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nmaker wrote:
講話憑證據,想給人潑髒水,還請拿出證據來.
1.電網需要台電建置,但是變電所(或離案的海上變電站)要開發商自己蓋
例如:已有兩隻的海洋竹南,或者英華威的陸域風機.
2.風機被吹倒了,廠商發不出電,政府就不用花一毛錢跟他買,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逼廠商想賺錢一定要蓋到好發到電.
最後什麼叫"你們",講不贏就扣別人帽子嗎? 實事求是不懂就問很難嗎?
說謊被人公開戳破很難堪是嗎?
1. 台電是國營事業,不算是政府的嗎??? 招標還是經濟部在辦的耶。
2. 如果風機被吹倒了,廠商不善後,請問是誰要善後????? 何況台灣地震,颱風這麼多,如果不幸地震+颱風一起來,那....
3. "最後什麼叫"你們",講不贏就扣別人帽子嗎?說謊被人公開戳破很難堪是嗎?"==>
是你在扣帽子吧!!! 說別人領錢,說謊。
我說了甚麼謊????請提出。 否則請道歉。
你敢不敢說你是有領錢還是沒領錢呢(領政府及有關單位的錢或是受補助單位的錢,領民進黨及有關組織的錢或受補助的組織與個人的錢)????
4.
stunmaker wrote:"
過客4112 wrote:
風電問題其實有一個弔詭是
一方面認為收購價太高,圖利特定人士
一方面又怕銀行貸款風險太高,會無法回收貸款
其實這兩個是互為牴觸的說
沒錯
過客兄是真正能夠看透離案風電政策的人"
今天台灣就是沒技術有求於人,用較高的價格吸引
技術一流的外商,確保他們一定會興建完成發電.
收購價高是廠商獲利,又不是貸款銀行獲利就提高。
高報酬是廠商,高風險是銀行,這種事實你都看不出????
如果廠商真的賺很多又沒風險,保證金為何從一次繳清,變成可分10年???? 這後面貓膩你不清楚嗎???
別的國家為何可以不用"那麼高價格"去吸引 "技術一流的外商,確保他們一定會興建完成發電"????
你不會不知道或沒想到吧?????
民進黨慷人民之慨,掏空人民財富。類似的事如果出錢的是民進黨她會這樣幹嗎??????
5. "離岸風電環評案件送審通過速度飛快,單單就2017年送審的22案裡,就有19案建議通過"。
你覺得這沒風險嗎??? 你都沒有去想過懷疑過嗎???
一片讚聲中,離岸風機犧牲了誰?│環境法律人協會
12/27/2017
.....
以彰化西島、彰芳、福芳與海峽離岸27、28號風場等開發案為例,位於彰化外海航道,與白海豚棲地十分接近,雖然政策環評要求離岸風電基座距離白海豚棲地1000公尺以上,但是目前並沒有調查指出風機施工過程的噪音不會影響生態,受到影響而離開棲地的白海豚是否會回到原棲地,也沒有資料能夠佐證。這些位於航道內的開發案,甚至違背了政策環評「先遠後近」以避開敏感地區的原則,為地方生態投下一顆未爆彈。....
年殺逾32萬隻鳥!太陽能、風力發電成環境殺手 稀有鳥、蝙蝠受害 | ETtoday國際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530/1180546.htm#ixzz5HcLLgdHK
近幾年為了保護自然環境,許多國家都積極開發可綠色能源,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但卻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這些替代能源其實也是破壞環境的殺手。
據德國地球之友組織(BUND)指出,德國海岸新設的風力發電機可能會「導致物種滅絕」,包括稀有、聰明且瀕臨絕種的鼠海豚(harbor porpoise)。
世界第一個離岸風電廠,丹麥的 Vindeby 風電廠
Dong Energy has completed decommissioning the wind farm in September 2017.[12] In 25 years, Vindeby has produced a total of 243 Gwh.
丹麥的Vindeby海上風電廠,是世界第1個海上風電廠。但在25年的發電試驗後因為被評估沒經濟價值已於2017年除役。 (1991-2016) 25年總發電量 243GWh
可以參考下面連結關於英國的離岸風電(offshore wind power)的造價及發電效率。
法國在去年 2017 年十月才在法國西北岸由 Bouygues 公司建造了第一支離岸風電。
與民盡黨說的不一樣就是說謊?
誰說謊不是你說了算,到處罵人說謊,心很虛吧! 自己拿錢當網工以為別人都和你一樣嗎? 心中還有正義還有廉恥的人是不會當網工的,我們是純義工。就是看不過去民盡黨的行為。
emerson76 wrote:
1. 台電是國營事業,不算是政府的嗎??? 招標還是經濟部在辦的耶。
2. 如果風機被吹倒了,廠商不善後,請問是誰要善後????? 何況台灣地震,颱風這麼多,如果不幸地震+颱風一起來,那....
doudouchien wrote:
維修太貴,所以為什摸要當小白老鼠,花天文費用去蓋?
再強調一次 不...可以再強調N次
風機不是政府要蓋的 風機壞了垮了要維修 全部都不關政府任何事
風機是風電開發商的財產
地震了 颱風來了 全部不關政府的事
正如同陸域風電的開發商英華威,他的風機維護全部靠自己
政府無權進入風機內部,因為風機是開發商的財產.
你如果不相信,可以試著闖入英華威的風機,看看會不會立刻被英華威告死.
emerson76 wrote:
收購價高是廠商獲利,又不是貸款銀行獲利就提高。
高報酬是廠商,高風險是銀行,這種事實你都看不出????
如果廠商真的賺很多又沒風險,保證金為何從一次繳清,變成可分10年???? 這後面貓膩你不清楚嗎???
你還沒弄清楚狀況嗎?? 結果只有兩種
風場發電,賣給政府,廠商獲取高報酬,銀行因融資獲利.
風場不發電,沒東西賣給政府,廠商投資血本無歸(廠商自付30%),銀行融資貸款鉅額虧空(70%)
請問你認為答案是哪一種?
如果是前者,代表政府開的金額很高,吸引廠商進場獲利.
如果是後者,代表政府開的金額很低,廠商靠融資虧空銀行獲利.
你選前者,代表風場必然將發電,融資銀行根本不用擔心.(這也是過客兄跟我的選擇)
你選後者,代表政府開價苛刻,5.8元每度的遴選價錢全花在刀口上,不是你所謂的那麼高的價格,導致廠商獲利空間極微,只能用虧空銀行獲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