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dog2005 wrote:稍微查了一下,這位“...(恕刪) 你可以在 academia.edu 找到跟他有關發表的論文https://independent.academia.edu/HongnianJow至於論文內容,想深入的人可以去下載研讀
shukae wrote:博士學位是不是應該每兩年要RENEW一次啊沒RENEW的就應該要停止博士頭銜不然一堆博士到處跑 跟 renew 無關,一堆 DPP "政確"的專家,一直踐踏他們自己的專業....就算是每天都 renew ,他們還是會頂著XX專家(博士)的頭銜忝不知恥的迎合著 DPP 的論點
gadgetgo wrote:多地震、核廢料 處置難 美核能專家:台灣不適合核電 ! 沒有任何一種發電設施是完全無害的,在這裡頭只能找到平衡,不可能完全捨棄其中一項。在碰到能震壞核電廠的超級地震前會先遇到氣溫上升1.5度這種無法逆轉的問題,這是2030年就會遇到,到時候的極端氣候將讓人類再也無法正常生活!能替代核電廠的只有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的火力電廠!二氧化碳是讓氣溫上升的元兇!不要核電,那你要什麼來替代?不能光說不要吧!博士這個學位是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法的人,如果只會說問題,那完成義務教育就可以了,不需要讀到博士。是的,核電有地震、核廢料等問題要處理,但核電廠有耐強震的設計,因此遇到超越核電廠耐震係數的超級地震的機率非常微小,即使發生這樣的地震,其實不用核電廠,在都市內的人大概也都死光了,所以在批評地震對核電的影響時怎麼不說不要蓋大樓?你想到這種超級地震卻不去關注會更早倒塌的建築物,這是在說風涼話。至於核廢料儲存根本不需很大的場域,乾式儲存場或放在核四既有儲存場都是可以達到的。---------------------------------------------駁斥核四危險 學者:耐震係數遠高一般建築物16:482021/10/30 中時 林良齊針對總統蔡英文今日宣稱核四設計過時、廠商解散,設備停產,位於危險地震帶上,以及核廢料等問題,對此,有學者指出,核四各個系統所需的零組件與備品均可專門訂製,沒有難以取得的問題。清大工科系教授葉宗洸表示,核四廠址座落於巨大岩盤上,建築本體抗震係數相當高(0.66 g),遠高於一般建築物的抗震要求(0.33g),若北台灣真的發生超級大震,該擔心的不是抗震係數遠高於一般建物的核電廠。葉宗洸表示,2014年期間,核四經45位資深核能專業工程師、12位國外專業顧問、8位專家監督小組委員共同以16個月的時間進行再檢視與再測試後,一號機完成了試運轉測試,確認126個系統均可正常運作。---------------------------------------------全球升溫1.5度和2度差很大!控制地球暖化才能確保家園永續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於 2024 年 1 月 9 日證實,目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 1.48 度,創下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攝氏 1.5 度關鍵防線就快失守,您我居住的地球家園正面臨生存威脅。連署推動氣候政策文章目錄為什麼攝氏1.5度是臨界點?升溫攝氏1.5度與超過1.5度的影響有什麼不同?暴雨、洪水、颱風頻發,海平面上升將改變城市地貌希望仍在!全球擁有減緩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邀您一起行動,守護地球的未來為什麼攝氏1.5度是臨界點?2015年,全球近 200 個國家共同達成《巴黎協定》,一致承諾在本世紀結束前將氣溫上升限制在攝氏 2 度以內,甚至努力縮小至 1.5 度以減緩暖化。因此,形成了2 度或 1.5 度的「氣候目標」。然而,如果全球無法將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地球將面臨關鍵性的轉變,因此,攝氏 1.5 度是地球環境快速惡化的「臨界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產生能源,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遷,使氣候及環境面臨危機及衝擊。隨著地球持續升溫,氣候系統將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溫度的上升不僅將難以控制,即使人類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實現淨零排放,也可能無法阻止溫度繼續上升,僅是減緩其速度。在目前各國因應暖化的氣候策略下,預計最快將於 2030 年達到升溫攝氏 1.5 度。因此,為了避免破壞性的氣候危機,世界領導人近年終於達成共識,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升溫攝氏1.5度與超過1.5度的影響有什麼不同?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2021 年的報告,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 1.5 度,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將會增加;上升攝氏 2 度,頻率至少增加一倍;上升攝氏 3 度,則將增加 4 倍。意味著破紀錄的高溫、強降雨、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將更頻繁地闖入我們的生活。近年來,歐洲各地頻繁遭遇熱浪襲擊。2021年引發希臘埃維亞島(Evia)的森林火災,大火延燒近10天,數千公頃森林被燒毀。 © Constantinos Stathias / Greenpeace以地中海地區夏季野火為例,全球升溫攝氏 1.5 度,將導致野火燒毀面積增加 41%;升溫攝氏 2 度燒毀面積將增加 62%;而升溫攝氏 3 度增加 97%。事實上,2022 年 7月,熱浪不僅造成歐洲逾千人死亡,更助長野火席捲南歐地區,葡萄牙 40 度高溫和強風使野火燒近首都里斯本,郊區民眾更被迫緊急撤離。暴雨、洪水、颱風頻發,海平面上升將改變城市地貌2021年8月29日,四級颶風艾達(Hurricane Ida)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登陸,在多處引發嚴重水患,造成紐約市區地鐵與街道淹水、交通中斷、電力設施及房屋受損等災情,近40人因此喪生。 © Julie Dermansky / Greenpeace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 1.5 度,還可能導致更頻繁的暴雨和洪水。每上升攝氏 1 度,預計日降水量將上升約 7%。由於大氣中的水蒸氣增加,加上海水溫度升高,形成超強颱風的頻率將增加,引發更多死傷。當平均溫度上升至攝氏 3 度,將導致冰川融化和海水溫度升高,使沿海地區海平面嚴重上升,邁阿密、上海和孟加拉等城市可能幾乎被海水淹沒。而全球目前已經升溫攝氏 1.48 度,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希望仍在!全球擁有減緩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IPCC 於 2022 年的報告明確指出,人類還有機會減緩氣候變遷!要達成這個目標,全球需要在 2030 年之前,減少全球一半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並在此基礎上繼續實現淨零排放。實現《巴黎氣候協定》,將升溫限制在攝氏 1.5 度內並非遙不可及。從現在起到 2030 年之前,徹底實現以下的減排方式,將能在短時間內帶來最快的效果:淘汰化石燃料,轉而使用太陽能和風能保護、恢復至少 30% 的森林、海洋和其他自然生態環境發展氣候友善的農業和食品產業提升能源效率城市是多數人居住、工作、養育下一代的地方,也是創新政見最佳實驗場域。當地方政府針對氣候變遷提出相關政策,例如更完善的綠色交通網路、提高再生能源供電等,不僅能有效減少空氣污染,同時也能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因此,要在短短 8 年內達到減排目標,除了監督企業及政府落實氣候行動外,您我也可以藉由推動所處城市施行友善環境政策,幫助我們系統性地改變生活方式:以健康的植物性飲食,取代涉及毀林行為的肉類產品,並將其導入學校營養午餐選項中敦促政府改善城市低碳運輸,以方便步行和自行車使用,並推廣零排放車輛日常通勤選擇步行、騎自行車、共享式或電氣化運具並減少飛行里程以重複使用(例如二手衣、環保餐具)及改善回收系統減少消費除了上述方法,更重要的是,全球必須停止投資新的化石燃料!國際能源署(IEA)早已於 2021 年發表的報告中強調:「在 2050 淨零路徑中,不需要投資新的化石燃料!」為實現減排目標,各地政府必須積極淘汰化石燃料,並增加流向潔淨能源、提升能源效率、零排放運輸、氣候友善農業及保護森林的經費。 © Greenpeace事實上,為了實現減排目標,各級政府必須從根本上改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政策。到 2030 年,全球每年流向潔淨能源、提升能源效率、零排放運輸、氣候友善農業和保護森林的經費,至少需增加 3 至 6 倍。此外,全球化石燃料使用量更需要在 2050 年前減少至少十分之一。邀您一起行動,守護地球的未來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對減緩氣候危機所發起的倡議與行動,共同督促政府及企業以 2030 年減少 50% 碳排,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為目標,積極淘汰化石燃料、發展再生能源、保護自然環境。日常生活中,您我則可以落實少肉多蔬的飲食、選擇友善環境的產品、減少不必要的購物及浪費、以大眾運輸及零排放運具通勤。讓每位地球公民與生態環境,不再受暴雨、乾旱、洪水、野火的侵害,並為未來世代保留生存的淨土。
這張照片裡右邊低頭邊笑邊簽字的男性就是卓鴻年博士(Hong-Nian Jou)根據照片及描述時間點是2003年地點在桃園龍潭會議名稱叫「放射性廢棄物處置技術移轉工業合作開(OO)議」,被美麗的小姐擋住了,我推測OO是「發會」兩字這原始的PDF是 Sandia Lab 的新聞資料如果台灣真的就沒有處理的條件,那當初技轉個屁?來唬弄人騙錢的嗎?
chihung1105 wrote:不要核電,那你要什麼來替代? 也是可以別養牛羊或者大量減少牛羊畜牧 (全球範圍)改種香菇跟海藻 說穿了塔綠斑們管的不是甚麼電要的是能讓他們賺大錢的電 ... 核電上去擠壓到的就是那堆帶來成頓鈔票的 "綠"電。
chihung1105 wrote:沒有任何一種發電設施...(恕刪) 核電廠的問題那有那樣簡單說法就說法要看實驗的結果以前車諾比說那不是西方國家技術但後來日本福島炸掉發過電的東西說很容易處理但有沙漠的美國亞卡山計畫多年搞不定怎麼不一樣?
講得沒錯啊 完全沒毛病擁核的人好像都覺得核電廠反應爐溫度0一樣 = =都很自信覺得各種造成暖化的因素中 沒有因為核電廠需要大量海水降溫 排放後造成海水暖化而成...雖然現在法規會限制排放時的溫度不能過高 但大多還是會比目前海水溫度高個7~10度這樣測出海溫半徑500~700公尺的水溫差只高出1度 就會覺得海水暖化跟核電廠沒關係然後全世界幾十個國家 四百多座核電廠 每個廠都按照規定給你排高於海溫7度的水溫好了幾十年下來看看能暖化幾度 所以說反應爐不就是個最直接造成暖化的因子嗎 當然各種溫室氣體也是因子海水溫度越高 極端氣候越頻繁 暖化是這一兩百年一點一滴造成的不然你也可以說 現在汽機車廢氣都按照嚴格的法規做排放 所以肺癌不是汽機車排廢氣造成的幹話誰都會講講到這就會有人說暖化是溫室氣體造成的 你懂不懂啊 想到就好笑海水帶走大量熱能存在海中然後就有數學專家計算說運行40年只會讓海水上升0.0005度順便搭配溫室氣體讓你海水持續加熱保溫個幾百年 安啦 兩百年只會上升個幾度而以在我看來就是服役期滿就退役 硬要在那邊延個毛現在太陽能巔峰發電占比能到20~30% 早就超越核能全力發展綠能儲能去替代調節 根本輕輕鬆鬆 不過一堆人在無腦反綠電我不完全反核 但就是要了解風險和代價 如果說想要拿核能來替代火力 那不知道是要幾年後會不會KMT到時候又自己說反核誰知道何況現在火力也是逐步汰換成更環保的機組好好發展綠電儲能 分散電網 核電火力遲早會廢 服役期滿就換掉有那某難嗎 整天硬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