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52101314 wrote:當年高雄陳菊市長認為...(恕刪) 立委就出一張嘴,面對這個堰塞湖,李鴻源都說:這起災難確實很難避免。只能減災。-----------------------------曾經擔任內政部長的水利專家李鴻源,受訪時沉重表示,這起災難確實很難避免。臺大土木系主任游景雲表示,堰塞湖成形後,政府與學術單位對資訊的掌握相當完整,包括架設水位計、CCTV監控系統等。但從7月份至今的二個月內,能否透過爆破、降挖、引流或抽水方式解除風險?他坦言,這些方式都曾評估,但一一遭遇技術限制。壩頂降挖至少需四到六個月工程期,爆破則可能引發側坡大規模崩塌,虹吸排水受限高度差無法發揮效果,加上施工機具難以進場,根本無法在颱風季前完成。「預先消災於無形,是不太可能的。」李鴻源直言,這座堰塞湖的滿水位蓄水量高達91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這種量體根本不可能爆破、也幾乎無法用工程手段引流」,因此團隊選擇模擬潰壩後果、預先疏散為主因應策略。他指出,溢流可能發生的條件、流速與衝擊程度、洪災深度與範圍等數據,事發前就已經計算出來,並提供給內政部。正因如此,內政部才能夠根據模擬結果,預先疏散七、八千人。李鴻源強調:「堰塞湖形成是不可避免的,要靠工程手段完全預防並不現實。真正能做的,就是監測、觀察、疏散,這是最務實、也是唯一有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