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色恐怖到紅色恐怖】:自由民主的試煉與覺醒

【從白色恐怖到紅色恐怖】:自由民主的試煉與覺醒

2025.11.14
17:27pm
文 / 黃清龍

【從白色恐怖到紅色恐怖】:自由民主的試煉與覺醒


大 中 小 列印
歷史一再提醒我們:極權的根源,不在於獨裁者的強大,而在於旁觀者的沉默...



台灣社會近來掀起一場政治與思想的風暴洗禮。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前往祭拜共諜吳石,引發社會譁然;緊接著,中共宣布對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全球通緝」,並懸賞通緝台灣網紅八炯、閩南狼,赤裸裸地展示「紅色恐怖」的跨境壓迫手段。





恐怖統治根源核心:對自由的懼怕!



這些事件連成一線,不僅揭示了中國對台灣自由社會的敵意,也讓人回想起從蔣介石時代的白色恐怖,到習近平時代的紅色恫嚇,這個恐怖的鏈條跨越半個多世紀,卻在本質上驚人地相似——那就是對「思想自由」的恐懼。



1950年代,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實施長達數十年的戒嚴體制,透過《懲治叛亂條例》、《報禁》、《黨禁》,以及密布全島的情報網路,構築起一個以恐懼維繫的政權,數以萬計的人被以「思想」、「言論」、「閱讀」、「結社」之名抓捕殺害。



那是一個人民不敢說話、不敢懷疑的時代。統治者用「國家安全」之名、以「反共」為由,壓制民主與異議。甚至一句「聽說有人反政府」的閒話,都可能讓整個家庭陷入牢獄與流放。



當年除了吳石、朱諶生、陳寶倉、聶曦光等真正的「共諜」伏法,也有許多台灣知識份子、學生與勞工,只因信仰民主、爭取人權,而被犧牲於恐懼的機器之下。歷史的諷刺在於:今日的國民黨領導人,竟以「紀念共諜」之名,與中共的統戰敘事同調。



七十年後,中共再以「國家安全」為名,對台灣人民展開「紅色恐怖」——不同的是,這次它不是在自家領土內,而是跨越海峽,宣布「全球追捕」民進黨立委沈伯洋,並懸賞通緝批評中國的台灣網紅八炯與閩南狼。中國公安甚至公開鼓勵「台胞舉報」,開出人民幣25萬元賞金。



正如學者洪浦釗指出,這是中共將內部「維穩工具」外溢台灣的行為。它要的並不是抓人,而是要讓人害怕。要讓台灣人產生「講話會有事」的陰影,用恐懼製造沉默,用沉默削弱自由。所以這不只是威脅,更是赤裸裸的「心理戰」與「認知戰」。



這種手段與白色恐怖何其相似?過去國民黨以「反共」之名壓制思想,今天中共以「反獨」之名打壓自由,兩者都以「國家安全」包裝政治鬥爭,以「法律語言」偽裝迫害真相。



無論是白色或紅色,這些恐怖統治的根源都指向同一個核心:對自由的懼怕!



中共最害怕的,不是沈伯洋,也不是八炯或閩南狼,而是他們代表的那種「敢講話」的精神。因為一旦讓人民看到:領導人可以被批評,媒體可以揭弊,學者可以研究政府滲透,網紅可以嘲諷權力,那麼「獨裁的合法性」就會崩解。



所以台灣的存在對中國而言,就是最危險的展示櫥窗,當然要千方百計想把它擊破砸爛。



極權根源不獨裁者的強大,「而是旁觀者的沉默」



理解了這樣的背景脈絡,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前往祭拜吳石,不僅混淆歷史正義,更是嚴重的「歷史失憶」。吳石是中共派遣的間諜,目標是推翻中華民國與國民黨政權,當年國民黨會丟掉大陸,「吳石們」功不可沒,如今國民黨主席卻呼應中共的統戰宣傳,大辣辣跑去祭拜他,這是對黨的公然背叛。



同樣令人憂慮的是,立法院長韓國瑜在此風波中竟選擇沉默。對於鄭麗文祭拜共諜,他不吭聲,針對中共追捕立委沈伯洋,他也不聲援,卻以「四隻腳理論」來迴避責任。這樣的沉默,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共謀,嚴重消耗台灣社會對民主的信任。



已故歷史學家余英時2013年接受美國世界日報專訪提到:「國民黨就想用對岸來控制台獨,這是很自私的想法。繼續這樣下去,最後只有向共產黨投降。如果這樣當初何必跑到台灣來,在南京簽字投降不就完了嗎?」



歷史一再提醒我們:極權的根源,不在於獨裁者的強大,而在於旁觀者的沉默。如今,中共的紅色恐怖試圖以「法律戰」、「心理戰」、「跨境壓迫」侵蝕台灣社會。若我們因為恐懼而自我審查、因為壓力而噤聲,那麼紅色恐怖就成功了。



其實中共用懸賞通緝、用「反分裂法」包裝打壓,越來越暴露出它的虛弱——因為真正強大的國家,不會害怕別人講話。所以就像沈伯洋說的:「大家都必須無所畏懼,和世界民主自由陣營站在一起,才能好好對抗這些獨裁國家的侵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