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黑數恐是確診數5到10倍! 衛福部防疫中區指揮官黃高彬:越多越好

社區黑數恐是確診數5到10倍! 專家:越多越好

本土確診持續升溫,衛福部防疫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指出,目前疫情仍處於高原期,推測社區黑數可能是公布確診數的5到10倍,但「黑數越多越好」,因為他們確診後不發病,又有自然免疫力,代表可以感染的宿主變少,此外,ACIP小組召集人李秉穎也表示,6月疫情有機會出現降溫轉折點,但想恢復正常生活水準最快要到9月。
社區黑數恐公布確診5-10倍 醫:有助群體免疫

單日新增本土個案從6萬多一下暴衝到8萬,黃高彬認為,目前疫情還處在高原期,推測目前社區黑數可能是公布確診的5到10倍,但「黑數越多越好」,因為這些黑數已經有抗體有感染過,對社區群體免疫力來講有幫助。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表示,疫情不是一到高點就馬上下來,所以大家在五月中旬到六月初都要小心點。

專家提醒民眾防疫別鬆懈,因為疫情高峰還會維持一段時間,黃高彬推算,以目前台灣感染Omicron的人數大約占總人口的4%,加上第三劑疫苗涵蓋率有64%,距離80%的群體免疫力目標只剩12%的差距,預計到6月中旬後,疫情才會下降。

疫情「丘陵論」6月可能有轉折點 9月有機會恢復常態

另外,李秉穎也提出「丘陵論」,認為現階段疫情像丘陵一樣緩步爬升,雖保留醫療量能,但也會讓疫情拉長,6月的確可能出現疫情從高轉低的轉折點,但要全面恢復常態,最快要到9月。

黃高彬認為,在與病毒共存的前提下,這是必然的作為,而且目前的案例數來說,民眾別太緊張,因為這是必經之痛。

新台灣模式要疫情與經濟兼顧,只是台大醫生也點出,民眾擔心居隔政策從3+4變成0+7,疫情會擴散,但確診黑數的密切接觸者根本是「0+0」,這恐怕才是人群中疫情擴散的大變數。

台灣正走向與病毒共存之路,確診數大量增加是必經之路,何時回歸正常生活,民眾都在期盼。
不錯,不錯,賤民染疫到群體免疫,
高官就不會得了
這些都是不可預期的嗎?

聽說4/6 菜與桃, 高市長開會時,
就被專家幕僚提醒會大爆發.

難怪高雄, 桃園的快篩會先買好?

日前紙灰中心放寬輕症用藥,
隔日高雄就佈署好500多家診所
可以一條龍給藥...

只能努力說服自己
政腐防疫不會分顏色...
Jevon wrote:
政腐防疫不會分藍綠...


政府防疫只有綠,不會分藍綠
這就是走歐美日韓的道路,
歐美日韓都示範那麼多遍了,
台灣照抄就行了。

黑數那麼多,代表絕大多數是輕症,
這是好事,也是預料中的事。

集中力量在中重症上,
避免醫療潰堤,
這就可以了。

以下放大絕:
不然雙北去學上海啊,升級強制封城,派大白每天核酸。
pingyingtu
請柯屁快封城啦
夏米克
@smallbeetw 歐美死傷慘重是因為在omicron之前他們就已經決定共存了 英國早在Beta的時候就研議共存(那時甚至沒疫苗) 台灣到omicron才決定共存是差很多的
既然有前車之鑒學習歐美轉向共存,就該知道避免過程中慘痛經驗教訓,確診數大增死亡率高低已經沒有意義,而是盡最大努力減少死亡數量,
以局外人輕描淡寫美國百萬人死亡,但在台灣都是獨立個體有家庭親友無法視若無睹

每天幾十位亡者成為政策轉向的犧牲者,有些還是嬰兒幼童,如果每月千人可能持續到9月,有何對策如何減少到最低,
社區黑數越多不知是否代表死亡黑數也越多,不會出現在每天固定報數時段,

也就是之前拼確診清零,現在得拼死亡清零,做不到就是悲劇遺憾,目前差距還很大,
以那些官員說詞實在無法期待,自求多福自保生路還比較實在,
如果打算共存,
快篩及治療藥物,醫療能量就要準備好
疫苗施打率,反正台灣人不見棺材不掉淚,不打就是不打

那快篩及治療藥物,醫療能量準備好了嗎?
不就是因為沒準備,
所以現在搞成這個樣子
台灣防疫好棒棒!

只有染疫黑數,沒有死亡黑數,

一堆死後確診通通看不到,

反正只要沒死在醫院。

醫療就沒崩潰~

pingyingtu wrote:
這就是走歐美日韓的道...(恕刪)
火化場燒的是假人嗎?
黑數等同確診不發病?這種專家真的是丟人現眼,沒看過死後確診的?
不懂車的騎車狂
k6573 國外已經有答案給你抄,還抄不到100分,這政府不是廢物是什麼??
夏米克
不懂車的騎車狂 我還真不知道哪裡可以抄的到0死亡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