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前面我說了絕對不會是消費券果然變成振興抵用券但本質上還是消費券前幾樓還有人在說消費券是欠罵今天直接打臉因為他根本不知道現在台灣問題已經到了需要紓困與振興抵用券的時候了還傻傻的在那邊護航,然後再被政府打臉這個月還只是問題浮現下個月才是準備爆發的時候
昨天放出的折價券消息後零售市場已經提前出現選擇題了因為去年到農曆年期間真的很差許多店家大節日賺的錢確定不夠賠大多數是咬牙硬撐,如果沒有紓困貸款可以用大多數資金應該還能撐到5-7月,拚暑假最後一波不好就收還有很多原本打算開到3月中的店家昨天消息一出很多人都猶豫了其中有的店家說要提早收了有一部分打算咬牙撐到折價券推出來,但很怕撐不到台灣市場已經在快斷的鋼絲上一個不小心就會全崩除了大資本財力雄厚的店家以外,那些中小型店家都已經在思考了
maxboss wrote:昨天放出的折價券消息(恕刪) 消費卷可能也只應急,無法解決台灣產業外移,內需沒人消費的根本問題吧!觀光服務業是一種很依賴外界的產業,也沒有不可取代的技術性要求,只要外面或外國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可能全垮了,如限制陸客自由行,如瘟疫,⋯⋯所以國家要生存發展是無法只靠觀光業的。簡單比較一下就會清楚,當台灣觀光服務等內需產業一片倒店失業時,據說大約有40萬台商去大陸投資設廠,只算台商台幹不用算數十萬當地工人,就有40萬人在大陸當地消費。相對台灣內需失落,大陸必然是欣欣向榮。也可懷疑之前民進黨政府大肆宣傳幾千億回台投資,有可能大多是投入房地產或飯店觀光餐飲等這類沒技術性要求的產業,並沒有在台灣投入需要高技術性方面的產業轉型升級或創新產業。對台灣人也就不會有太大幫助,所以現在外面鬧瘟疫即現出原形,倒店的倒店,失業的失業⋯⋯
無事閒閒 wrote:也可懷疑之前民進黨政府大肆宣傳幾千億回台投資,有可能大多是投入房地產或飯店觀光餐飲等這類沒技術性要求的產業,並沒有在台灣投入需要高技術性方面的產業轉型升級或創新產業。(恕刪) 這點之前已有暸解業界的人指出了,實務上台灣的銀行借貸成本低,所以許多台商和投資客好幾年前在台借貸後,把錢轉到國外 (對岸比例最高)投資,台灣就留下這筆債,而政府的吸引台商回流,還是由政府補貼銀行利息讓這些台商回來再借錢,其實就是錢滾錢的資本數字遊戲,至於這再多出的一筆債,有多少真的投入在台產業,反正没人關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