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inhk wrote:
我不是大陸的,但也想回應一下:
世間萬物都是利弊共生的,分別只是利多弊少,還是弊多利少,要說利多,利佔80%?90%?
簡體字是利多弊少,還是弊多利少,很難說。
因為每個人心中的天秤不一樣,側重點也不同,
單舉一點為例:
''寫書便利性''是非常重要/重要/不重要?,每人都有不同答案。
爭了幾十年還是在爭,我想再爭也爭不出結論。
當然不能精確到用幾%來衡量, 但我起碼指出了有那幾點的弊, 有那幾點被認為的利, 你的理據呢? 利弊的理據, 別扯去古已有之, 誰先用之類的.
衡量利弊應該用全面的因素, 如歷史, 文化, 合理性..等等. 你說每人都有不同答案, 那就是沒有共識是吧! 沒有共識前是不是不應亂搞呢?
你不是大陸人可不可以也回應一下:
承不承認大陸現行使用的那套簡體字不是全部古有? 部份是為了簡體化而造出來的? 先不管是誰造, 但大陸在使用當中是事實.
承不承認把同音多義字合拼會帶來麻煩? 如有機會語意不精確, 有時增加閱讀難度.. 我知道漢字一直存在這問題, 但簡體字進一步把這問題加深.
承不承認簡體字把某些字的部首搞亂, 破壞了某些字原有的含意部分, 如 如愛字原屬心部, 現在爱是屬爪部! 聲字原屬耳部, 声現屬士部, 鳳原屬鳥部, 現在凤屬几部...
承不承認使用簡體字會和之前一直作主流使用近二千年的繁體字有斷層? 我知道當時已經存在某些簡體字和異體字, 但那些不是主流, 大部份當時的典籍也是用當時主流文字書寫的吧. 我也知甲骨文, 小篆、隸書...的演變, 但不代表簡體化的演變也是合情合理的.
makeinhk wrote:
但要說簡體字是「不學無術亂搞出來的東西」,我真要笑了。
「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
你以為中華民國教育部會亂搞出這個簡體字表?你知道誰是胡適,誰是錢玄同嗎?
後來中共繼續發展簡體字,還是集結當代的專家弄的,你不會以為是毛澤東跟周恩來親自動手搞吧?
那些文壇巨人,文字學專家,全都被你說成是「不學無術」的人了,你這麼牛,我估摸著你肯定是一位國學泰斗吧?
大陸現在用的那套簡體字就完全等於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公布的324個簡字嗎? 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 大陸之後沒自己加入一大堆的? 如果不是就別混淆視聽!
現在大陸現在用的那套簡體字全是由胡適, 錢玄搞出來的嗎? 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就別混淆視聽!
再說什麼泰斗就不會有錯嗎? 魯迅夠曾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你亡國了嗎? 錢學深也曾在大躍進用科學的角度鼓勵說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結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