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inger wrote:
銫137 可用在 農業改良 那些如何呢?

鈽239是已知毒性最大物質之一其他那些呢?...(恕刪)


你到底想表達甚麼?銫137的用途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鈽是已知最毒的物質之一,但即使是生產鈽的工作人員,也沒有被毒死的紀錄,是週期表中毒死人最少的元素之一。

kantinger wrote:
因為核電廠幾十年前對科技滿滿
認為大部分都可回收再利用
之後卻冷卻池堆一大堆對嗎?...(恕刪)


不是,幾十年前使用核電時,認為廢料少,封起來找個地方堆就好。之後被迫堆在冷卻池中,並不是因為科技因素,而是有人抗議。回收再利用技術的發展,這些抗議人士也推了一把,如果沒有人抗議,當廢棄物堆起來在當初是比較經濟的選擇。
難道我會說以下這幾個問題才是問題嗎:

1. 核電佔總發電量太低

2. 大量工廠外移電力過剩問題嚴重

3. 電力過剩不能減少發電來降低發電成本, 因為燃料購買弊端, 一狗票人靠這吃飯, 完全停不下來

4. 核電廠建置弊端嚴重捆綁各方利益, 誰最大利益?

5. 不能說, 很可怕

chlorite wrote:
不是,幾十年前使用核...(恕刪)


1960的口號 too cheap to meter
核燃料用過想說可再循環的對嗎?
銫137在農業改良上大量的實驗與應用
就非估算的確有效的對嗎?

chlorite wrote:

我提自然界核種是因為有人討論自然核種,況且核電廠的核種有些自然界也有。只要劑量不超過標準,不管是人造核種或自然核種都不會損害人體。
...(恕刪)


第一 自然界核種劑量超過標準一樣對人體有害 請看下面法規

第二 核災現場就不是自然界核種的分散式分布 你拿自然界核種來比喻沒有任何指標意義


chlorite wrote:

現在發生過的核災,不需要在全世界平均分布,大部分地區的輻射量就會比背景值低。放射核種不會因為是從核電廠來就比較有威力,如果比背景值低,就不用擔心。比背景值高,當然就應該管制,這點不只是放射物質,其它生化有害廢棄物,也是如此管制。我們如果拿反核人士打核電廠的標準來檢視其它事物,恐怕大部分東西都要禁止了。

...(恕刪)



我問的不是全球的輻射背景值 這裡是在討論核電廠 在講核災害 我問的是核災現場輻射劑量

現在福島和車諾比的現場 核汙染可以清除了沒? 環境輻射劑量可以住人了沒有?


chlorite wrote:

當然是啊!這些東西大都當一般汙泥處理,難道它們有被裝在不鏽鋼桶裡,放在專門的地方被連續監控嗎?原因不是因為裡面含的是自然核種,而是這些廢棄物所含的放射性物質含量不夠高。

...(恕刪)


你確定???麻煩你去看一下 原子能委員會法規

"天然放射性物質衍生廢棄物管理辦法" 這是在管理甚麼東西 天然核種超過標準一樣有問題

這個問題發生在人類的 收集 過濾 使用等等行為上 涵蓋範圍包括自來水廠 汙水處理 火力鍋爐

台灣已經明訂法規 關於自然界核種就是必須要遵守這些標準


chlorite wrote:

你拿破裂的反應爐旁邊的輻射劑量來比,當然很高啊,就算不被輻射照死,也會熱死,如果不熱又沒輻射,我們幹嘛製造反應爐!人站在火力發電廠的爐心裡面也不會活啊,連家裡的瓦斯爐,如果離得夠近,也會造成嚴重傷害,這樣類比有意義嗎?...(恕刪)


你想表達甚麼?是否請你說清楚? 核災現場的輻射值 可以和自然界的輻射值類比嗎?

核災現場的輻射劑量可以等同自然界的輻射劑量視之嗎?

kantinger wrote:
因為核電廠幾十年前對...(恕刪)



目前的科技 再處理核廢料的方式 的確是有進步

從2.30年前的 只知道在水槽裡面存放 到近10年的乾式

而 汰廢料再利用的技術 已經成功了..商業化的日子 指日可待!!

只是 台灣反核早就不是這2.3年福島才有的 (早在之前台灣就有一批全世界領先的反核人士)

所以後來所有的核廢料的放置計畫 都是停擺的 只能繼續放水槽
商業化的日子指日可待?

都幾十年過去了
因為當初說可循環後來就不一樣
水池堆一堆

只好先用乾式的擋一檔對嗎?
L.A.1113 wrote:
第一 自然界核種劑量超過標準一樣對人體有害 請看下面法規
...(恕刪)


您在50樓說:「自然界的放射核種會和核能的人工核種一樣嗎?」。沒提到劑量
我在51樓回:「人為的或自然的不是重點,重點在劑量有多少」

您又在72樓說:「你一再的提自然界的核種 可是自然界的核種和核電廠的核種根本就不一樣 這是其一」。仍然沒提劑量。
我在82樓回:「只要劑量不超過標準,不管是人造核種或自然核種都不會損害人體。」

我一直都在說:劑量才是重點,而不是人工或自然核種


L.A.1113 wrote:
第二 核災現場就不是自然界核種的分散式分布 你拿自然界核種來比喻沒有任何指標意義


我是因為有網友拿自然核種和人工核種來比較(包括您),我才討論自然核種,放射核種在自然界也不是分散式分布。以鈾來說,整個地球濃度平均約0.008ppm,地殼平均約1~3ppm,但也有高達20%(200000ppm)的。其他放射性核種也大都是不均勻分布,自然界有很多作用會將放射核種富集。核災就是因為放出大量放射核種才被稱為災難,那是因為天災或人為錯誤,不是因為反應爐裡的是人工核種。人類如果收集了很多的自然核種,但沒有處理好外洩了,那也會是災難,也會形成高放射性不宜人居的區域。我再次強調,人工或放射核種不是重點,劑量才是。

L.A.1113 wrote:
你確定???麻煩你去看一下 原子能委員會法規
"天然放射性物質衍生廢棄物管理辦法" 這是在管理甚麼東西 天然核種超過標準一樣有問題
這個問題發生在人類的 收集 過濾 使用等等行為上 涵蓋範圍包括自來水廠 汙水處理 火力鍋爐


沒有錯,原能會是有這個規定,但是您之前(72樓)的敘述是:「汙水處理廠 水處理廠 火力電廠 都有大量自然界的核種 你會把那些東西當一般汙泥或爐渣處理嗎」。即使都含有放射核種,但現在哪一家汙水處理廠、水處理廠、火力電廠的廢棄物是超過劑量,需要依此法規處理的?還不是當一般廢棄物處理。

依照原能會的規定,廢棄物中含有的鈾要超過81ppm,釷要超過246ppm,鉀要超過323000ppm,哪個地方的水處理廠汙泥超過這個標準了?

L.A.1113 wrote:
你想表達甚麼?是否請你說清楚? 核災現場的輻射值 可以和自然界的輻射值類比嗎?
核災現場的輻射劑量可以等同自然界的輻射劑量視之嗎?


我要表達的已經重複多次:劑量才是重點,人工或自然核種差別不大。所以不要再說:「人工核種跟自然核種可以比較嗎?」之類的話了。

核電廠是一種工業設施,裡面富集了大量放射性物質,所以核電廠是管制最嚴格的人工設施之一。其他的工業設施或科學設施也會富集大量有害物質,發生意外一樣會成災,生活本來就是要衡量一大堆利弊得失,只看利或只看弊都不是好事。
如果看劑量
地球上天然的哪有地方比的上180顆廣島原子彈量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