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協議談判,無非這兩個大重點。

A、大陸開放,台灣可去大陸發展獲利的服務業。
B、台灣開放,讓陸資來台發展的服務業。

開不開放中國勞工來台這件事先不討論。

小弟想請教的是:

畢竟台灣服務業競爭機近飽和狀態,陸資再過來投資或發展服務業,對台灣廣大的勞工有什麼利多?而且台灣服務業市場其實遠比中國小!吸引中資進駐的條件在哪?在這條件下進駐的中資會提供比台灣業主更好的待遇嗎?
再者,龐大的中資是否有吞併台灣中小型服務業風險?或者利用投資名義資金進入臺灣但卻未到位而轉流入其他產業,繼而控制內部經濟的風險?畢竟中國對台灣政治目的舉世皆知!要如何去避免政治風險?

反倒是台灣過去投資服務業的台商頂多是管理階層用台灣人,當然不可能帶著台灣勞工過去中國大陸!即使在中國獲利了也是企業主獲利,這對哪些台灣多數人的利益有何幫助?而且現今其實許多台商也早都已經在中國從事及投資服務業及其他相關產業了!獲利後......在台灣多數的勞工有何幫助?

那服貿協議對台灣的利多到底集中在哪?若是那些西進中國大陸投資服務業的台商獲利,那相對絕大多數在台的服務業勞工及人民利多在哪?政府這一兩個月內推銷服貿協議當然說好話,但國內服務業有表態的大多是負面的(觀光業最明顯)!!

還有一個問題!
相信絕大多數台灣人跟我一樣,當初立院為此事朝野衝突爆發時,才知道有這法案!!
這種關乎國家命脈的大型經貿協議,當初為何連公聽會或協商都還沒開始,甚至連平面宣導及產業座談都還不見影就將這法案送進立院?這麼重大經貿卻異常低調送進臨時會?很難讓人不聯想..........

若服貿經得起考驗,當初為何不逐條審查?


畢竟這法案對台灣影響重大,又即將要送立院闖關了!!

可否請這方面有見解的神大們點解,還有.......不要再刪文了!!

seven9999 wrote:
服貿協議談判,無非這...(恕刪)


除了"服貿協議"這四個字以外...你認為誰去看過第五個字
風輕楊數位影像工房 http://www.windflow.com.tw
首先要先想的是,台灣這個市場會吸引哪些陸資過來
就現有在台灣的幾個知名陸資來看:同仁堂、俏江南、聯想、小米
多半都是走中~高階市場為主的企業

就算開放服貿後也不太可能有大量的低階企業過來…因為投資額至少要600萬台幣,這種條件下如果還只開個百元剪髮或是小麵攤是要多久才能回收成本…

龐大的中資是否有吞併台灣中小型服務業?
其實多多少少,台灣也有很多外資企業也把很多小型服務業弄倒了
像是速食業界多半都外資…他們也搶了不少台灣本土餐廳的生意
星巴克不也吃掉了不少小型咖啡店的生意?
你要說都是外資企業的錯,卻也不能這麼說,畢竟這就是市場機制
有本事做的越好的自然會生存,做不好又不改進的自然就會出局

至於對勞工的利多在哪裡?
當然就是薪水和待遇啦…
大陸老闆近年來為了搶人才出錢一向不手軟,
其實近年已經很多台灣人都到對岸的陸企工作去了,人家就是出手大方
就算服貿沒開…不少台灣人其實一樣早晚都會去大陸工作
就像現在很多人都會去新加坡 澳門 香港工作一樣
現在有個機會讓這些本來可能要出國的人才留在台灣不是很好嗎?

台灣不少中小企業老闆要他們加個錢加點福利?沒人要理你
叫你做事倒是叫的很勤勞,整天只想給香蕉
又是責任制又是沒加班費,要你會做的事倒是多的跟山一樣高
人家說22k很慘,更慘的是你不知道台灣有很多公司連22k都不給你

陸資進來,但目前台灣沒有開放陸勞,勢必也只能請台灣人
為了很快速的招人才,陸資多半不會開太差的薪水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看看上面我提的那些陸資,從來也沒聽過他們的待遇比台資企業還差
甚至更好也不一定

國內業者?
那些沒競爭力又虧待員工的當然嚇的要死…
我以前幹商務飯店櫃台…22k不到,如果陸資飯店肯出到28k以上我才不管他是不是大陸老闆……

其實當勞工一陣子就知道…多數台灣勞工是有本事的…
薪水待遇的問題多半都是出在那些草莓台灣老闆身上…

seven9999 wrote:
服貿協議談判,無非這...(恕刪)



seven9999 wrote:
服貿協議談判,無非這...(恕刪)


開放的大方向沒錯,這其實是好事!問題出在內容......

已經有前例了.....這些官員還是不長進!反而更退步.....

事前不溝通?事後藉口一堆....這樣還要民眾完全相信代表出去談判的人?

況且沒民意支持的談判代表?能談出什麼好條件......就看拿什麼去換而已嘛!

拿回家還神神祕祕的怕家人知道!.....講得好聽對國家有利?

應該是對自己的『金主』有利吧?

拿小三通當例子!航空業者的說帖是什麼?成本可以省一半,一定回饋在票價上.....

結果有嗎?直航還比轉機貴.....理由『市場需求』

最後還拿回一堆紅眼航班的時間帶......熱門都給對方拿去!

還得要跟對方業者結盟?才能換回好一點的時間.....結果票價勒?

ECFA也一樣!

台灣自己的政府單位十足配合對方的作業要求!

結果....爭取到申請產証程序?要比香港轉運還得花更多時間.....

要跑的政府單位更多,比以前更難用....很多業者最後只好乾脆不用.....

諸如此類的.....大陸就是有辦法讓你看得到吃不到!

服貿協定可能也差不多啦!結果還是....大公司、大財團比較得利.....

中小企業?我看也是看得到吃不到.....有的業別的中小企業,可能還得當簽協議的『犧牲品』勒!

一般小老百姓嘛?那就真的......

自求多福嘍!
說到底 只是因為來源國的身分特殊而已

日資 美資 法資......等 這些企業開放來台 有曾造成政治動盪嗎

至於會像某些人講的 平價個人店面也來搶
有資本額限制下就已經註定會來台的只有大型連鎖事業

至於會不會造成某些產業加速崩壞 其實是必然的
但是對於消費者及勞工而言卻不見得是弊多

最早來台的大賣場好像叫萬客隆吧 不知有沒有記錯
它的來台的確造成原本的柑仔店 電器行......等快速萎縮
但外資大賣場發展至今
這些賣場提供的工作機會你認為是比以前多還是比以前少?

不過不可否認的 大賣場這種經營型態對於台灣產業有很大的衝擊

開放中資也可能造成企業經營的型態必須轉變

用蘋果日報來說就好,蘋果如果沒有開放進台灣
你覺得台灣的媒體會是怎樣

國內服務業為何表態是負面的
根據以外開放美日等外資的經驗
這些大國經歷考驗 懂得行銷自己跟經營消費者 對於本土悠閒過日子的老闆很可怕

不過認真來說 開放中資服務業並不會對台灣經濟有任何幫助
因為說到底 就只是多幾家大型業者來台灣而已 能有啥屁幫助?
難道當初麥當勞、肯德基還是儂特利有拯救台灣經濟?

就像二樓講的,整個完整是叫"服貿協議談判",這是談判
開放台灣服務業市場是籌碼 最終目的不是中資來台而是台資進陸 
很多台商的確是已經前進中國服務業 但是錢呢?賺的錢卻得放中國銀行受中國管制
現在的政府一直很希望能開放銀行業赴陸 目的就是要幫台商能錢存台灣的銀行並利用台灣的銀行體系
只是一直闖關失敗
服貿說穿了 換個方式繼續衝而已
陸資(錢)有過來,大陸勞工(人)沒有過來上班就好了!
台灣的上班族有薪水領不是更好?

有台灣人的老闆,也有大陸人的老闆,
老闆之間有競爭才有進步,底下領薪水的台灣人待遇才容易被炒高,
難不能連換個比較有錢老闆都不行?

一般而言,台灣的外商公司的待遇比台灣公司要高,
至於台灣的陸資公司待遇會不會比台灣公司要高? 那也無所謂,
反正有競爭就有進步,錢留在台灣就好了!

還是台灣人的老闆死不肯給高薪,也一樣只能讓台灣有錢人當老闆?
會對服貿協議抗議的,應該都是台灣發薪水的階層...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seven9999 wrote:
A、大陸開放,台灣可去大陸發展獲利的服務業。
B、台灣開放,讓陸資來台發展的服務業。


台灣若開放陸資申請公司,那就開放,只要你600萬錢到,誰管你要幹啥,
也不會管你的600萬下個月到底在哪裡.

相對的,台灣去中國申請公司,
就像最近經濟部的廣告,
開放後,台資網路交易公司,可以去福建省申請營業許可,最多持股55%,這樣的話就像是獨資的公司可以.....









seven9999 wrote:
服貿協議談判,無非這...(恕刪)


開不開
利是不是大於弊
自己判斷吧

1.
金主變多了
但受雇者卻沒變多
對底層來說是利多
相對的
對台灣的雇主來說是利空
自己看看現在大陸就曉得了
勞工屌的跟什麼一樣
很多大陸的企業都因為人力競爭問題要退出大陸了

2.
陸資早就以各種型態進入台灣了......
服貿只是把檯面下的搬上檯面罷了
他不能直接投資
難道不能間接投資
你手中的新台幣應該沒寫原所有者是誰吧

3.
開放就是競爭力
現在每個國家都在開放自由市場
關稅互惠
我不覺得台灣鎖住會比較好

JCB88 wrote:
開放的大方向沒錯,.問題出在內容


內容才是重點,有人想包裹審查,有人想逐條審查,孰不知逐條審查後會有更多反對聲浪,所以.....
先求心靈溝通,再求肉體疏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