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nge.org 的 CEO 兼創辦人 Ben Rattray 表示:「過去數月,我們一直測試群眾集資這個工具。我們認為,公民訴求運動加上群眾集資,將有巨大的潛力。」
群眾集資如何扮演協助的角色呢?Rattray 進一步解釋:「群眾集資在 Change.org 的應用範圍非常廣,至今已有許多案例成功,讓我們看到了無限可能。例如:
集資為衣索比亞偏遠地區的童婚現象拍攝紀錄片;
集資交通費,至各地零售商討論與簽名連署食物浪費問題;
集資為一些專案與訴求運動製作大型看板,以喚起更多民眾的重視;
集資協助因一次毒品罪就坐牢 17 年的女士重建出獄後的生活⋯⋯」
這份聲明中亦指出:「我們相信大家都很樂意貢獻心力、推動改變,而群眾集資是個很合適的方式。幾年前我們曾發佈『 Promoted Petitions 』這個工具,它可協助提案人在平台中媒合到對該議題有興趣的潛在連署人,至今有近 50 萬人使用過這個工具。隨著群眾集資的啟用,我們亦將加強 Promoted Petitions 的功能並擴大使用範圍至各國家。此外,我們也開發了『每月固定贊助』的制度,讓專案能獲得深度、穩定的支持。」

Change.org 成立於 2007 年,你可能沒聽過它,但在它上面發起的專案你應該不陌生。去年,一位日本人因不滿新婚的台籍妻子在日本的戶籍欄上只能被登記為「中國」而非「台灣」,於是在該網站上發起「台灣國籍正名」的連署運動。
還有 2016年 6 月,從波蘭來台灣求學的政大生古正浩,也發起了向小英總統請願的連署活動,希望解決台灣塑膠袋使用過量的問題。 後來也真的改變了 台灣對於一次性使用塑膠袋的是使用政策。
Change.org 上這項新的群眾集資工具,專案發起人只要在後台管理系統勾選這個功能即可啟用,不過目前僅限美國境內的專案使用。平台會對每筆款項收取 5% 的費用,不過專案結束後,並不會針對資金用途進行後續審查。這樣的執行方式,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及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crab69 wrote:
大紀元輕鬆獲得幾十萬人個資,還獲得資金贊助
真的要為大紀元的聰明才智點讚
這些個資還可以賣給法輪功跟肥佬黎再賺一筆(恕刪)
gadgetgo wrote:
大家來連署 WHO (恕刪)
譚書記認慫了,大家怎麼看?
譚德塞怕了...盼川普別撤資 喊話「美國才是WHO最大貢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