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宏達電崩壞,是台灣產業縮影


品牌手機大廠宏達電,無預警預告提列第二季的本業虧損及資產減損,虧損將近一個股本,未來已經跌跌不休的股價突然急跌到72.7元,對照2011年宏達電曾經創下1300元天價,短短四年光景,宏達電市值蒸發了一兆台幣,這不但是股民的重傷害,也是企業經營國際品牌的斲傷,更是國家經濟力的大傷害。

在宏達電最風光的時候,HTC曾經是ANDROID平台最大的手機品牌,那時除了蘋果雄霸手機市場外,三星手機出貨量大,但在智慧手機,HTC仍領先三星;而同一時間,宏碁電腦在義大利人蘭奇領軍,ACER的NB一度拿下全歐冠軍,ACER與DELL、HP可以平起平坐,兩大品牌在國際攻城掠地,成了台灣人的驕傲。

最光彩的時候,2010年宏碁稅後淨利達151.18億元,EPS5.59元,股價漲到105.5元,市值達2850.9億元,以當時匯率計,市值將近100億美元;而宏達電在最輝煌的2011年寫下619.76億元的淨利,EPS高達72.74元,股價漲到1300元,市值最高達1兆630億,換成美元至少達300億美元以上,足夠大的市值是競爭力的延伸。

可是就在這麼短短5年,這兩家代表台灣打國際賽的品牌大廠,全都會洩了氣的皮球:宏碁從105.5元跌到14.8元,市值從2850.9億縮水到459億元;宏達電更從1兆630億縮水616億,市值大蒸發,現在連打國際賽的力氣也沒有了。

目前宏碁市值只剩下不到15億美元,面對最直接的競爭對手聯想,目前市值1241.8億港幣,約5000億台幣,這場PC的GAME怎麼打得起國際賽?
宏碁與宏達電是台灣資訊業主打國際品牌的兩支尖兵,如今紛紛鎩羽而歸,這兩家企業的挫敗也是台灣產業命運的縮影。本來台灣只有2千3百萬人的小市場,我們的HOME MARKET太小,完全沒有主場優勢,若是國家沒有產業戰略,很容易形成一家公司在對抗一個政府的窘境,宏碁、宏達電鎩羽,除了是自己技不如人外,我們缺乏產業大戰略,恐怕難辭其咎。

對照中國政府最近提出的「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都標示著中國未來10年的產業發展主軸。中國自創品牌的企業一家家崛起,可怕的是過去台灣資訊產業代工的最強項,也正逐一遭到中國扶持產業的掠奪。最近手機晶片廠聯發科遭到展訊、銳迪科重組後的挖牆角戰;江蘇長電併入星科金朋,開始對矽品、日月光展開攻勢,最上游的晶圓代工台積電暫時無憂,但是,中國買下台積電前10大客戶,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逐漸感受到一股肅殺的寒意。

最近戰況最激烈的是蘋果供應鏈,我們已經看到大陸的瑞聲科技、歌爾聲學打敗美律,觸控產業的歐菲光電快速崛起,正擠壓宸鴻、洋華、介面,勝華已率先出局。最近電池模組的德賽電池股價大漲一倍多,市值大增,但台灣的新普、順達科股價卻大跌,台灣的代工業在過去拿手的蘋果供應鏈,也逐漸失去優勢。

從品牌到代工,台灣逐漸失去優勢,這只有短短的5年!當我們仍陶醉在資訊王國的美夢,外面的大軍已兵臨城下,這局殘破的科技拼圖,我們得趕快醒醒,今日宏達電、宏碁的敗,也是台灣2千3百萬人的失敗!









一旦被利用完或取得技術....................

再把妳一腳踢開...................

最終便淪為棄子...................

加油!別炒股票坑殺散戶...........增加核心競爭力...................












當年戒急用忍時,就很多人為文警訊

"當世界各地都加碼投資在新興發展地區時

台灣在自我設限,只會讓自已利基逐漸流失"

所以才有南向政策出現,可惜失敗收場

現在變成這付德性要全指責老闆未盡合理

從1990年代中期後,台灣有任何長遠的策略產業規畫嗎?

一直在吃電子業的老本

電子可是1980年代的策略發展產業
ebola01 wrote:
謝金河:宏達電崩壞...(恕刪)


以台灣有限的資源及市場,不靠中國要靠哪國?

台灣被踢開是因為人家進步得比我們更快。

要維持品牌談何容易?看看幾個歐洲的手機大廠⋯⋯

ebola01 wrote:
謝金河:宏達電崩壞...(恕刪)


看到謝金河寫的就知道沒太多真正的營養,馬後砲而已
別人的產業當然會慢慢往上,每一個有發展起來的國家都如此
台灣需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競爭力的位置,而不是去不去大陸
這是一塊未來幾乎確定是單一國家的最大市場,有大企業直接放棄的?直接放棄那是要競爭啥東西
面對競爭得找出路而不是怪別人前進,自己努力比別人差哪有啥好怪的
還有品牌經營本來就是起落很大,就算美國自己的知名品牌,這幾年起落的不也很大,現在強的也不保證20年後還是強,10年前強大的那些品牌,現在不也不少連20都排不進去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bola01 wrote:
謝金河:宏達電崩壞...一旦被中國利用完或取得技術....................
再把妳一腳踢開................... 最終便淪為棄子
這就是當中國品牌的代價(恕刪)


那為何日本不會成為台灣棄子
又為何台灣 dram 場最後甚至像韓國取經,競爭力又遜於韓國

說到底
是不是台灣技術沒有根,門檻低
所以,別人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買就有?
這是台灣要思考的

而不是一昧懼於別人會進步,所以遠離隔離對方
是不是,關起門來不出門,別人就不會進步了?
ebola01 wrote:
一旦被中國利用完或取得技術....................
再把妳一腳踢開................... 最終便淪為棄子
這就是當中國品牌的代價...(恕刪)

那上個世紀的電子巨人 SONY 和全球手機第一大品牌的 NOKIA 又怎麼說??


ebola01 wrote:
謝金河:宏達電崩壞...(恕刪)


在等著 design in Taiwan
所以西門子手機→德國,Nokia手機→芬蘭,Motorola手機→美國,這些廠牌的崩壞,也是以上這些國家產業的縮影?
缺乏國際觀與科技業瞭解的馬後砲文
中國大陸當然是個坑
但是明知是坑還是得往下跳
國內才二千萬多人的市場
再不跳就是坐以待弊
試問全世界哪個科技大產業沒有在中國設廠
哪個科技大產業不重視大陸市場
覺得中國科技起飛單純是因為台灣的技術轉移
只能說太看得起台灣了
中國是學自全世界的技術
台灣都不去設廠也影響不大
有本事全世界都不要去中國大陸設廠
大陸有那麼大的市場他們當然不會甘於代工而自創品牌
受到衝擊是早就預料到的
全世界的手機產業也都受到衝擊
samsung、sony、motorola、nokia誰不是市佔一年一年地掉
差別只在如何把衝擊減到最小而已
HTC在去年在小米、中興、oppo等中國手機夾擊下
M8、Desir816、820系列都還算成功
今年之所以會這麼慘
最主要是研發M9、E9太自我感覺良好
保留經典設計
沒有再進一步創新就出來的
(其實智慧型手機能創新的空間真的很小了,蘋果都玩不出什麼新花樣,創新不是打打嘴砲)
手機性價比不高
(一般人買手機只看規格不懂軟體搭配的整體平衡)
還有智慧型手機功能過剩
中低價位手機興起
像HTC這種高階品牌手機所受的衝擊最大
ASUS反而趁勢興起
什麼台灣產業縮影?
這種恐中的文章只會讓人看不清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apple跟android還没有出來之前
智慧型手機是win ce跟nolia symbian
當初歐洲的換機潮有一些公司賺了大錢
比如宏碁的高佣金筆電,宏達電的綁約導航機
現在是流行apple osx及android,換人賺是應該的
有賺錢有繳稅就是對台灣最大的貢獻啦!

至於台灣大量西進應該是起源於64事件
64以前上海大多是韓國人,香港人及西方人
當時上海人瞧不上台灣人
認為台灣人是一群比較特殊的外地人
經濟制裁後一夕之間外國人撤走,留下一堆空房
然後又是一夕之間這些空房住滿了台灣人
現在優惠政策開始取消了,當然要想好出路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