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建成圓環挺過二戰 挺不過錯誤政策

只能說是錯誤決策的實例.


台北建成圓環最初僅是攤販聚集之地,匯聚庶民小吃,但對台北市民來說,圓環不僅代表美食,更是市民的記憶、老台北的象徵之一。雖然北市府耗資約兩億元請知名建築師重建,但缺乏「以人為本」的設計,讓圓環徒有亮眼的外觀,卻沒了老台北的味道,吸引不了市民,如今也只能走向黯然拆除的命運。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建,玻璃帷幕的設計造型新穎,但周邊重慶北路、南京西路都無大型林蔭遮蔽,夏季時陽光直射玻璃帷幕,室內高溫難耐,不論賣什麼美食,市民都不想進去;而建築設計上也不符合實際需求。

要經營小吃,就需要足夠的空間讓民眾坐下享用。但重建後的圓環空間小動線差,不要說消費者覺得難行,就連店家也無法忍受而另謀他處,原本聚集的傳統味道自此四散。

圓環周邊居民忍不住感嘆,就算歷經二次世界大戰,圓環也未倒下,最後卻因為政策的錯誤而走入歷史。一味迷信硬體卻沒有結合實用的建築,讓圓環成了失去靈魂的空殼。

建成圓環即將拆除,這個花了兩億元的學費和教訓,希望為政者和台北人都記住。

每天漲停板 wrote:
只能說是錯誤決策的實例.


台北建成圓環最初僅是攤販聚集之地,匯聚庶民小吃,但對台北市民來說,圓環不僅代表美食,更是市民的記憶、老台北的象徵之一。雖然北市府耗資約兩億元請知名建築師重建,但缺乏「以人為本」的設計,讓圓環徒有亮眼的外觀,卻沒了老台北的味道,吸引不了市民,如今也只能走向黯然拆除的命運。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建,玻璃帷幕的設計造型新穎,但周邊重慶北路、南京西路都無大型林蔭遮蔽,夏季時陽光直射玻璃帷幕,室內高溫難耐,不論賣什麼美食,市民都不想進去;而建築設計上也不符合實際需求。

要經營小吃,就需要足夠的空間讓民眾坐下享用。但重建後的圓環空間小動線差,不要說消費者覺得難行,就連店家也無法忍受而另謀他處,原本聚集的傳統味道自此四散。

圓環周邊居民忍不住感嘆,就算歷經二次世界大戰,圓環也未倒下,最後卻因為政策的錯誤而走入歷史。一味迷信硬體卻沒有結合實用的建築,讓圓環成了失去靈魂的空殼。

建成圓環即將拆除,這個花了兩億元的學費和教訓,希望為政者和台北人都記住。


對於花了40億的單車道,還有動則幾十億幾百億的違約金,兩億.....無感
每天漲停板 wrote:
只能說是錯誤決策的...(恕刪)


以人為本!?所以違章攤販最對味了?公共安全?

只能拆,不能想辦法改善?

拆掉也好,還綠地給市民,別再搞什麼美食廣場。
每天漲停板 wrote: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建.玻璃帷幕的設計造型新穎.(恕刪)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建.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建.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建.
災後不用重建,難道要放著爛嗎,
幫台北市民的用餐環境用乾淨明亮一點還不行,
一定要有髒亂的fu嗎,社會不用進步嗎...
每天漲停板 wrote:
只能說是錯誤決策的實...(恕刪)



你是否要加入柯P團隊?
比起建成圓環,大巨蛋的問題是不是更迫在眉捷?

每天漲停板 wrote: 這個花了兩億元的學費和教訓,希望為政者和台北人都記住。...(恕刪)



感謝您的提醒,大家會記住這個兩億元的教訓,
也請你救救柯p,
不然下一個要記住的教訓可能會高達九百億元。



圓環不是政策重建,是因為火災。
每天漲停板 wrote:
只能說是錯誤決策的...(恕刪)
挺不過只會拆東西的傢伙才對

沒本事規劃只會拆

安基拉 wrote: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恕刪)

柯P大巨蛋不敢拆,總是要找些東西來拆,要拆圓環也是早晚的事。

當初重建之後我有去吃過一次,當時就真心覺得重建的決定是錯的。
建成圓環原本就只是一群違反消防、衛生法規攤販聚集的地方,新的建築不可能依照現代的法規把原先的攤販塞回去,榮景注定是不可能再現了。再說火燒完攤販日子還要過,根本不可能等政府慢慢蓋,早就另外找地方重新開業,回不去了。
而且不知道是哪個天才把它設計成溫室的,外面的太陽加上裡面煮食的高溫,在裡面吃東西真的是受罪,不如蓋成新加坡那種半開放的熟食中心還比較涼快…

要拆就拆吧,改成綠地種幾棵大樹對環境也好…
http://goo.gl/b3MUUb 支持環保 減少用紙 發票要刷 手機條碼
建成圓環沒因為火災重建,後來一定會打掉重建,一堆違建,跟不重視環境的小吃攤。我不相信它留到現在,大家還可以容忍那樣的環境。
我個人認為,它的建物沒啥問題,問題是環境的變化,換成誰去做,結果可能都一樣。
前面有人說可以弄成公園,我覺得做成公共用途會更好,這樣使用率會更高,可以是某種藝文展示空間,小劇場,圖書館也不錯,偉大的城市永遠不缺圖書館,台北市圖書館有分主題,這個圖書館的館藏可以台灣及城市為主題。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