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 台灣科技業得要放棄中國市場?

嗯哼,這次肺炎世界工廠、13億人口超大市場停擺,讓其他國家的經濟都很可能要跟著一起保守下修目標,這顯示什麼?難道是某些人說的中國快不行了勢必被替代嗎?分明是世界有多依賴中國吧!

就算美中正在進入冷戰,這篇文章裡的教授說,因為台灣科技業技術上跟美國有深厚關係,所以要站邊,但實際上就是逼著你只能做美國與他的好朋友的生意。我倒想知道,所謂技術上跟美國很有關係是到什麼層面,這關係對台灣科技業有多重要?市場也不是好開闢的,中國的替代難道是印度嗎?

------------------------------------------------------------------------------------------------------------------
印太冷戰即起,台灣科技業的選邊難題

納拉帕(M.D. Nalapat)/資深美中台政經學者,印度馬尼帕爾大學(Manipal)地緣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系主任


自1945年以來,北約模式(NATO)一直是美國舉足輕重的外交政策。冷戰讓蘇聯取代二戰後的德國成為其主要威脅。即便莫斯科已不再是世界強權,許多美國與其盟友的科技控管單位依然嚴格禁止將俄方技術納入己方科技產品中。

2018年12月,華為孟晚舟被拘留於加拿大,凸顯出中國已取代俄國,成為美國作為全球科技先驅的頭號勁敵,自此美國為首的科技界開啟了一場風風火火的排中運動。深入民間與政府的5G科技,可能被運用來蒐集大量情資。不到一年,華府已將華為踢出美國5G基礎設備供應鏈,並致力確保華為如日本電氣(NEC)一樣,一路跌出世界競爭的舞台。在美國的大力制裁措施下,許多國家不得不自食其力,開闢自己的5G之路。

在這場科技冷戰中,國家的軍事與商貿都需要經過通盤的重新評估。例如從二戰時期延續至今,以分享國際情報為目的所組成的五眼聯盟(FYEY)當中,美、澳、加、紐已排除華為參與5G供應商,唯有英國選擇使用華為設備。若英國首相強森如預期地使用華為通訊設備,恐將喪失其五眼聯盟之一席。在商貿面,像台積電這種跨國企業,將難以將中國作為其最大市場的同時,還在技術發展上保有與美國的深刻聯繫。台積電將不得不考慮尋求另一個能替代中國的新市場與製造中心

鑑於中俄聯盟地緣政治野心漸長,及美方長期居於第一強權(但搖搖欲墜)的矛盾關係下,印度洋周邊國家已然是雙方角逐的對象。就連長年倡導「不結盟」的印度也需要面臨重要抉擇,軍事是其中之一。在技術層面,美中兩方拉攏其他國家時給與的軍售選項,屬於相斥的軍武科技系統,因此各國應鄭重選擇統一使用何者的系統。執著兩方不得罪而按項向兩邊都採購,將使得一國的國防系統淪為東拼西湊,難堪一擊。在戰略層面,當年冷戰時期蘇聯在軍武上大力支持宣稱中立的國家,使得「不結盟運動」的實質就是與蘇聯結盟。同樣的,在印太冷戰中,堅持「不結盟」也意味著科技、國防政策方面不與美國合作。從土耳其使用俄製防禦系統S-400遭到華府經濟制裁,到印度因長期依賴俄國技術而受美國科技制裁等事件,都顯示出華府堅持反對任何國家在科技國防同時並用兩方系統的立場。

新冷戰中處於中美競合的兵家必爭之地的,都將被迫在兩方做出選擇,就是商貿也不例外。台灣已在5G通信設備供應商名單中排除華為,國防設備也只使用美方系統。然而科技作為現代國家橫跨軍事與商貿的根本競爭力,讓中美率先以此為中心開闢戰場,令台灣重要的科技產業面臨殘酷的選邊問題。

原文 :
M.D. Nalapat(2020)。"Time to choose sides in Indo-Pacific Cold War"
。2020年1月25日取自 The Sunday Guardian Live,網址https://www.sundayguardianlive.com/opinion/time-choose-sides-indo-pacific-cold-war
新世界智庫經授權代為摘要簡譯,並略作改寫。轉發不代表其立場。
阿三哥?
資深美中台政經學者?
這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Saitanchung wrote:
嗯哼,這次肺炎世界工(恕刪)

樓主標題,下得跟新聞主要講的不是一件事,
高科技零組件台灣面對的不是放棄什麼市場,而是轉單效應,沒有實質放棄問題
而面對中國市場,是中國是否要開出自己的一條不同規範的晶片路線,那麼就有差異化。

---以下更多是講關於樓主下的標題---

不是台灣科技業要放棄中國市場,本來台灣高科技出口就是高階零組件
在哪裡下單就出到哪裡,高科技零組件訂單並不會因為台資廠、外資廠離開中國而變少,他們只是換一個地方下單。

這裡有四件事很重要:

1)疫情緣故,沒開工,這一定多少減少出口額度,但這不屬於這個貿易問題範圍。
2)美中貿易,離開中國的台商、外商不在中國跟台灣下單,那會改在哪下單?
他們廠搬到哪裡,就在哪裡跟台灣下單,就是轉單效應。
3)而陸資廠一些高階組件,本來就在跟台灣下單的,依然還是得跟台灣下單。
4)以上都是高科技業不可被取代的高階零組件,所以跟任何貿易協定,都無關。

這意思也就是說,台灣原出口中國的額度,假如會降低,就是隨著轉單效應,會在其他地方等額成長補回,因為最高階零組件,就是在台灣,原本在A地下的單,不會因為工廠搬遷到B地而不再下單『本來就得跟台灣下單的最高階零組件』。

所以,科技業移廠都落定後,原出口的科技業零組件,沒有影響,
唯一有的差異是,疫情影響的開工問題造成的市場需求停擺。

而台積電確實退掉華為一大部分訂單,轉而空缺由美國的其他單補進來,產能還得擴大。
而因為美國的關係,中國得要有其他路線發展,最高階晶片台積電還是首選,也就是說,不論中國要什麼樣的不同晶片,最高階技術的,還是會優先找台積電代工生產,因為三星的良率太低,產能也低,技術也沒有台積電高階,除非台積電真的沒有繼續擴廠成功,但是…這可能嗎?給單還不擴廠?誰不准誰先被批。
-------

關於新聞,你的問題:


選邊問題?
台積電本來就站邊美國,從來也不會變,這不是台積電的選項。只是貿易戰開始後,這個問題被明朗化了,就是得要跟隨美國想走的路線才有單,要不,台積電現在要減少廠房了,未來堪憂。

技術上跟美國很有關係?
這些科技業的零組件規格都是美方開出的方向在研發在走的,只是說代工技術上,台灣很強,美國代工晶圓都沒這麼厲害,而最大單也是美國,那麼誰是最大付錢老闆?美國。
而且,
連生產晶片的機器供應商,都是美國要他來台灣開分公司的,能不聽美國?不能。
美國拿走中國的一部份供應鏈,分到台灣和南亞、韓國了。

有多重要?
太重要,零組件就是用來供應給組裝廠的其中一個零件。
富士康代工Apple,他要不要聽Apple的?要,成品付錢的老闆是美國。
大概就是這樣的關係。

印度的?
這新聞裡講的軍工產業吧。看起來,這位印度學者是在拋出一個可能要考慮跟台灣下單的訊息,來避免美國經濟制裁的路線。但是!他也可能只是拋出這個假設意願,目的是要美國不要經濟制裁他,他有選邊的苦衷,印度什麼苦衷?台積電確實面對著另一個尷尬的局面,就是…因為訂單排滿滿,想擴廠又找不到適當廠區和相應政策擴廠;或者,他想藉此請美國讓台積電考慮去印度擴廠,賊吧?
台積電不在台灣擴廠又怕技術外移,好煩惱的台積電。

所以這個新聞對台灣經濟有影響嗎?
沒有負面影響,不但說明了台積電確實有那麼重要,也說明了印度,可能會真的找台灣做單,甚至邀請台積電去印度擴廠。

---這邊我補的---

世界最大老闆是誰?
美國,這不必懷疑,美中貿易戰顯示,很明顯中國也需要美國市場才能維持經濟,中國經濟維持不好,生產力下降,失業率增高,內需消費就會降低,就可能會陷入滯漲狀態。

美中貿易,中國出口被施壓關稅了
台灣,半導體為何要繼續出口到中國,再由中國出口成品到美國?
半導體業傻了才站邊中國,聯發科當初沒被中資買走,是正確的,現在發展多好,當初被買去的半導體業,結果哪一個混比聯發科好了?好好待在台灣,現在搞不好也不會半導體業一直要煩惱擴廠了。
如果加入WTO,產業結構一定會變,之後成為直接出口到最終國家,整個高科技業都不一樣了。

其他相關的關鍵問題,請也看看23樓的補述
只要台湾愿意放弃自己每年40%多的贸易额
我们大陆人无所谓
台湾人也要想好,一个没任何资源的小岛突然失去40%多贸易额。会出现什么下场要搞明白
虽然我知道现在台湾只有反中情绪,没什么理智了,但是一些承重的后果也还是要冷静的想想
Saitanchung wrote:
嗯哼,這次肺炎世界工(恕刪)


印度人還是先設法統一國內語言再說吧....
wodege wrote:
只要台湾愿意放弃自己(恕刪)

你說的,就是我上半內容講的,那40%在半導體業的佔比,是轉單了,並沒影響,
也就是說40%會變多或變少,
在半導體市場上根本不會對台灣有影響,因為半導體業在擴廠,
因為變多變少也只是把原本的代工收入轉移到其他地方而已,內需,或者非中國的外需。
那如果是因為美國貿易戰干涉到的成品產量,那又跟台灣更無關了,例如若華為產量減少了,那就請怪罪美國,是美國不要。

然而,台積電沒了華為訂單,世界每年售出配台積電的高階手機,會變少了?
再強調一次,台積電在擴廠。

隨便舉個例子給你,
富士康如果把一半的產線都離開中國外移到印度生產,
那麼台積電代工的一半iPhone要的晶片去了哪?
去了印度,因為iPhone並沒有想減量,而台積電做的iPhone晶片也並沒變少。
這例子也就是說,40%出口中國額度裡,一部份的iPhone晶片所佔的出口額度被移去出口印度了。

當然40%不只有半導體業,僅就主題新聞只講半導體業。
生產商去了哪裡,訂單就轉移改到哪裡,因為這個新聞講的東西,就是高尖零組件。
wodege wrote:
只要台湾愿意放弃自己每年40%多的贸易额(恕刪)


說說而已,看看民進黨政府要不要續ECFA就知

中國已是世界最大製造國和消費國,不管你喜不喜歡中國,這都是我們要面對的事實
美國逼選邊站
就是要別人放棄自己的國家利益
然後成全美國的國家利益
非常的蠻橫霸道
smallbeetw wrote:
印度人還是先設法統一國內語言再說吧....(恕刪)

統一語言, 可是要付出很大很大代價的!

秦始皇統一文字, 但我們並不是用秦篆,

漢朝文字定型…我們是用漢隷, 漢人有幾十種或上百種方言(漢語)全都可用漢字對應。

中華民國統一語言,漢朝過了約2千年…以滿人講漢語的腔調「滿清官話」做為國語,大陸則做為普通話。

中共國簡化漢字。滿清官話取其音簡化漢字為口語字,兩岸雖然文字不同,但因為統一講滿清官話,才可把看不懂的字串起來。

統一語言這段期間,經過了國共內戰, 共產黨把國民黨趕出大陸後,共產黨又內鬥文革大耀進。

廣東、福建(台灣)、 浙江、江西、湖北、江蘇、四川……一堆都漢人,但全都有自己的漢語(方言)。

打個比方,若只講粵語的香港人+只講台語的台灣人,準備推翻中共政權… 一個講閩南話一個講廣東話根本沒法溝通, 只能靠寫字+手語…, 要怎麼打?

漢人推翻滿人政權還真得靠走狗屎運! 推翻滿人政權後,掌權的漢人又要再互相廝殺一番!

知道為何在台灣,漢人又分為本省人和外省人?知道國父革命10次才能成功的原因了吧?

在台灣原住民眼中,啊不都是漢人!
tian wrote:
你說的,就是我上半內...(恕刪)


你以為要把生產鏈移到哪很快?這些不用成本?

川豬叫鴻海去美國設廠,三年有了吧?
毛在哪都還沒看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