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安副顧問博明:延長兵役是台灣社會捍衛主權宣告
2023-01-12 12:08 聯合報/ 記者
洪哲政
/台北即時報導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上午在校區舉行「社科30x指南政策論壇─驚濤駭浪中的自由:台灣準備好了嗎?」座談會,邀請博明與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圖中)對談國家安全問題。圖/取自政大社科院直播畫面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上午在校區舉行「社科30x指南政策論壇─驚濤駭浪中的自由:台灣準備好了嗎?」座談會,邀請博明與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圖中)對談國家安全問題。圖/取自政大社科院直播畫面
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上午表示,他讚揚台灣將義務兵役制從4個月擴大到12個月,也肯定延長服役期間役男將因此獲得嚴格、有戰鬥力的訓練。認為這個舉措是台灣社會對捍衛主權的宣告,「向北京發出警告」,這樣的例子必須多多益善。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上午在校區舉行「社科30x指南政策論壇─驚濤駭浪中的自由:台灣準備好了嗎?」座談會,邀請博明與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對談國家安全問題。李喜明在會中致詞表示,台灣努力備戰不致於挑釁中國,兩岸戰力差距大到中國不可能認為台灣兵役延長、採購武器,是準備動手打它,沒有這種可能性。他說,延長兵役對國軍是更大的挑戰,軍隊突然要增加這麼多人、訓練場地、設施、人力如何加強,益形重要。
博明在座談會中致詞表示,中共的統戰宣傳技巧已在台灣取得部分成功,他在台灣電視、出版物與私人談話獲知的言論,「與北京宣傳有點像」,如美國把台灣當棋子,準備將台灣烏克蘭化,還有普亭入侵烏克蘭是對北約長期存在可理解的回應,根據這種邏輯,台灣加強其防禦侵略的能力,恐怕是挑釁的。但面對這樣言論,荒唐的邏輯不攻恐自破。
他進一步說,美國與台灣及盟友密切合作,目的是阻兩岸戰爭發生,因為戰爭無論對哪一方都具備災難性,美國建國國父華盛頓曾教導他們,必須做好隨時作戰的準備,不管台北或華盛頓目前都應將此作為共識。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都認為中國對台灣的入侵是對世界和平安全與民主的重大威脅,與美國對烏克蘭的態度有點相反,美國總統已經四次表示若北京對台發動攻擊,總統將派美國軍隊保護台灣,美國國會與五角大廈正與盟國落實這方面的能力,加強軍備來支持這個承諾。美國將在承平、戰時與台灣站在一起,並肩作戰,以實際打贏戰爭的努力來遏止戰爭。
他說,若看過普亭的演說或文章,可知其發動的戰爭並非針對北約,事實上北約的存在是阻止普亭發動擴大戰爭,他深知有歷史的純防禦聯盟北約,不會軍事威脅俄羅斯,而中共也知道台灣的軍事不會威脅中國,但北約確實遏止普亭建立歐洲帝國的夢想,同樣自由民主的台灣,也會遏止習近平建立印太帝國夢。
他認為,台灣加強防禦機制挑起戰爭的迷思是怎麼回事?歷史表明侵略者會因恐懼而先發制人發動戰爭,但中共絕不認為台灣有反攻大陸的威脅,北京希望吞併台灣,是因為民主的台灣對北京極權存在的威脅,美國希望破壞美國聯盟的可信度,使北京容易影響其他國家,脅迫其他國家與北京這個專制帝國合作。如果台灣這些言論出現在韓國,若韓國放棄國防,也許朝鮮會饒了我們?或者我們仁慈一點,又或者是以色列提倡與伊朗保持友好關係,這些都是不可想像的。這些論點不論是在台灣或韓國、以色列,都一樣荒謬,很難想像這些論點對台灣有什麼幫助,但卻容易看出會對北京達到目的。一旦你對北京的認知戰有所警覺,這些荒謬的氣味就會像台北夜市臭豆腐一樣臭。
博明表示,他當過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知道贏得戰爭不可估量關鍵,是人的意志力,保家衛國的決心,可以彌補裝備與人員的劣勢,高昂的保家衛國的戰鬥意志,可以成為保衛和平的威懾力量。有鑑於此,他想讚揚台灣將義務兵役制從4個月擴大到12個月,也肯定延長服役期間將獲得嚴格、有戰鬥力的訓練。
他聽說過台灣關於服兵役的故事,如替代役刷柵欄等服兵役的苦差事,但主要是須集中精力發展軍事技能,使後方的後備部隊在戰爭時能成為軍事力量的支援。這個舉措是台灣全社會對捍衛主權的宣告,因為在民主國家主權屬於全民,向北京發出警告,這樣的例子必須多多益善,我們一定要明白,好的訊息不會激怒獨裁高層的認知,中共容易作出嚴重誤判,同他們親密的朋友普亭一樣,習近平可能容易對戰爭產生錯誤樂觀的情緒,普亭決定入侵獨立的鄰國,顯然認為能盡快結束,並獲得烏克蘭人的配合,類似的幻想可能也會在北京出現。

個人積分:875分
文章編號:86831074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