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現在年輕人普遍害怕親中,是處於「自利理性」的經濟人角色。
80後的年輕世代未經過經濟成長的階段,而只感受到經濟停滯而欠缺希望,因而其觀念與60年代前的人懷抱希望與衝勁有差;加上物資的豐足,使其對於物資的觀念又與60年代珍惜物資的觀念不同,因而產生了相當明顯的差異。
因此,80年代後的台灣年輕人,普遍缺乏競爭、向上的動力(因對於物資需求較不重視),而較偏重於非物資的訴求(即人權、民主、自由等),但面對這種過於空泛的觀念,只要有人號召「護主權」等這種民粹口號,就容易被人帶著走,卻不思「護主權」實際的作法和如何該當(亦即僅看到表面,而不去以加理解)。
在上述的因素下, 就造成了「不想親中」的兩種可能結果:
1.不想跟13億人競爭。(自利)
2.民主是絕對的價值。(理性,但是並非完全理性)
不過這並非指的是全部的年輕人,因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均會形塑出不一樣的價值觀,我所說的僅是普遍可能發生的結果。
加上依據「社會資本」的論點,電視的普及、網路的興起這種「個人化娛樂」充斥的年代,社會欠缺互助、團結與共同努力的信仰,導致了社會資本的流失,而難以成熟的運作「民主政治」,將使社會愈來愈走向極端化與對立化(歐美各國已出現這種現像,德國的納粹黨(另類選擇黨)、義大利的五星黨等),訴求的都是反菁英、反移民、反全球化、反貧富差距等民意,均是對於目前政治不滿的極端走向。
近期的英國國會改選結果,也算是底層的再次反撲,明確了英國脫歐的意向。
看看台灣,是不是也開始往這條路在走呢?
目前是50、60、70年的世代,這群人仍保有競爭和向上的動力,但未來呢?
所以我能認同韓國瑜的滿天星計畫(我昨天看報紙時看到的廣告,超有感觸),如果年輕人不走出台灣,難以了解世界的鉅變,還有不同文化間衝突所應採取的妥協和圓融,以及必須保有競爭和向上的努力。
相反的,我看不到蔡英文對於台灣年輕人的未來。
選舉前,為了二個小孩的未來,我應該有了明確的決定。
ych0119 wrote:
個人認為,現在年輕人(恕刪)
為了要預防有一天 國防只能靠中共解放軍
我必須推翻所有太親中的政策,太親中的政治人物
我期望的是有一天換成是中國必須親台,
而這件事也正在發生,
且世界局勢看,中共也必須這樣做,台灣也必須跟其他大國一樣選美國站。
華人不是只有台灣親美,新加坡也是自始至終就親美的,多好!
所以,我不能相信你講的任何一句話。
最近台積電退了華為的訂單,然後以美國為主的訂單排到明年底,
美國要求的合作關係是不能給中國份額超過。
台灣發大財,要靠美國,和以美國為伍的全世界民主國。
依照美國打貿易的過去經歷,
中國經濟沒有被打個10年,美國不會放過他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要選在台灣大選後才去跟川普簽約,因為中國要台灣經濟一起幫他賠!
香港都不夠他賠了,台灣怎麼受得了
香港自從中國人移居進來
50%地產被中國人買走
50%股市被中國人弄走
靠中國的,沒有一個發財
你看看委內瑞拉、伊朗、辛巴威
全都親中反美
只有蘇俄最聰明,容共不表態,
你要什麼賣你什麼,要打你去打跟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