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篇文章发表在2018年8月1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
包淳亮
最近“中國綜合國力”是否已經超過美國,再度引起爭論,並且演變為人身攻擊。對筆者而言,反對方現時的論點並不具有說服力,因為他們並未點出人們最關切的幾個重要問題。
質言之,雖然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和教授胡鞍鋼的研究,依拖著許多權威性機构的相關數位,但許多人並未認可其結論,其道理固然在於胡鞍鋼也承認的“人均還有很大差距”,但用“世界體系”理論的學術化語言來說,就是美國仍享有“霸權國家”的餘威,而中國還僅是一個可望、但還未脫離“半邊陲國家”地位的大國。
必須先強調的一點是,如果中國的人均與美國相近,中國的綜合國力將不是與美國相當,而是四倍於美國,這一點再強調也不為過。但是在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僅是美國的六分之一(按照名義數位計算)或四分之一(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當前狀態下,就算按照胡鞍鋼所援引的數位,中國的各種名額已經顯著高於美國,人們還是傾向於低估中國的實力。
同時美國也已經不是“霸權”。按照世界體系理論的定義,霸權得在原物料的掌握、工業、流通,乃至於金融與科研等領域都享有優勢,才是確鑿無疑的。原物料方面,美國與其盟國享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石油方面,有俄羅斯與伊朗等不受控制國家;鐵與銅等關鍵原料,也有巴西等不完全受到控制的國家。
工業方面,中國的總規模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的總和,但如許多人已經指出的,尚有大而不强的問題,而且美歐日的總和仍遠大於中國。在流通領域,中國也已經崛起,有最大的船隊與全球各地興建的港口,但是就像美國一再強調的“自由航行”,事實上全球流通的安全保障仍掌握在美國手中。在金融領域,雖然中國四大國有銀行都排名世界前五,中國在電子支付領域也領先美國,但是美元才是各國的儲備貨幣。科研方面,雖然中國的增量已經與美國相當,但是存量還遠遠不及。
以上就是主要幾個方面的概觀。如果我們仔細咀嚼,會感到美國的同盟體系確實帶給其很大的優勢,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也是如此,而這些都是需要軍事實力作為其保障的。美國的軍事優勢是其全球同盟體系的基礎,是掌握全球原物料與產業分工的必要,是美元霸權的依靠,是投資科研的動力。換句話說,最終當人們評估所謂的“綜合國力”,內心深處的判斷標準不是國內生產總值,而是某些特定的製造業;不是美元,而是科技實力與軍事力量。換句話說,胡鞍鋼“綜合國力”的各項名額的權重,或許有大幅調整的必要。
但是如果想像一個類似一次世界大戰或二次世界大戰那樣全面對抗的世界,或許胡鞍鋼又是對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去年出版的《注定一戰》(Destined for War)提到,伯南克(Ben Bernanke,前美國聯淮會主席)和德拉吉(Mario Draghi,歐洲中央銀行主席)的老師、世界領銜的教授與中央銀行家、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費希爾(Stanley Fischer)指出,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不僅能評估相對的經濟實力”,並在“以軍事潜力的評估比較為目的時,作為一個近似值,是最好的標準”,因為其“可以衡量一個國家可以購買多少飛機、飛彈、船隻、水手、飛行員、無人駕駛飛機、基地,和其他那些一個國家可以用本國貨幣支付其價格的與軍事有關的物品。”
而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權威的年度《軍事平衡》(The Military Balance)對此表示同意,並指出“中國和俄羅斯,就是使用購買力平價的最强力論據。”
艾利森進一步指出,裏根擔任總統的1981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僅是美國的10%,到2007年已增至60%,到2014年更已是百分之百,到2017年已經是115%。如果現時的趨勢繼續下去,到2023年,中國的經濟將比美國大上50%;到204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增長到美國的近三倍,而這意味著中國可用於影響國際關係的資源,將達到美國的三倍。”
他也指出,“美國對國際秩序的看法,始於美國的軍事首要地位;為什麼華府擁有當今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軍事力量?因為在過去的30年,它在防務上的投入比所有競爭對手多幾倍。2016年美國國防預算超過了中國、俄羅斯、日本和德國國防預算的總和。美國為什麼能够書寫二戰後秩序的規則?雖然許多美國人想要恭維自己,說是因為他們的智慧、美德或魅力,但事實上這個國家壓倒性的權勢才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說這裡的“權勢”就是“綜合實力”,那麼“購買力平價”就是其基礎,而“軍力”就是其表徵。如此說來,要讓人們真的“感覺”到中國“綜合國力”超過了美國,最後靠的將是坊間傳聞的兩艘核動力電磁彈射大型航母將同時開始施工,靠的將是確實可以與美國一較高下的軍事實力。
我知道提出中國綜合國力“並未”超過美國的人,應該不會喜歡這樣的結論;但是在中國“綜合實力”的“基礎”已經超過美國,並且擁有科技與資金的情况下,他們的喧嚷,最終恐怕只會强化中國進一步提升軍力的意願。
1.氣侯帶適中。太熱或太冷都會影響到生產力,土地不良則村落無法形成
例,加拿大、俄羅斯,國土大到靠杯,但人口與農作沒辦法等比增長..
2.歐亞大陸連成一氣。
中東那裡極度不穩定就沒辦法了...但歐洲諸國的經濟力與文化力有一定水準,密切合作的話總比老美的飛機貨船方便。
南美的經濟力與治安是有點...嗯
其他政治人物的操作差異就更大了,中國主張對全世界友好,美國挑撥全世界,再加上川普的當選真是天選之時。總有一天全世界會棄美而去。人心還是嚮往向善而不是向惡,否則台灣不會有1600個學生去大陸就學
假設一個班級有40人
1600人/40人=40個班級
若一學校的畢業生有10個班(年紀大了不知道一學年有幾個班級)
有4所高中的畢業生都往大陸去了
4所高中生去大陸,你以為問題不大。
但你想想,如果是:建中&北一女&雄中&中一中的畢業生,約好了一起到大陸唸書
唸好倒相報,若再加上學長推薦名額(要是我我會這樣做),明年呢,後年呢?
真正問題嚴重在這裡,賴院長還在叫員工跟老闆要4萬8,DPP專用這種人才當大官




中華民國已經殘了,再給DPP4年就亡了,大家自己保重
嘿喲嘿 wrote:
中國大陸有幾點,是...(恕刪)
不要和美国比地理优势,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敌,一片平原沃土,这种天赋不是一般的好。
中国现在觉得自己位置好,前提是老共经营得好,你让 普京 特朗普 这些人经营还不是得狼烟四起。
中國真正的優勢還是人和文化
1、人均智商全球前幾,比我們高的不外乎是 新加坡 香港 韓國 日本 這些小國寡民。
我記得福耀汽車玻璃的老闆說美國的工人效率是遠不及中國工人的。
中國人既聰明又勤奮又能吃苦又有野心,有十幾億這樣的人就是最大的優勢。
2、中國有當老大的傳統,知道怎麼治理世界。
美國人現在玩的這套像什麼澶淵之盟啊,合縱連橫啊都是咱們玩剩下的。有點像是戰國南北朝的亂世心態。
中國現在是以王道雜,老子就是要超過你明著來,更像是漢唐時期的大國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