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是錯誤決策的實例.
台北建成圓環最初僅是攤販聚集之地,匯聚庶民小吃,但對台北市民來說,圓環不僅代表美食,更是市民的記憶、老台北的象徵之一。雖然北市府耗資約兩億元請知名建築師重建,但缺乏「以人為本」的設計,讓圓環徒有亮眼的外觀,卻沒了老台北的味道,吸引不了市民,如今也只能走向黯然拆除的命運。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建,玻璃帷幕的設計造型新穎,但周邊重慶北路、南京西路都無大型林蔭遮蔽,夏季時陽光直射玻璃帷幕,室內高溫難耐,不論賣什麼美食,市民都不想進去;而建築設計上也不符合實際需求。
要經營小吃,就需要足夠的空間讓民眾坐下享用。但重建後的圓環空間小動線差,不要說消費者覺得難行,就連店家也無法忍受而另謀他處,原本聚集的傳統味道自此四散。
圓環周邊居民忍不住感嘆,就算歷經二次世界大戰,圓環也未倒下,最後卻因為政策的錯誤而走入歷史。一味迷信硬體卻沒有結合實用的建築,讓圓環成了失去靈魂的空殼。
建成圓環即將拆除,這個花了兩億元的學費和教訓,希望為政者和台北人都記住。
每天漲停板 wrote:
只能說是錯誤決策的實例.
台北建成圓環最初僅是攤販聚集之地,匯聚庶民小吃,但對台北市民來說,圓環不僅代表美食,更是市民的記憶、老台北的象徵之一。雖然北市府耗資約兩億元請知名建築師重建,但缺乏「以人為本」的設計,讓圓環徒有亮眼的外觀,卻沒了老台北的味道,吸引不了市民,如今也只能走向黯然拆除的命運。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建,玻璃帷幕的設計造型新穎,但周邊重慶北路、南京西路都無大型林蔭遮蔽,夏季時陽光直射玻璃帷幕,室內高溫難耐,不論賣什麼美食,市民都不想進去;而建築設計上也不符合實際需求。
要經營小吃,就需要足夠的空間讓民眾坐下享用。但重建後的圓環空間小動線差,不要說消費者覺得難行,就連店家也無法忍受而另謀他處,原本聚集的傳統味道自此四散。
圓環周邊居民忍不住感嘆,就算歷經二次世界大戰,圓環也未倒下,最後卻因為政策的錯誤而走入歷史。一味迷信硬體卻沒有結合實用的建築,讓圓環成了失去靈魂的空殼。
建成圓環即將拆除,這個花了兩億元的學費和教訓,希望為政者和台北人都記住。
對於花了40億的單車道,還有動則幾十億幾百億的違約金,兩億.....無感
安基拉 wrote: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恕刪)
柯P大巨蛋不敢拆,總是要找些東西來拆,要拆圓環也是早晚的事。
當初重建之後我有去吃過一次,當時就真心覺得重建的決定是錯的。
建成圓環原本就只是一群違反消防、衛生法規攤販聚集的地方,新的建築不可能依照現代的法規把原先的攤販塞回去,榮景注定是不可能再現了。再說火燒完攤販日子還要過,根本不可能等政府慢慢蓋,早就另外找地方重新開業,回不去了。
而且不知道是哪個天才把它設計成溫室的,外面的太陽加上裡面煮食的高溫,在裡面吃東西真的是受罪,不如蓋成新加坡那種半開放的熟食中心還比較涼快…
要拆就拆吧,改成綠地種幾棵大樹對環境也好…
http://goo.gl/b3MUUb 支持環保 減少用紙 發票要刷 手機條碼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