宜的勞工,甚至容留非法的中國勞工,使其服裝生產的成本比義大利同行相對低廉。現在普拉托整個服裝生產業的用料中,有三十%以上來自中國。
這些中國人開的服裝廠成功打開了中國的市場,利用義大利不太規範的出口管理,向中國出口數百萬套價格並不昂貴的義大利品牌服裝,他們甚至還爭取到越來越多的歐洲市場。
打著義大利製 出口混淆市場
普拉托中國工廠的勝利,造成義大利的困擾與不滿。義大利高級成衣品牌,一向以昂貴、優雅著稱,義大利媒體認為,在普拉托的中國人,混淆了義大利製造與中國製造。中國人製造出低質量的產品出口到全世界,但卻掛著義大利製造的產地標示,這將損害義大利製造商品的信譽。
普拉托的中國城引發全義大利的恐慌與反華情緒,大家議論紛紛中國城商店都販賣危害健康的元素、兒童玩具有毒、華人社區很髒、華人讓義大利同行沒有飯吃,甚至認為華人將侵占義大利各個領域。
義大利媒體報導,假如走進普拉托中國城,會搞不清你人到底是在義大利?還是中國?這裡的工廠、商店、飯店,幾乎所有服務業都是中國人在經營,有人開玩笑說,在普拉托中國城坐上公車,除了司機是義大利人之外,所有乘客都是中國人。
化整為零進駐 遍及各服務業
中國人化整為零地進駐普拉托的產業與社會,不單只有紡織工廠,隨著中國人大量居留,其他的匯款、電腦服務、日用品、電器等華人慣用的服務業,也大量在普拉托出現,跟此次馬政府服貿協議開放的內容幾乎一致,因此,普拉托形同簽署服貿協議後台灣未來的社會面向,到處都是中國人,品質低劣的(MIC)產品搖身一變成(MIT),而且兩岸往來便利、門戶洞開,大量中國非法勞工進來侵蝕台灣基層勞工就業機會,政府宣稱會嚴管但實際上卻無力可管,最大受害者還是廣大的中小企業主與基層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