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168 wrote:
好奇什么是以普通話發音所簡化的字,说一个来看看。。...(恕刪)


譬如 憲/宪

在區分尖團音的北方方言(譬如中原官話的大部,華北官話的一部等)中,宪和先的發音也是不同的。

先是尖音,宪是團音

Eigen wrote:
親不見,愛無心,
產不生,廠空空,
麵無麥,運無車,
導無道,兒無首,
佇無腳,飛單翼,
湧無力,有雲無雨,
開關無門,鄉里無郎。
...(恕刪)


這類市井說法沒什麼意義

譬如心並不是愛的形旁,只是聲旁的一部分

Eigen wrote:
所以簡體字的接受度很高,日本動畫多看幾話,不懂的都懂了..(恕刪)


那是因為沒有繁體可以先睹為快
請不要倒因為果
P.S.
當看日本動畫可以不用字幕時就沒差了
我個人二次創作的「簡化字打油詩」

第一、二段是網路上找到的(原始來源無法考據了),第三段的「後半句」為我個人的「二次創作」:
網路上找到的順口溜:
――――
漢字簡化後:
親(亲)不見,愛(爱)無心,
產(产)不生,廠(厂)空空,
麵(面)無麥,運(运)無車,
導(导)無道,兒(儿)無首,
飛(飞)單翼,湧(涌)無力;
有雲(云)無雨,開關(开关)無門,
鄉(乡)里無郎,聖(圣)不能聽也不能說;
買(买)成鈎刀下有人頭,輪(轮)成人下有匕首,
進(进)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裏走。
只有魔,還是魔。
―――――
google之後我發現有中國大陸網民為簡化字平反:
漢字簡化後:
党(黨)無黑,团(團)有才,国(國)含寶玉,爱(愛)因友存,
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雖丑(醜)無鬼,只不過台(臺)無吉,湾(灣)無言!
穷(窮)不躬,权(權)不佳,党(黨)不黑,巩(鞏)不革。
车(車)不行田,坚(堅)不稱臣。無鹿亦能丽(麗),無巫亦能灵(靈),
無水亦能灭(滅),無火亦能劳(勞),無曲亦能礼(禮),無手亦能击(擊)。
办(辦)事左右不辛苦,(垦)墾荒何必靠豺狼。心中無鬼不稱丑(醜),以人爲本可生财(財)。
天时(時)豈能囚山寺,人杰(傑)不可作夏桀。不做白日飛升梦(夢),手中粮(糧)多不用量。
―――――
我看了替簡化字平反的文章之後發現,我也可以來二次創作一下:
漢字簡化後:
党(黨)無黑,但有「老大哥」;
团(團)有才,但「「才」被「圍困」,無法向外發展」;
国(國)含寶玉,但被「守財奴抓著不善用」;
爱(愛)因友存,但「無真心」;
雖丑(醜)無鬼,所以「不是真醜只幽默」;
只不過台(臺)無吉,只因為「時候未到」;
湾(灣)無言,因為老是被「左岸打壓」;
穷(窮)不躬,但會「失身」;
权(權)不佳,所以「草根民眾們沒有更好的發言權」;
车(車)不行田,但會「歪一邊」;
無巫亦能灵(靈),所以只會「烤豬頭」而且「求不到雨」;
無水亦能灭(滅),但「火更旺」;
無曲亦能礼(禮),但「仍跪」;
办(辦)事左右不辛苦,所以左右辦事「不牢靠」;
(垦)墾荒何必靠豺狼,但「仍需要狼」;
人杰(傑)不可作夏桀,但也只會「燒木頭」而已;
不做白日飛升梦(夢),所以「只能夜宿森林中」;
手中粮(糧)多不用量,所以嚴重的「貧富不均」。
―――――
我是台灣人,正式的文章、公文、或書信、我會端正的寫繁體!但平常抄筆記、寫日記或一般寄信會使用一些簡體字!簡體字優點寫的快、筆畫少。尤其是草寫字也能把簡體字書寫很流暢漂亮的!繁體字比劃多有時草寫快寫的話很難流利的連貫起來。簡體字繁體字都各有優缺點,其實照自己使用習慣就好!不用特意去改。

Ian79 wrote:
只有魔,還是魔。



當年就是嫌大陸版的【魔】比劃太多,所以乾脆己改




yuyang810402 wrote:
注音修改为拼音繁体...(恕刪)


不但不應廢除,更要發揚光大,
必須強調,簡體字可以併存的..
統一後生活中可以用簡體字,
也能理解大陸早期為何要推行簡體字
但現今我國普遍文化水平已全面提升,
可以更推廣繁體字,
繁體字是我中華文化文字的傳承
如想廢除繁體字,就跟分裂國土一樣,
是歷史罪人!
yuyang810402 wrote:
注音修改为拼音
繁体...(恕刪)


把簡體字吹捧的再厲害
你還是連六月四日都打不出來
另外,我會推薦領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臺灣網路鄉民,在參與這種所謂的繁簡字討論的時候,先看過某些「資料」再參與討論,或許能讓討論效果更好一些。
可以先行參考的資料如下:

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說帖
https://www.doe.gov.taipei/TraditionalChinese/cp.aspx?n=7215934F4589BB70

「台」是「臺」的「異體字」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wNDk2

對岸中國大陸的民眾他們的環境怎麼使用詞彙是另外一回事。就臺灣在地的討論環境而言,我會推薦使用 「正體字、簡化字」這樣的傳統正規的詞彙。
繁體字、簡體字 比較像是民間社會多年下來 約定俗成+積非成是+急就章(先求有) 的一種「俗稱」。
一個狀況舉例,在通俗網路環境,大家可以發現這樣的中英詞彙對應 繁體字<>Traditional Chinese
然而當我去翻閱「傳統的英漢字典」,“Traditional”通常是被翻譯成 傳統的、因襲的 意思, 從來就「沒有」「繁複的」意思。
“Traditional Chinese” 對應到「傳統中文」反而相對合理,但絕對不應該對應到「繁體字」。

這裡有一份「美國人」整理出來的PDF文件,包含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 繁體字/簡化字、香港繁體字/粵語白話字、中華民國臺灣「正體中文漢字」、日文漢字、韓文漢字、越南喃字 ,一筆一畫的細節差異。
「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是有規範定義他們自己的一套「繁體字」的,跟「中華民國臺灣教育部」規範的「正體字」是有筆畫細節上的差異的。
http://unicode.org/charts/PDF/U4E00.pdf
最簡單籠統的一個說法,所謂的「漢字」,在整個東南亞延伸出至少有六種的「「現代」版本」。接下來就是政治問題了,哪國的政治與文化相對「強勢」(白話文就是,誰的「拳頭大」,誰就自認為「正宗」。)

中華民國教育部 國字標準字體及字表
https://depart.moe.edu.tw/ed2400/News.aspx?n=8940E5C0456177C3&sms=893AAA1CBFE149DE

在對岸中國大陸的網路找到的其中一份規範資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国发〔2013〕23号
http://www.gov.cn/zwgk/2013-08/19/content_2469793.htm

就我個人的中文漢字閱讀體驗,我理所當然的會認為就傳統漢字演化至今而言,中共搞出來的那一套「簡化字」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急就章」解決方案。
中國大陸在200X世代搞出一套「繁體字」,本質上就是為了「打壓」臺灣的「正體字」,而特別設計的一套「別字」。很不幸的,中國大陸還真的成功的打壓了正體字到了某種程度。

在拼音的部分,若以中華民國教育部規範的「國語」、和「美式英語」的「KK音標」,這兩者為發音的「思考本位」的話,目前就我所知,「漢語拼音」至少有兩組發音,「相對」「音不準」。
範例:
「注音符號/(mobile01不給顯示注音符號,音同「猜」)、國音二式/tsāi、漢語拼音/cāi」、
「注音符號/(mobile01不給顯示注音符號,音同「操」)、國音二式/tsāu、漢語拼音/cāo」。
漢語拼音/cāi 怎麼唸,聽起來都像 「開」、
漢語拼音/cāo怎麼唸,聽起來都像 「尻」。
後來我發現,「最接近」國語注音符號「音感」的拼音系統是「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臺灣社會會開始出現「漢語拼音」,本質上就是「政治打壓了學術」。

yuyang810402 wrote:
注音修改为拼音繁体...(恕刪)


沒文化的東西....

寫書法用簡體字寫??

笑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