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inhk wrote:
我不是大陸的,但也想回應一下:
世間萬物都是利弊共生的,分別只是利多弊少,還是弊多利少,要說利多,利佔80%?90%?

簡體字是利多弊少,還是弊多利少,很難說。
因為每個人心中的天秤不一樣,側重點也不同,
單舉一點為例:
''寫書便利性''是非常重要/重要/不重要?,每人都有不同答案。
爭了幾十年還是在爭,我想再爭也爭不出結論。

當然不能精確到用幾%來衡量, 但我起碼指出了有那幾點的弊, 有那幾點被認為的利, 你的理據呢? 利弊的理據, 別扯去古已有之, 誰先用之類的.
衡量利弊應該用全面的因素, 如歷史, 文化, 合理性..等等. 你說每人都有不同答案, 那就是沒有共識是吧! 沒有共識前是不是不應亂搞呢?

你不是大陸人可不可以也回應一下:

承不承認大陸現行使用的那套簡體字不是全部古有? 部份是為了簡體化而造出來的? 先不管是誰造, 但大陸在使用當中是事實.

承不承認把同音多義字合拼會帶來麻煩? 如有機會語意不精確, 有時增加閱讀難度.. 我知道漢字一直存在這問題, 但簡體字進一步把這問題加深.

承不承認簡體字把某些字的部首搞亂, 破壞了某些字原有的含意部分, 如 如愛字原屬心部, 現在爱是屬爪部! 聲字原屬耳部, 声現屬士部, 鳳原屬鳥部, 現在凤屬几部...

承不承認使用簡體字會和之前一直作主流使用近二千年的繁體字有斷層? 我知道當時已經存在某些簡體字和異體字, 但那些不是主流, 大部份當時的典籍也是用當時主流文字書寫的吧. 我也知甲骨文, 小篆、隸書...的演變, 但不代表簡體化的演變也是合情合理的.


makeinhk wrote:
但要說簡體字是「不學無術亂搞出來的東西」,我真要笑了。
「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
你以為中華民國教育部會亂搞出這個簡體字表?你知道誰是胡適,誰是錢玄同嗎?
後來中共繼續發展簡體字,還是集結當代的專家弄的,你不會以為是毛澤東跟周恩來親自動手搞吧?

那些文壇巨人,文字學專家,全都被你說成是「不學無術」的人了,你這麼牛,我估摸著你肯定是一位國學泰斗吧?

大陸現在用的那套簡體字就完全等於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公布的324個簡字嗎? 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 大陸之後沒自己加入一大堆的? 如果不是就別混淆視聽!

現在大陸現在用的那套簡體字全是由胡適, 錢玄搞出來的嗎? 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就別混淆視聽!

再說什麼泰斗就不會有錯嗎? 魯迅夠曾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你亡國了嗎? 錢學深也曾在大躍進用科學的角度鼓勵說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結果呢?
地图宝贝 wrote:
大陆推广了简体之后,...(恕刪)


你又在亂扯了!

小篆是字體形態,就如同「行、草、隸、楷、宋」等,都是「書寫」的形式,草書、行書再如何行雲流水,也不會把「后」寫成「後」「幹」寫成「干」、「麵」寫成「面」!

現在了除了書法、藝術家外,現代不管正體、簡體,習字入門都是寫正楷書體,這是同一位置的比較方式...

況且,眾多使用簡體字的網友都宣稱,減少筆劃、字數是為了能讓人民容易學習、利於減少文盲...

所以反言之,台灣、香港學習正體字,字數、筆劃都沒少,所以學習困難,文盲比例要更多些囉?但事實卻不然!

理由藉口都是你們說的,併字、減字、減筆劃可以減少文盲也是你們說的,這是你們最常拿出來當成反擊的說詞啊!現在又來扯什麼小篆?

唉!也麻煩統合一下,起碼使用同一個理由好嗎?

蔡小姐愛用什麼字體是她的自由,在中華民國每個人都可以保障及行使言論及書寫的自由...

起碼她不會「後」、「后」不識,「幹」、「乾」、「干」不分啊!更沒有胡亂併了同音字!

蔡小姐在書信中摻雜了簡體字,不代表她不書寫正體字,況且,她正、簡兩相宜也是她的本事啊!

你的言論主題很鬆散,你到底想表達什麼?用簡體字的人比較有成就?會寫正體字的人也會寫簡體字?用簡體字可以增加國際論文及期刊的數量?

能麻煩你整理一下再表述嗎?不要偏離了本串討論的主軸!
我想好奇的問一下:
有誰研究過~~“党” 與 “黨” 這兩個字的不同?

ciicii wrote:
不明白不緊要, 我講...(恕刪)


我就说一点

简体字的学习速度快于繁体字 这一点就能比你所有繁体字的优势要大了。

简体字平均多少画一个字 繁体字平均多少画一个字?

至于你所谓的 我下面给你吃 的问题来说 是个正常理解人 都知道是面条的面 只有你先把自身处于黄段子的内容 才会有其他的想法。


会不会造成误区 也许会 但是绝非你想的那么严重。

这话题我也不回了。 感觉没啥意思。 就好像现在大家都在用电脑的时代 繁体字和简体字其实并没有很大输入难度了。

但是你真正到纸面以后 繁体字的输入难度是简体字的复数倍增长。 就这一点 用惯简体字的人 你让他用回繁体字 基本也是不可能的。

而台湾人阅读大陆简体 除了名词意思不同造成的误区外 因为字的误区通常没有。 就说明 其实所谓的理解误区 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

furry wrote:
我想好奇的問一下:有誰研究過~~“党” 與 “黨” 這兩個字的不同?

給個提示~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季旭昇先生寫了一本“漢字說清楚”,
在這本書的第250頁就提到“黨党”這兩個字的不同。

我想,中國共產党當初選擇把“党”作為“黨”的簡體字,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根本就是為改而改~亂改一通~

運動=运动??
"運"裡的軍=云??
"動"裡的重也=云??
"雲"也是=云??

所以"軍"="重"="雲"???
這啥鬼啊~

親不見~愛無心~麵無麥...

簡體字我覺得改得不好, 因為改變太小太少.
一個會繁體的人學簡體不須多少時間, 反過來也是.
既然學會一種再學會另一種那麼容易, 何必搞兩套?

漢字真正要突破就需要改成拼音文字,
不過這個難度太高, 當年沒做, 現在更不可能.

不過未來一定是簡體的天下, 因為用的人多,
所以台灣改推簡體沒什麼不好. 至於繁體字的文化傳承...
人口眾多的央央大國中國不傳承, 要台灣人傳承, 天底下還有比這個更可笑的事?

至於想要獨立的, 假如不想學簡體, 那就學新加坡力推英文, 把英文改成官方語言.
不要在推方言教育了, 至少學個有用點的語言, 方言在家學就夠了.
秦皇當年焚書漢朝要復就去找很少懂得的

3B014 wrote:
不會吧!!!!!在下...(恕刪)


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在电脑上做的。

至少目前 大陆前12年的教育 全部都是基于实体课本 实体文字。
哔哩哔哩 wrote:
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在电脑上做的。

至少目前 大陆前12年的教育 全部都是基于实体课本 实体文字。



在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

不敢在這裡許多專家、前輩面前班門弄斧

所以這三十幾頁下來

只敢抱著學習的心態在旁邊看熱鬧

但是,您說的前十二年教育

我想就是台灣高中以前的教育吧

許多高中生在這裡被稱為小屁孩

您還指望他們做什麼文化???

退一萬步來說

就算大陸的高中生資質比台灣優秀許多

「做文化」這種事也輪不到他們吧




相信我,學習比簡體字多了幾筆的正體字

對於正在接受「大陸前十二年教育」的學生們

真的沒這麼難



=================================

反正說不再回這話題也回了

您要不要回答一下ciicii前輩的問題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