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就是閩南語 屬於外來語

29x5x5x2 wrote:
祖先幾百年來都是自稱講台語,難道要為了你改掉稱呼?

我家一直都說我們說的是閩南語,家訓是不能背典忘祖,要飲水思源,要知道慎終追遠,跟你家教的要自創一格不一樣哦!!
29x5x5x2 wrote:
那就對了,既然福建這麼多這麼雜,台語跟福建話只是部分交集而已

所以自古台灣人都不會稱台語為福建話


因為台灣人應該要叫它為閩南語。

而把閩南語叫台語是近代才有的。
SteveJTY wrote:
同理
中華 這個詞更是晉朝就出現的詞,為什麼您要否定中華文化?


別太天真

古代有紀載中華一詞,並不代表古人都自稱中華

古文獻記載的名詞多的是

現代人抓到一個字眼,就開始綁架祖先了

說祖先都是xx人 xx族的,豈不搞笑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yanyu_911 wrote:
台語 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屬於閩南語泉漳片,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島內腔、海滄腔)和漳州話,
閩 福建簡稱,閩南語即是福建南部地區的方言.

閩南語又稱河洛話,去問問你的阿公..台語是不是河洛話.




掃盲一下...

台語, 臺灣話,閩南語,河洛話 這些詞的出現點

「台語」稱呼可追朔至台灣清治時期,1852年劉家謀於《海音詩》中提及:「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

「臺灣話」最早出現的文獻是1874年《李文忠公選集》第一冊/同治十三年/上海探信(三月十二日)
(附):『所有東洋興兵打臺灣生番地方之事,連日議論紛紛,頃由長崎信來,知日本派柄川宮(柄川名,宮即親王也)總督其事,李仙德參議。李即去年隨副島來過,本美國人,曾任福建領事,會說臺灣話。』

「閩南語」一詞最早出現於1935年5月6日上海《申報》,後來蔣介石帶進台灣,為了去台灣化

「河洛話(語)」一詞則是1955年吳槐發表〈河洛語中之唐宋故事〉後所使用


所以最古老說法是台語無誤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29x5x5x2 wrote:
"兩光" 這句話算福建話嗎?
(恕刪)

對岸也有兩光的講法,
很多台獨坐井觀天,
以為兩光這個詞只有台灣人在用,




29x5x5x2 wrote:
別太天真

古代有紀載中華一詞,並不代表古人都自稱中華

古文獻記載的名詞多的是

現代人抓到一個字眼,就開始綁架祖先了

說祖先都是xx人 xx族的,豈不搞笑


同理

別太天真

文書有記載台語一詞,並不代表先人都稱它台語

文獻記載的名詞多的是

現代人抓到一個字眼,就開始綁架祖先了

說祖先都是講 xx語的,豈不搞笑
prettyguy wrote:
對岸也有兩光的講法,(恕刪)


兩光是在台灣發明的用語,後來傳到中國的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kuosc wrote:
我家一直都說我們說的是閩南語,家訓是不能背典忘祖,要飲水思源,要知道慎終追遠


蔣介石來之前,台灣並無閩南語用法

不可 數典忘祖,要飲水思源,要慎終追遠,懂嗎?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SteveJTY wrote:
別太天真

文書有記載台語一詞,並不代表先人都稱它台語


你看! 日本時代就有台日大辭典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鳥頭牌眼中只有日語
小日本大量屠殺的台灣先民,所使用的語言當然是外來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