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核四該不該停建呢?


L.A.1113 wrote:
你到底在講甚麼 麻煩...(恕刪)


講你的邏輯跟環團有得拼阿

天才環團把核四未來投入的算到成本裡,確完全不講投入那些得到的回報物超所值,竟然有人將這樣邏輯照單全收? 你要不要同樣算法算算燃煤跟燃氣成本是多少,肯定嚇死你

請你講講李敏教授哪裡說謊啊? 你說他說謊就說謊喔?
Nuke worker wrote:
如果在反應器廠房裝個氫氣濃度偵測器,才幾萬元而已,
高濃度警報時,手動打開二次圍阻體的天窗將氫氣排出,福島電廠也就不會炸成那個樣子.
核電發展60年了,全球一大堆專業博士教授,為何在福島事故前沒人想到要去裝一個氫氣濃度偵測器?...(恕刪)


這個問題應該這麼看
要不是落在日本人手中,在其他國家核電廠的正常操作程序中根本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本來不認為需要多此一舉裝這種東西

不過發生了福島核災也好,把一些原本認為不可能出現的人為疏忽也加入考量,就花點錢裝個氫氣濃度偵測器安定人心吧

GreedIsland wrote:
這個問題應該這麼看要...(恕刪)


不 follow SOP 走的是不可能安全的,就像是餐廳裏,是不可能把刀丟在洗碗槽裏泡著

There are currently 435 operable civil nuclear power nuclear reactors around the world, with a further 71 under construction. (This under construction total includes recent changes including Tianwan 4, Yangjiang 5, Yangjiang 6, Shin-Hanul 2, Barakah 2, Ostrovets 1, V.C. Summer 2&3 and Vogtle 3).

全世界將近500座核能發電塲,沒有說台灣一定是無核,但是是可以同時進行,比重滅輕,說實話,核電場的問題解決不了,其他的都在做夢
GreedIsland wrote:
要不是落在日本人手中,在其他國家核電廠的正常操作程序中根本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也不要急著把這事件導向人為問題,
專家在設計前述二次圍阻體天窗時確實已經有考慮到這的狀況,
當二次圍阻體因反應爐產生的"氣體"造成高壓時,不管是人為或非人為,
那天窗就會自動打開,防止二次圍阻體超壓而破裂!
但專家在假設那氣體時,沒有想到現在人人都知道的鋯水反應產生的氫氣也在其中. 所謂核工專家不是應該比一般嘴砲更了解核反應? 怎會忽視鋯水反應產生的氫氣?
況且,在車諾比已經氫爆一次了,核工專家只是淡淡的說: 我們的設計和車諾比不同,不會發生爆炸!
如果MIT回來的教授能在福島事故前發佈反應爐內鋯水反應產生的氫氣的警訊,進而通告WANO讓全球核電廠加裝氫氣偵測器進行連鎖控制,那才有資格稱為專家!
















Nuke worker wrote:
也不要急著把這事件導向人為問題,
專家在設計前述二次圍阻體天窗時確實已經有考慮到這的狀況,
當二次圍阻體因反應爐產生的"氣體"造成高壓時,不管是人為或非人為,
那天窗就會自動打開,防止二次圍阻體超壓而破裂!
但專家在假設那氣體時,沒有想到現在人人都知道的鋯水反應產生的氫氣也在其中. 所謂核工專家不是應該比一般嘴砲更了解核反應? 怎會忽視鋯水反應產生的氫氣?
況且,在車諾比已經氫爆一次了,核工專家只是淡淡的說: 我們的設計和車諾比不同,不會發生爆炸!
如果MIT回來的教授能在福島事故前發佈反應爐內鋯水反應產生的氫氣的警訊,進而通告WANO讓全球核電廠加裝氫氣偵測器進行連鎖控制,那才有資格稱為專家!...(恕刪)


我怎麼覺得您在說的是預言家而不是專家........
專家是有能力在狀況發生時有能力去妥善的處理問題解決危機而不是不負責任地做出預言

如果假設問題一定會發生且一定無法解決,核電廠壓根兒就不會蓋啊,當然是風險發生的機率要足夠低且控制風險擴大的能力要足夠強才會建造運行不是嗎?

敢問世界上有百分之百零風險的事嗎?有資格的專家大概都不會做出百分之百零風險的保證吧?
GreedIsland wrote:
我怎麼覺得您在說的是預言家而不是專家........



任一電廠內都有氫氣,不管是什麼力的,也都依工安標準作氫氣濃度監測,降低風險,
氫氣對電廠不是也怪物更不是預言. 在福島事故前,只是沒想到而已.






Nuke worker wrote:
如果在反應器廠房裝個...(恕刪)


很簡單,因為一旦發生鋯水反應就表示溫度已經高到有燃料破損,甚至爐心熔毀了

與其等爐心熔毀再去處理氫氣,不如從根本直接避免燃料破損,也就是要防止冷卻水流失,所以大部分核安措施都是在避免喪失冷卻;

你說的氫氣燃燒或複合裝置是屬於很後面的防禦了,算是再多掛一層保障,但絕不是你說的核工專家從沒想過,而是只要前面環節做對,根本用不到後面的這些。福島前面做錯多少事我想不用再提醒了

再說多裝氫氣燃燒/復合裝置不是幾萬元就能了事的,據我所知福島後有國外廠商向台電兜售氫氣燃燒裝置,但後續如何我就沒追蹤了

L.A.1113 wrote:
核四成本兩塊錢 經濟...(恕刪)



發電成本是兩元...這是台電預計 如果核4 2015年能夠商轉的後的發電成本


別老是說 CSP 電廠 ISCC電廠 電廠了 如果真的可以

台灣的環境 氣候 完全可行 而且能夠當做穩定的電力

根據你心中腐敗的台電結構 這麼大型個工程又可以上下其手 為什麼不去做?

既名正言順 (發展綠能) 又可以發包賺錢.....又可以穩定電源 這麼大的貪污機會

有錢誰不想賺?.......

根本點就是 怕做了下去 卻無法提供穩定的電源....那可是比貪汙更被砍頭的事情

台電不怕電價漲不停.....他更怕的是一年到頭 斷電 限電....而太陽能就是有這種疑慮

目前世界各國發展太陽能 但是只有少數國家 敢把太陽能拿來做基載

我就不懂為什麼你會有 "美國 德國可以 我們也可以的信心".......而且這些信心還是建立在

你壓根不信的台電身上.........

台灣面臨的 不只是核4封存 還有核123停役 老舊火力發電廠關廠 無法新建任何發電廠的窘境

如果真的要拼發電廠 基於用電考量 跟 成功率 以目前的台灣的環境 根本不會選擇太陽能

台電最新的 超強後備計畫...........是在台北港 填海弄一座超臨界的 燃煤火力發電廠

6個機組...可以提供600萬千瓦 可以頂核4 +核1 +核2......而且發電成本不會比核能高多少

台北港 填海 沒有土地問題 現在差的只是環評 跟 碳排放量.........至於太陽能發展

那應該是在電力無缺口的情況下才發展.....而不是把太陽能當作救命仙丹.....
日本以前那些專家當然想的到
但他們沒想到
冷卻池的設計就暫放的
那些用過的燃料棒怎會放那樣多那樣久
就算想到了
提出來不就更說明那些燃料棒很難找地方去
還可能產生氫氣跟氫爆
能講能做嗎?
cypress626 wrote:
你說的氫氣燃燒或複合裝置是屬於很後面的防禦了...(恕刪)


台電核一廠的Hydrogen Recombiner早在1980年代就加裝完畢了,它是在處理正常運轉時管線中反應爐內核反應產生的氫氣;正常運轉時反應爐內就會產生氫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