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灣這幾年的社會爭論似乎是會逞口舌之能,能舌戰群雄便是正義、真理,然後不支持的便是反方,並視為歧視。。。
大家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爭論都會有一個相類似的模式,就是以看似正面、有道理的文具,將其想要表達的文字置放入在這些文句中,感覺就像填空題或國小考試的造句一樣。例如簡單的舉下列的例子,各位可以試著將正面、真理v.s.負面、有爭議的文字輪流放進這些句子裡試試。。。
1. 基於______,不分______都應獲得______。
2. 不論喜歡或不喜歡,______存在是一個事實,但並未______,故______有其必要性。
不論好與壞,我試著造了幾個句子:
> 基於人生而平等的原則,不分人種、族群都應獲得平等的對待。
> 基於均富的理想,不分窮富、階級、職等,眾人的財富都應獲得一致的重新分配。
> 不論喜歡或不喜歡,台灣政權的存在是一個事實,但並未獲得所有國際社會的認同,故推行全民外交有其必要性。
> 不論喜歡或不喜歡,賭博、嫖妓、婚外情的存在是一個事實,但並未被探討其是否違反人性,故重新檢討是否除罪化有其必要性。
《難道我沒當過○○,就不能罵○○嗎》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有言論自由,然後去批評自己不懂也沒從事過的事情
各說各話,我感覺良好,你感覺良好,亂象就出來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批評別人簡單,自己要做就知道難處在哪
不說別的,單從01別版如汽機車,攝影,房地產等專業領域版
很多紛爭都是從有些人連專業論裡都拿不出來,直接用自己的common sense來批評
在民主國家每個人都有暢所欲言的權利
但孔子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卻是民主中很重要的一環
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講懂得一寸,多講一分或少講一分都是不正確的
到現在網路發達,每個人都以為打個關鍵字搜尋一下自己就變成萬事通
別人學經歷十幾年的東西,花個幾秒估狗就可以超越
所以網路上的酸民都是懂一分講十分,還一付咄咄逼人口氣
這樣亂象能不出現?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