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昨三讀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等修正草案,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發表聲明,直指這是台灣能源轉型大挫敗,這項制度變動將波及百分之九十五的守法業者,RE100企業勢必面臨綠電稀缺、成本墊高壓力,可預期綠電價格會更貴,進而衝擊半導體、AI與出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動搖外資對台灣投資環境的信心。
發出聲明的七大公會包括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太陽光電委員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暨儲能品質安全協會及中華民國商業總會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
七大公會表示,修法後,大量案場恐被迫進入漫長程序,綠電新增量勢必放緩,企業買不到綠電,或被迫承擔高成本綠電,造成半導體、AI產業綠電需求難以滿足,出口製造業RE100承諾履行風險升高和外資對台灣能源穩定性的疑慮增加等後遺症。
七大公會表示,台灣多數光電業者皆依法合規推動綠能,卻因少數個案就被要求承擔全面性制度收緊的後果,不但懲罰守法者,也無助改善生態管理。更可能形成「良幣受害、劣幣淘汰」的現象。
一位太陽能業者負責人氣憤說「我們配合政策,難道錯了嗎?」太陽能產業成為政黨惡鬥祭品。
另外一位上市公司決策主管也認為此決議完全不顧台灣產能發展。他強調,能源與綠電,都是AI資料中心迫切需要,台灣要成為全球AI後盾,首要就需解決能源和綠電供給問題。再者,太陽能是最環保,最容易開發的能源,全世界都大力在採用開發,在台灣卻變成政黨鬥爭的籌碼。
個人積分:160分
文章編號:92420833
個人積分:1229分
文章編號:92420848
個人積分:1170分
文章編號:92420935
個人積分:74分
文章編號:92421001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