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論文有400多個錯字 蔡英文:傳統打字機在所難免

tgdlyg wrote:
Dwing wrot...(恕刪)


委任律師拿 ICO 舊判決來打臉 ICO 新判決?

這個不行啦!

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蔡總統的博士學位,只有求證LSE校方是唯一且正確的管道,LSE校方已公開證實過「蔡博士確實於1984年取得法律博士學位」

LSE 去年提供兩位口試委員!

LSE 今年卻說我們沒有口試委員名單與口試報告記錄!

看到鬼喔?!
被打臉後,

蔡總統委任律師:資料在倫大啦!

一下子說要求證 LSE,LSE 否認後,又說在倫大?

哈哈!

說太多都是多餘的!

護航者只懂其一,不懂其二!

所有一籮筐證據與疑點視而不見!

只會說 LSE 已有聲明?

請問口試委員你知道是誰?

口試日期是哪一天?

指導教授是誰?
kleiberwu wrote:
委任律師拿 ICO 舊判決來打臉 ICO 新判決?

這個不行啦!


ICO 新判決不就是IC-109451-S1M2,
就是林環牆用來爆料那篇.

上一樓IC-109451-S1M2不是貼出來了嗎?
只會看中文部分?
看到英文就直接跳過?

什麼舊判決?
ICO為什麼在IC-109451-S1M2中判決LSE不用提供資料給那位記者,
內容寫得很清楚,
包括總統府引用的,
算一下至少有5份判決通知了,
就是那位記者向倫敦大學多個單位要過資料,
什麼理事會董事會都要過,
ICO認為已經足夠了,
要LSE再提供資料意義不大,
因此才判決LSE不用再進一步提供資料了.
內容提到當時LSE有蔡英文的就學記錄,
而論文口試與學位的授與職權是倫敦大學,
LSE說有口試委員名單,
但無詳細資料可以比對正確性,
這要問倫敦大學,
但倫敦大學已說過這牽涉個人資料不提供,
但確認蔡英文的學位是沒問題的.

看的懂嗎?
ICO就是認為之前你所謂的舊判決提供的資料足夠了,
而舊判決就是倫敦大學的回覆,
的確白紙黑字承認蔡英文的學位,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所以新判決通知才判決LSE不用再進一步提供資料了,
什麼拿 ICO 舊判決來打臉 ICO 新判決?
那是說ICO也打臉自己?

原始資料不去看,
自己在亂掰!

悟宇道
明明就裝訂精美的正本拿出來就好了,搞得在國際上下系下井?真的假的早就眾人心知肚明了,哪是在那邊東牽西扯轉移焦點可以抹掉的...[偷笑]
kleiberwu wrote:
委任律師拿 ICO 舊判決來打臉 ICO 新判決?

這個不行啦!

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蔡總統的博士學位,只有求證LSE校方是唯一且正確的管道,LSE校方已公開證實過「蔡博士確實於1984年取得法律博士學位」

LSE 去年提供兩位口試委員!

LSE 今年卻說我們沒有口試委員名單與口試報告記錄!

看到鬼喔?!
被打臉後,

蔡總統委任律師:資料在倫大啦!

一下子說要求證 LSE,LSE 否認後,又說在倫大?

哈哈!

說太多都是多餘的!

護航者只懂其一,不懂其二!

所有一籮筐證據與疑點視而不見!

只會說 LSE 已有聲明?

請問口試委員你知道是誰?

口試日期是哪一天?

指導教授是誰?


樓主看不懂英文沒關係的,
google有翻譯的,
去找一下原始判決書,
貼到google翻譯,
雖然翻譯的不好,
但還是可以看懂內容的,
去看一下原始資料好嘛!
看過ICO的判決全文,
懶得跟你糾纏不清了.
陳前總統說有就拿出來給大家匹乓!

現任的還拿不出來釋疑!?
tgdlyg wrote:
死都不敢回?這用邏輯(恕刪)



這一段只說明倫敦大學的圖書館是麼丟論文的,沒說其他兩所包括 LSE 為什麼也沒蔡英文的論文。

而且沒有一所圖書館有蔡英文的論文目錄!這無法解釋!

這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賣學位的是倫敦大學!倫敦大學為了怕事情敗露,只好一路撒謊下去!
tgdlyg wrote:
去看一下原始資料好嘛!
看過ICO的判決全文

那裏需要甚麼判決勒?
蔡總統只要公布他的口委
口委出來作證 表示這個優秀的弟子
(基本上 口委在學術上 我們也都會認為是指導教授)
值得拿1.5 個博士就好了....

就跟陳水扁總統講的一樣
只要拿當年的論文出來就好
(別拿個400 錯字的草稿)

事情就這麼簡單
為啥會處理的這樣複雜?
kleiberwu
護航者不知道關鍵問題在哪裡 ~
Shuuta
[100分][100分][100分]
tgdlyg wrote:
樓主看不懂英文沒關係(恕刪)


https://www.facebook.com/hwanclin/posts/647649509942192

#LSE的最高權力機構否認持有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
這樣高層級的否認是出自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校務評議會」(Council of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也等於是間接自承LSE內部有一撮人在裡應外合,提供造假文件,配合蔡英文做掩飾詐騙博士學歷的跨海串供。我把這個理應外合的跨海串供簡稱為稍後大家就會明白的「海恩串供事件」。
為什麽會這麽論斷?我等一下會做分析,也會提供一份我未曾公開的電郵佐證我的分析。至於LSE校務評議會所謂「否認持有」(“denied holding” ), 實則那是一種卸責的遁詞,因為這一份新公開的電郵也會佐證:蔡英文根本就沒有參加過1983年10月16日星期天的博試論文口試。
目前LSE最高層級的否認持有已正式進入英國獨立機構「資訊特任官辦公室」(ICO: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的判決文。 這份判決文是由ICO的資深個案調查官叩松(Roger Cawthorne)所簽署,而我們調查論文門的海外鬥士美國人理查森(Michael Richardson) 昨日(11/26/2021)才剛剛收到。ICO發送給理查森的這份判決通知共有5頁,判決主文就寫在第一頁共有三點(如附文件)。我把這三點判決文翻譯如下:
1. 關於申訴人(理查森)要求揭露當時蔡英文女士(目前是台灣總統)的博士論文口試委員及口試報告,倫敦政經學院校(LSE)務評議會否認持有這些訊息。
2. ICO調查官,基於權衡各種可能性,判決倫敦政經學院並無持有被要求公開的訊息。
3. ICO調查官不要求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上面判決主文顯示,ICO是認同LSE校務評議會的說詞,也因此不會有要求LSE公開相關資訊的要求。乍看之下,理查森是吃了悶虧,但其實不然。
殊不知在LSE的最高權力機構向ICO正式否認它持有蔡英文的所謂「博士口試委員」等訊息之前,LSE內部的法律團隊(LSE Legal Team)代表人海恩(Kevin J. Haynes) 早在去年(2020)12月18日就提供了兩位口試委員(Michael J. Elliott 和 Leonard H. Leigh), 透過台灣駐英代表處轉交給法務部。既然LSE校務評議會都已否認LSE持有蔡英文的博士口試委員及其他相關資料,那麽屬於LSE法律團隊的海恩先生又是如何無中生有,虛構出兩個博士口試委員給台灣的法務部呢?
這個「海恩串供事件」就是「蔡英文論文門」衍生英國「倫敦水門案」的一部份劇本,它不僅在掩蓋真實資訊,更在虛構造假資訊。加上力挺假博士的施芳瓏女士在倫敦收受45萬英鎊(當時匯率:折合100萬美元)的匿名金流,這個「倫敦水門案」的嚴重程度已遠遠超越2011年LSE爆發的「格達費論文門」醜聞。
這個「海恩串供事件」突顯兩個濫權違法的大問題:
第一、蔡英文的所謂1983年10月16日星期天的所謂「博士論文口試」根本就是虛構的。在過去,我們已公開提出許多反駁的佐證。現在,我提出一個更直接的電郵證據來證明。前年(2019)6月17日,我收到一份很重要的電郵(如附),來自倫敦政經學院的學術服務諮詢經理威爾森(Clive Wilson)。這位經理在電郵理說(請看劃紅線部份):照規定論文指導教授應該繳回一本蔡英文的論文至LSE圖書館,但繳回這件事從未發生。蔡英文捏造Michael Elliott 是他的論文指導教授,但是LSE圖書館卻從未有這位所謂「指導教授」繳回論文的任何紀錄。為何如此?很清楚,因為蔡英文從未完成一本真正合格的法學博士論文。這也是為什麽倫敦大學總圖書館及高等法律研究院(IALS)圖書館也都沒有這個假博士的論文入館紀錄。
第二、既然LSE校務評議會都已否認持有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口試委員資訊,那麽倫敦大學又怎麼會有呢?
又,如果倫敦大學敢瞎編說它有這些資訊,那麽倫敦大學又要如何解釋倫敦大學下的三個圖書館全部都沒有持有蔡英文的紙本論文?
退一步言,就算紙本論文丟了,那麽倫敦大學要如何解釋為什麽那三個圖書館都沒有論文入館紀錄與書目?
不要再提那本我2019年8月5日親自飛去倫查驗的黑皮書了,那是2019年才突然出土想濫芋充數、缺頁拚裝的贗品,也是蔡英文自我現形的詐騙烙印!
顯然,倫敦大學也在說謊。倫敦大學以蔡英文的論文在1984 - 2010這麽長的時間裡弄丟為由,誤導了英國「資訊特任官辦公室ICO」與「資訊行政法庭」,從而讓一審行政法庭同意以個人隱私為由,得以無須公開理應為公共資訊的博士口試委員。
更荒謬的是,LSE法律團隊的海恩先生可以造假提供兩個口試委員給台灣的法務部,但倫敦大學卻反向以保護個人隱私為由不敢公開這些資訊,這不是兩相矛盾嗎?
理查森的不服、再上訴,現在已進入英國高等行政法院。結果會如何?我們大家靜心等待。
但無論如何,我們直搗「倫敦水門」的路線是多條並進的棋局。兩年來,蔡英文的詐騙犯行已水落石出,接下來要著力的是,持續逼使英國校方承認犯錯,一定要他們不得不棄子投降。至於台灣的司法,早就沉淪沒救了!



dgame
總是有人會鬼扯博士公布口委會犯法阿~~(這大概可以拿去當conf 的開場笑話)
dgame
總是有人會鬼扯博士公布口委會犯法阿~~(這大概可以拿去當conf 的開場笑話)
tgdlyg wrote:
樓主看不懂英文沒關係(恕刪)



有人知道口試委員是誰 ?

口試日期是哪一天 ?

當事人都無法回答了 ~

護航者怎麼知道 ?

為什麼口試日期會從禮拜天改到禮拜一呢 ?


LSE 去年提供兩位口試委員 ?

LSE 今年為什麼又說沒有任何口試資料 ?
dgame
這個我有想過 一個是LSE 想要撇清(but why?) 把責任推給倫大;另一個是它拿到的資料顯示事情可能蓋不住了....也可能是both
kleiberwu
很基本的問題卻不能回答,就是有鬼!就像政大升等資料與論文封存三十年,就已經不是正常的情形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