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不知道的228 / #楊渡 228事件78周年,賴清德總統首次出席中樞儀式,在致詞中提到「現在追思懷念不是在製造族群衝突,把整個228事件推給族群衝突是毫無反省、毫無歉意,完全不負責任,非常不應該的行為。」 歷經了78年,賴清德終於將228從族群衝突的「魔咒」中解放出來,這是值得慶幸的。因為,正是民進黨,為了獲取本省族群選票,不斷將228簡化為族群衝突,是「外省人殺本省人」。民進黨是這個說法的獲利者,因此,賴清德新的說法,恰恰好反過來印證了民進黨與一些獨派研究者的「毫無歉意與不知反省」。
日本帝國大洗劫
賴清德在致詞中更將228提升為兩岸間的「文明衝突論」。他說:「228發生的原因是當年台灣社會已經開始享受現代化的文明,夜不閉戶;當時主要交通工作腳踏車也不必鎖;…來自大陸的軍隊,經過北伐、抗日、剿匪,連年戰爭,他們的生活水準當然是無法和台灣比,他們偷、搶、破壞,生活文明的落差引起天怒人怨,加上陳儀部隊軍紀敗壞,以及獨裁者蔣介石在大陸戰局節節敗退情形下,為了確保來台灣統治,所以犯下滔天罪行。」
將228歸因於兩岸的「社會發展階段差距」,這是228受難者陳明忠早就有過的說法,不足為奇。然而,這是社會結構性的課題,不一定會引起像228這樣的民變。因此當時社會經濟的真實狀況才是我們該追究的課題。 最值得關注的是1945年日本天皇宣告投降之後,台灣總督府最後一任主計課長塩見俊二在日記回憶錄《秘錄‧終戰直後的台灣》一書中寫過:1945年9月9日,他負責從東京載運整飛機的「台灣銀行券」鈔票到台灣分行,因載滿紙幣,他押送一起走時,沒有空間坐,還得坐在紙幣上,可見數量之多。 有多少錢呢?共有6億。這是什麼概念?日本統治台灣50年才發行14億,戰爭結束日本正要走,卻突然增發42%的貨幣。當年小學老師薪水才3、40元,平時百元大鈔已經很夠了。那些印著「台灣銀行」專用的日幣千元大鈔,運來台灣收購米糧、生活物資,因日本戰後有大量軍人要遣返,嚴重缺糧。這突然暴增的千元大鈔,立即造成台灣通貨膨脹,生活物資被搜括一空。 台灣在戰後歷經美軍轟炸、軍人徵調、物資管制,已民生凋弊,殘破不堪,再被這6億大鈔來搜括,經濟不崩潰都難。民間無由知道崩潰的來源,竟是日本帝國對殖民地台灣的最後一次大洗劫,到最後,只會怪罪於來台治理的陳儀政府。
蔣介石非替罪羊 這就是造成228的關鍵前因。一般研究者忽略這一段,只在陳儀、國民政府與台灣治理之間追究,自然無由明瞭引爆228的經濟矛盾根源。 另一方面,兩岸間的社會發展差距也確是造成衝突的另一根源。台灣作為殖民地,為了統治的方便,必須以明確法令規定二等公民的權利義務,那是跟日本人不能一體適用的特別法。這就讓台灣有了初步的法治基礎。而大陸歷經革命、軍閥、抗戰等,確實無一安定時刻可以建立現代性的法治基礎。因此,即使陳儀有心讓台灣遠離大陸的混亂局面,但大勢所趨,仍無由避免混亂。 在這一點上,賴清德的認知比過去的省籍衝突論是有進步的。然而他仍犯了大錯。那就是228無辜論與蔣介石的屠殺論。228之中,有兩股共產黨勢力起來組織民眾,一股是台中的謝雪紅,一股是嘉義雲林的張志忠和簡吉。他們懂得武裝作戰,組織民眾,是革命起義。那不是無辜,而是有思想、有使命的革命家。即使他們在228與白色恐怖中犧牲,但將他們形容為被屠殺的無辜者,那是對烈士的不敬和貶低。
賴清德仍未弄明白的是,228不是找蔣介石當替罪羊,把所有責任都歸咎於「獨裁者的內戰節節敗退」就夠了,更何況內戰才在東北開打,還未敗退,那樣只會挑起更多的矛盾與衝突。一味地利用228製造仇恨,只會讓台灣更撕裂、無法團結。好好研究228是為了看清歷史,避免錯誤認知,才能走向和解、友愛、和平的未來。
eheart wrote:
賴清德不知道的228...(恕刪)
拋開意識形態以及政治價值判斷, 撥開迷霧與謊言, 以宏觀的視野來看,
228是二戰的殘餘戰役, 是日方與同盟國中華民國之間的殘餘戰爭(Residual War), 其結果是戰役後期, 雖然日方結盟了紅軍, 但依然戰敗.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541459
二二八的事實查驗
1947年2月28日發生的事件
遭人竄改的事實查驗如下:
第一
錯誤事實:二二八是外省人殺害本省人的事件
正確事實:2月28日當天是本省人發起暴動殺害外省人的事件
當時的報導:「在這一天內,台北城每一個角落裏,
差不多到處都橫臥著外省人的屍體」
第二
錯誤事實:本省人是「受難人」,外省人是「加害人」。
正確事實:本省的「受難人」有2,290人,
外省的「受難人」有2,643人。
外省人「受難人數」比本省人多,且僅限於死亡、失蹤、受傷。
本省人「受難標準」放寬到遭羈押一個小時以上就算「受難」。
外省人數千人遭羈押,算成「被民兵保護」,不算「受難」。
第三
錯誤事實:本省人受難都是死亡或受傷案件,
外省人受難只是受傷而已。
正確事實:本省人死亡681人,外省人死亡432人。
本省人失蹤177人,外省人失蹤85人。
1947年來台的外省人不多,且絕大多數都是短期居留,
所以死亡率比本省人高非常多。
二二八事件跟1949年隨著蔣介石敗退來台的外省人無關。
第四
錯誤事實:本省人受難死亡幾十萬人
正確事實:2017年二二八基金會的紀錄本省人死亡681人
1994年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紀錄的本省人死亡850人
1992年行政院找陳寬政估計的本省人死亡18,352人
第五
錯誤事實:陳寬政估計本省人死亡18,352人是錯誤的。
正確事實:1947年台灣爆發天花和肺結核嚴重傳染事件
天花死亡1,725人,肺結核死亡18,533人。
陳寬政把天花和肺結核死亡人數全部推估為二二八死亡人數。
第六
錯誤事實:二二八事件「異常」死亡人數達幾十萬人
正確事實:1947年本省人全部死亡人數才114,192人
2017年林邑軒和吳駿盛估算出的二二八「異常」死亡才1,304人
第七
錯誤事實:二二八是國民黨「屠殺」本省「菁英」
正確事實:許多死亡的本省菁英都是國民黨員如陳澄波、陳復志。
死亡的外省人反而大都是一般旅客、教師或商人,與政治無關。
死亡的「非菁英」本省人大都是「暴動民兵」。
差一點被殺的「外省菁英」有嚴家淦、孫運璿。
第八
錯誤事實:二二八受難都有獲得賠償
正確事實:本省人「受難」有賠償,因為是「政府造成的」。
外省人「受難」不賠償,因為那是「暴動民兵造成的」。
第九
錯誤事實:蔣介石爲確保來台統治,才犯此滔天罪行。
正確事實:1947年蔣介石正在準備進攻延安,不可能預料到會敗退台灣,所以不會有「犯意或犯行」。本省人暴動的「滔天罪行」也不能故意忽略。
但無論立場如何,有一點是可以共識的:真正面對歷史,不是為了製造仇恨,而是為了理解與和解。
不論是賴總統提出文明落差的說法,還是其他學者強調經濟崩潰與殖民結構的影響,這些角度其實都指出一個事實——228 並非單一元凶造成,而是一連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矛盾長期累積後的爆發。
而現在社會的責任,不該是再去找誰對誰錯、誰該背鍋,而是要讓歷史的記憶可以被理解、被學習,尤其是讓年輕世代知道:這些錯誤不該再重演,也沒有哪一個族群該因此被貼上標籤。
用歷史來煽動情緒很容易,但真正困難也最有價值的,是讓歷史成為凝聚共識的基礎,而不是分裂社會的工具。與其互罵、互質疑,不如讓更多元的聲音都能被納入討論,讓228真正成為我們學會寬容、理解、對話的契機,而不是一再被利用的政治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