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更是從早看到晚,
回家再看轉播,
上班時偷看網路直播,
下班直奔賽場,
真是爽翻了。

我現在陷入嚴重的失落,
要面對沒有世大運的日子了

世大運要落幕,在各項協會努力及選手傑出的表現,
我個人認為這次世大運整體算是圓滿、成功!(其實只要不出人命,有那次運動賽事是不成功?
)不過,不好的部分還是要提出來,
如果,我是說如果,還有機會舉辦國際賽事,
要記取這次經驗,不要再出同樣問題。
1、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參賽選手名單遲遲不出來,
7月19日就完成報名,就算有國家晚報,
也不至於到8月16日還沒出來,
這次烏克蘭有位體操選手 奧列格
他是奧運全能銀牌,雙槓金牌的大名鼎鼎的選手,
日本選手也是幾經挑選,
早點公布有高手參賽,
也可及早吸引民眾買票。
2、售票系統很有問題,
網路售票都有場地為主,以日為單位,
但無顯示當日比賽的內容,
都要先去找比賽日程確定要看那些隊在那個場地比賽,
再回頭去買票,非常不人性也非常不方便。
3、開閉幕場地,
世大運雖然比不上奧亞運,
但去看看歷年來的開幕場地,
有小於四萬的嗎?
台北田徑場硬擠到二萬四,
就一個國際綜合性的體育賽事開閉幕場地,真是上不了檯面。
4、還有台北田徑場的草坪是怎麼回事?
去看100公尺楊俊瀚奪金那天,
下了雨,
田徑場草坪坑坑巴巴,一灘灘的積水,草黃黃枯枯,
剛好舉行男子鍊球,裁判員穿著雨鞋在場地上奔走,
說是國際賽事的場地,
河濱公園的草剪剪都比田徑場綠,
真是讓外國選手笑話。
5、賣票最早賣完的是擊劍,
台灣人很愛看擊劍嗎?不是,
是擊劍場地只有500個座位,500

國賓戲院都上千座位了,
台北市是找不到其他適合的場地了嗎?
你到擊劍現場去看看,在憋憋的柱子之間比賽,
我看這是選手參加過比賽中最爛的場地吧

不是台灣人不懂擊劍,不愛擊劍,就隨變找個場地辦辦就算了。

6、還有本次電子計分,
我覺得有很大的問題,
速度太不及時了。
我去看體操及韻律體操,最明顯是韻律體操,
選手表演完與教練坐在休息區等成績,
常常下個選手已經上場表演,成績還沒出來,
有時這個選手表演,打出的是上一個選手的成績,
我還沒看過那個國際賽事成績出來是這麼慢

7、世大運售票是以日為單位,
網路預售90%,現場開賽前一小時售10%
票都賣完但看台上觀眾沒坐滿,
有人看上午,有人看中午,有人看下午,
有人有票沒來看,現場想買票的又沒票可進場,
應可分時段多增加一些現場售票,
也不致某些時段觀眾太冷清。
8、該花的沒花在刀口上
宣傳方向對、事半功倍,宣傳方向錯,事倍功半,
這種大型賽事,不只看自家選手表現,更可以看到高水準演出,
還好中華健兒、台灣子弟表現爭氣。
足球、排球、籃球、體操、舉重都有超水準演出,
使得大場地的賽事票都賣完,如果中華隊在預賽就打包回家,
宣傳又沒著重呼籲市民進場看高水準演出,那票房真是堪慮。
以男排金牌戰伊朗對俄羅斯,打到最後兩球才分勝負,
看到真是賺到!日本對烏克蘭銅牌戰也很精彩。
9、轉播,唉!數十年如一日,片片段段,主播00XX,
整體說起來,台灣媒體不足以應付這麼大的賽事,沒這個設備、人力跟能力!
華視是硬著頭皮接,這是事實。
不是有多少賽事要轉播,而是以現有器材能力,能轉播多少賽事,
即使有中華隊出賽,器材輒不過來,那就放生了!
星期二所有頻道都在播羽球、網球,一播再播,
其它精彩的賽事?不值得播?觀眾不值得看?
還有
電視都數位化了,找出不一兩個頻道專播賽事?
以前奧亞運說是跟別國買訊號,所以斷斷續續,也就算了,
這次在台灣比賽,我們自己就是轉播單位,
但轉播方式還是一樣。

10、省一些不該省的
網球多花三千萬蓋個屋頂是怎樣?
滑輪是我們的大金庫,在觀眾席上搭個棚是要多少錢?
誰能在大太陽底下坐幾小時看比賽?
買票進場的在大太陽下面曬,沒買票的可以在旁有遮蔭的地方,
主辦單位在規畫時,可不可以想想,如何讓觀眾在舒適的環境下看比賽?
我所舉的缺點,是應該避免的,
其他什麼吃壞肚子、破紀錄不算、馬桶不通,
這種突發狀況,小失誤,其實還好啦,就不提了,
好險破世界紀錄是中華選手,
要是外國選手有歹勢了。
以上是我到場觀賽的意見,我沒去的場地不敢妄言。
請先進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