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的一則報導深入探討派遣的亂象

Eclipse 7099 wrote:
講我們的例子:
一樣的東西.一個是打品牌 一個打的自有品牌
一個在市場賣10- 一個在市場賣5-
對於代工的來說獲利一樣
對客戶來說 獲利不一定是賣10塊錢的
有時後店家 會要求便宜貨 以量來制價 當然量大對於生產會有一定優勢
對於購料有相當的優勢 人員分配 產線調度相對輕鬆多了
工廠多渴望一個產品 一直跑線 永不下線 哈哈
在於勞工可分配的利益..
...(恕刪)

衝量, 搞資本支出增加融資擴產線擴廠, 然後殺價競爭, 往往就是進入無法回頭的惡性循環..
景氣一反轉需求降低, 產品世代更新, 抽單, 更殺的競爭者出現...一堆因素只要發生一樣就可讓公司垮掉!

Eclipse 7099 wrote:
在於勞工可分配的利益..
坦白說 都是依照政府最低薪資 每年在調配的幾%來調薪..還有固定的年終..
勞工 屬最低層的 產品報價 都是依產線人員薪資服利在做核對
所以啦 勞工要求政府要加薪 老闆就哇哇叫 ..哈哈...(恕刪)


以小籠包這產品而言, 鼎泰豐的很貴..
所以以同產品的同業甚至餐飲業而言它員工的薪資與福利也是好到有名.
雙人牌的員工vs10元菜刀廠的員工
薪資與福利差距當然宛如天地..
完全在於勞工可分配的利益的角度!
但若以獲利相同的理想模型去分析, 其實資方若要分配到的利益相同.
低價者的手法就是衝量, 低價搶單, 壓低勞工的薪資福利.

為何LV就是那麼貴, 且還限量, 沒有OUTLET, 也沒出清或過季打折..
衝量對它們來說是沒意義NONSENSE的生產模式與商業行為...

以供需理論來看總體面,
市場供給越少價格自然越高.
生產越多只是浪費資源多花工, 總獲利是不會增加的.

fisheriestw wrote:
品牌經營及行銷, 原創性(獨有)研發與關鍵技術都是台商最弱的..
但偏偏掌握這些就有議價權...
否則就是陷入無限惡性循環的殺價戰..
歐美日一些廠商可以養一堆研發人員研發一堆目前用不到的東西先冰起來或先卡位..
但台商幾乎做不到...

沒錯!!
台灣一直都是以代工為主 在精密代工這塊 之前有南韓 現在又面對的大陸工廠的技術掘起
我覺的台灣要打品牌真的不容易!!
品牌才可以獲的更高的利潤 但台灣太小 又要在別人地盤搞品牌真的不容易..
確實 台灣都只專精在生產技術 怎麼去跳脫..
要有發明才是關鍵 我們都是在應用
像LED 燈產品 台灣這幾家在怎麼搞 還不是買那幾家的LED晶片
NICHIA PHILIPS CREE OSRAM ...等
若要自有品牌打出去 也很難 怎麼跟(GE跟NICHIA聯盟) PHILIPS CREE OSRAM
第一線品牌價格沒辦法 只能打 二 三線品牌 那就是價格戰..
或賣賣台灣市場 要走出去 很難.. 所以LED強者 台灣還是在代工 晶圓代工..

fisheriestw wrote:
一堆公司花一堆錢搞一堆功夫累死三軍搞機海戰術, 推出一堆"垃圾"...結果證明了啥?

HTC SAMSUNG 都是搞機海..但很多都是客制化的機種
美國有幾家大的通信商 像Verizon AT&T 等..
他們也是要因為市場須求 推不同的機種
就之前說的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高價產品 IPHONE 不是每個人都愛 也不是每個人都買的起..
這些都是因應市場須求
APP產業是當紅的產品 但很難說 風險就是 不知何時會被取代..
就像I PHONE 開啟了智慧型手機 但這些年了 也沒什麼創意了..
何時會被取代 沒人知道..
fisheriestw wrote:
以前我爸的年代就我爸一人工作可養活全家及上一代..且還能買幾間房子

以前60年代 客廳工廠阿..哈哈
那時後經濟在起飛..現在有點過度飽和..所以都是一直在刺激 在刺激

fisheriestw wrote:
當執政者基於選票執著於某些經濟數據時, 問題基本上就別想根本性的解決了..
可是萬一沒選票啥都不用談..
選舉時反正吹個哨..藍綠就自動歸隊了...
產業跟教育是一樣的 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完成
要規劃..十年 二十年後..現在不做 就慘了..

Eclipse 7099 wrote:
HTC SAMSUNG 都是搞機海..但很多都是客制化的機種...(恕刪)


HTC基本上已拉回來了...不搞機海了..
但似乎有點慢..
搞機海最有名的就是NOKIA, 在機海前的NOKIA可是一堆經典名機
機海搞到後來就被併了..
我前一篇講的都是我遇過的嘛....
第一間那種形式就是派遣公司人員每周挑個幾天去企業,兩三個小時
那兩三小時就是約談他們在網路上找到的人,帶去看廠房或內部制度解說
然後履歷跟人會帶去給現場主管看一下,主管會再詢問一些細節
這個動作就很像是在替企業找試用的員工,合適的話會升正職,並不是因為接到大單才缺人


fisheriestw wrote:
衝量, 搞資本支出增加融資擴產線擴廠, 然後殺價競爭, 往往就是進入無法回頭的惡性循環..
景氣一反轉需求降低, 產品世代更新, 抽單, 更殺的競爭者出現...一堆因素只要發生一樣就可讓公司垮掉!

這就是這樣!!
這不是只有賣方在搞 買方也在搞..
LV 跟 I PHONE 就是那樣 搶的就是這種市場..
人類的心態 不然怎麼會有山寨版 也創了另一個產業 哈哈
若每個產品都是高物價 每個勞工都是高薪資 這樣每個產品都是高價格
現在領22K跟領50K是一樣的日子
這社會就是這樣 不可能每個人都是錢一樣多...
十圓菜刀 聽到雙人菜刀有缺人 半夜也跑去 問題是雙人菜刀不缺人..
所以歐美 這些國家 都把便宜的日常用品 丟到中國來生產..
在歐美 以經沒辦法再制造這些產品..
這就是人類發展至今的經濟模式...

Eclipse 7099 wrote:
這就是這樣!!
這不是只有賣方在搞 買方也在搞..
LV 跟 I PHONE 就是那樣 搶的就是這種市場..
人類的心態 不然怎麼會有山寨版 也創了另一個產業 哈哈
若每個產品都是高物價 每個勞工都是高薪資 這樣每個產品都是高價格
現在領22K跟領50K是一樣的日子
這社會就是這樣 不可能每個人都是錢一樣多...
十圓菜刀 聽到雙人菜刀有缺人 半夜也跑去 問題是雙人菜刀不缺人..
所以歐美 這些國家 都把便宜的日常用品 丟到中國來生產..
在歐美 以經沒辦法再制造這些產品..
這就是人類發展至今的經濟模式......(恕刪)


其實也要勞動力充足甚至供過於求(自然工資低)
廠商才會有辦法搞衝量, 殺價競爭這套模式..
其實以中國而言, 不少廠商也因中國工資的節節升高下玩完了..
強一點的就移到工資更低的地方去..

以國家的角度, 是否要持續營造勞力充沛低廉供過於求的環境是兩難的問題..
越看越覺得可怕,,,,

河魨 wrote:
今周刊/薪資大崩盤!...(恕刪)
便宜了誰? 派遣人力薪資不到正職一半 創史上新低

原文網址: 便宜了誰? 派遣人力薪資不到正職一半 創史上新低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930/276292.htm#ixzz2gMzwpsvj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主計處通常報的數字都比較保守,像失業人數失業率就美化......

主計處表示,去年的平均所得收入為62.16萬元,雖較前年增加約1萬元,但卻不如2006年的62.27萬元,平均所得倒退7年。

我們是「均」到了誰,郭台銘!?張忠謀!?小S!?
政府要追殺勞工,不如先去想辦法抓些大尾的黨國餘孽(還是說自己人抓不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7999487.shtm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2/today-e1.htm

我們平民百姓平常欠個健保、汽機車強制險、燃料稅牌照就窮追猛打,遇到這些大戶就無力追討,這不是無能什麼是無能。把這些肥貓宰一宰國庫馬上就有錢可以做很多事啦。
一香(箱)、兩香(箱)、三香(箱)、四香(箱)、五香(箱) (老闆聽了很爽一直搬) 老闆,我要張君雅五香海苔一包

fisheriestw wrote:
其實也要勞動力充足甚至供過於求(自然工資低)
廠商才會有辦法搞衝量, 殺價競爭這套模式..
其實以中國而言, 不少廠商也因中國工資的節節升高下玩完了..
強一點的就移到工資更低的地方去..

像鞋業跟成衣業就是
其實這兩行業 在中國還沒開放前 就已經有人偷偷跑過去了
我看過4~5萬人的鞋廠 現在很多也轉到東南亞國家去..
這兩個行業都須要人力
有時後不只是工資問題招不到工.
中國 現在招不到工 同樣的薪資甚至工廠還高些.年輕人喜歡去服務業
工廠對他們來說 太無聊又沉悶
沒有技術性的產業 越容易入門的產業 都是淪為價格戰..
現在沒有什麼孤行獨市的產品...

其實就像人常說的
你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
你的國家企業就是只有這樣的技術 如何能做更高技術的產品
台灣現在再做什麼?留什麼給下一代?
就像以前工廠老是被貿易商牽著走
老闆把兒子送出去讀書 回來自己接單
是須要早一步規劃...
林務局松雪樓違法解雇 清大派遣工颱風天限時下山

原文網址: 林務局松雪樓違法解雇 清大派遣工颱風天限時下山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008/279729.htm#ixzz2h7p8dGem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又出事啦,你看看,聽說月薪只拿到八千多。前同事,他們1個月的薪資是8400元,一個拿到9600元...
一香(箱)、兩香(箱)、三香(箱)、四香(箱)、五香(箱) (老闆聽了很爽一直搬) 老闆,我要張君雅五香海苔一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