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召開的中國大陸第14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上,北京當局公布2024年軍費開支將增加7.2%,工作報告中也刪除了去年的「和平統一」措辭,僅保留「堅定推進祖國統一事業。」
《路透社》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發表任內首份「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國今年國防支出將增加7.2%,成長幅度與去年相同,是連續第9年個位數成長,支出總金額1.67兆人民幣。報告並未提及支出細項。
上午友人來訪,茶話間談及戰爭陰影。
我與老友均愛好戰史,友提出一個問題:
如台海戰爭避無可避,則中共會如何進行?
小弟與之檢討中國在1949年以後三次大戰,
以供參考判斷:
韓戰:中蘇朝三國對戰英美法等十六國聯合軍
1950年至1953年,歷時三年
中共陸軍對戰美國陸軍,戰爭線退到戰爭前,可視為平手。
但如從美國體量來說,以十六國聯合浩蕩之師、二戰百戰老兵出征,
卻沒有拿下,可謂不敗之敗。
此戰可視為中國為蘇聯打的代理戰,此後獲得蘇聯大量支持。
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對戰印度
1962年,此戰歷時一個月。
此戰沒有中國軍人被印度俘虜,共殲滅印軍8853人,其中擊斃4885人、俘虜3968人,生擒王牌旅長達維爾和另一名准將旅長辛格。解放軍陣亡722人、負傷1697人,無人被俘。
在西線,印度軍隊被驅逐出中國主張領土。在東線,中國將軍隊主動撤離到麥克馬洪線以北,印度繼續實際控制藏南地區。(數據來自維基百科)
此戰可謂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政治生涯之分水嶺,戰後尼赫魯聲望大跌,心情變得抑鬱寡歡,身體健康狀況漸漸下降,身心均遭重創,戰後兩年去世。
中越戰爭:中國對戰越南
1979年。同樣歷時一個月。
中方橫掃越北二十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隨後撤出越南。
在撤軍過程中,中國軍隊有計劃地摧毀了越北地區的大量越南軍政設施,以破壞其戰爭潛力。
此後,又爆發出兩山戰役,雙方激烈相持了將近三年。中國方面經過準備,採取各大軍區輪流作戰的方式與越軍長期交戰,最終宣告勝利並佔領兩地區。
來自中國的戰略威脅迫使越南長期保持相當大規模的陸軍(共120萬),處於備戰狀態無法從事生產,對越南國內經濟造成了拖累,錯失了經濟改革的機會。尤其是連年戰事逼迫越南不得不把重心用來防禦北方,從此無法再進行干涉其鄰國政局。
戰後中美關係進入蜜月期。
——————
詳細檢討三場戰爭,韓戰之時,中共實力不允許它有過剩自由意志,須仰蘇聯鼻息,故而戰爭曠日持久,可謂不惜代價。
隨後兩場戰爭,中共都有絕對意志,戰爭節奏由其主導。兩場戰事均歷時儘一月,見好就收,都帶有懲戒、秀戰爭肌肉意圖。
且兩場戰爭中共都宣稱反擊,意在動員國內,也意在國際輿論高位。
很多人或會覺得中共攻台會畢其功於一役,
小弟看來,或許未必。
美軍在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均深陷二十年,很蠢。
經年累月的戰爭時間,只會給反對派製造更多聲音。
烏俄戰爭亦持續兩年之久,全球「烏克蘭疲勞」。
故,
中共可能會複刻中越戰爭模式,
橫掃台灣最綠的南部,啟動懲戒式戰爭模式,
而後在外力真正介入到來之前,迅速撤軍,
並配合外交瓦解美日聯軍可能的戰爭決心。
同時也達到炫耀肌肉效果,並藉此和美國談判。
此後以重兵一部長期堆疊福建,以強力震懾台海。
試問到時,兩岸常年不安,維持低強度戰時狀態。
如何應對?
一孔之見,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