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發票抽獎爭議司法調查「未涉不法」 財政部追加求償2400萬元盼維公信力

「雲端種樹趣e起集點樹」抽獎活動發生多人重複中大獎情況,財政部台北國稅局今天表示,經法務部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調查結果,尚無涉及不法情事,即司法調查結果與行政調查結果一致,財政部及台北國稅局未涉不法,且此案尚無涉及圖利特定人的動機與虛構竄改中獎名單,後續將請承辦廠商發放獎項。

此外,國稅局去年除向承辦廠商提起民事訴訟,也已於今年追加請求非財產上損害賠償新台幣2400萬元,以維護政府舉辦活動公信力。

財政部賦稅署台北國稅局去年舉辦「雲端種樹趣 e起集點樹」網路活動,財政部統一發票兌獎APP新舊用戶完成不同任務,就可獲得點數,用來兌換電子禮券或參加抽獎活動,抽獎共有3期,但網友比對各期中獎名單,發現iPhone、iPad等主要大獎中,有4人重複中獎,引發爭議。

根據財政部行政調查結果,委外廠商抽獎程式並未採一般隨機抽獎的邏輯,而是擅自調高積極參加者的權數值及給予優先抽獎機會。

台北國稅局今天進一步指出,此案經法務部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調查結果,尚無涉及不法情事,即司法調查結果與行政調查結果一致,財政部及台北國稅局未涉不法。

台北國稅局表示,據承辦廠商抽獎程式原始碼內容顯示,是以每位參與者獲得的「抽獎機會」次數為其權重數值,並先以全部參加人的權重取唯一值,後加總計算出總權重值,每一獎項抽獎順序由高權重者,依序抽至低權重者,每次抽獎時由1至總權重值間取一隨機數,抽獎者個人權重數值若大於等於該隨機數即中獎。

台北國稅局說明,此特殊設計邏輯放大積極參與者的中獎機會,導致可能發生高權重者重複中大獎的結果,與社會通念理解的「每次抽獎機會中獎機率均相同」概念有別。

台北國稅局指出,清查3次抽獎活動中大獎者與台北國稅局、承辦廠商及協力架設活動網站廠商案關經辦人員的親等、職業、手機申登、IP位址等脈絡關係,未發現中大獎者與抽獎程式設計者,有異常或密切關聯,查無涉及以特殊程式設計邏輯圖利特定人的動機。

同時,台北國稅局表示,經查對承辦廠商的抽獎網頁及抽獎程式運作情形,無涉及虛構中獎名單情事;另比對協力架設活動網站廠商提供給國稅局審查及承辦廠商匯入資料庫的參與抽獎名單,與活動網站的後台原始數據相符,亦查無涉及竄改名單資料情形。

台北國稅局指出,此抽獎程式採特殊設計邏輯,顯逾越活動目的必要範圍,除去年11月21日向承辦廠商提起民事訴訟,也已於今年1月6日追加請求非財產上損害賠償新台幣2400萬元,期維護政府舉辦活動公信力。

台北國稅局表示,鑑於司法調查結果尚無涉及圖利特定人的動機與虛構竄改中獎名單情事,後續將請承辦廠商發放獎項,以確保參與活動民眾的權益;將汲取本次經驗,會朝創新多元方式規畫宣導活動,並確保宣導活動品質及效益,以達成租稅教育宣導目的。
北檢調查的哦~~


笑死~
最強藍光 wrote:
北檢調查的哦~~

連北檢都不是
內文是寫調查局,我都不知道調查局變成司法單位了
還可以自己決定有沒有不法耶
改權重是騙人的
作弊就是作弊
調查局居然自己就決定它沒有不法😂
笑死人了,未涉不法是要求償什麼。
早就知道一定未涉不法了
未涉不法是要求償什麼?
那最低權重(權重=1)的人,豈不是連中獎機會(隨機數1~總權重)都沒有嗎?還是我的理解錯誤

隨機數>抽獎人權重=中獎
台灣司法調查有公信力?
鬼島不是一天叫出來的
mourningtw wrote:
最強藍光 w...(恕刪)


你要看清楚內文

調查局是說: 財政部跟台北國稅局未涉及不法

而財政部的行政調查說明: 委外廠商擅自調高積極參加者的權數值

這代表:
1. 責任推給廠商
2. 所以財政部跟廠商求償2400萬


問題是
廠商這麼閒? 幾行隨機抽號的程式碼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沒事搞加權?
而且,主辦單位還不知道「參加越多,中獎(機率)越高」這件事?


「根據財政部行政調查結果,委外廠商抽獎程式並未採一般隨機抽獎的邏輯,而是擅自調高積極參加者的權數值及給予優先抽獎機會。

台北國稅局今天進一步指出,此案經法務部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調查結果,尚無涉及不法情事,即司法調查結果與行政調查結果一致,財政部及台北國稅局未涉不法。」
CogChern
行政調查是行政行為,本來就是法務部調查局的事。司法部份自然有司法單位處理,所以文中開頭就有提「司法調查結果與行政調查結果一致」。至於信不信結果就看個人了,反正我是不信的。[真心不騙]
stanhui2350
我相信政府單位不敢幹違法的事, 但得利的廠商和中獎人可能都是黨的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