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6成支持回到聯考 教改21年打掉重練?


kf211434 wrote:
只是說道學歷通膨這...(恕刪)


是啊
我在竹科的同學說

公司在應徵時
如果不是有名的大學就直接踢掉
或是視為高中生

所以
知名的大學 跟 不知名的大學是有差別的
很遺憾
這差別還是靠考試分出來的

kf211434 wrote:
只是說道學歷通膨這點我就有點不解

就算滿街的人都有大學證書

但是成台清交還是成台清交,道德國真遠還是道德國真遠

難道有哪間公司,在同樣背景與薪資條件下的社會新鮮人,在專業上

會因為所謂的"學歷通膨"而去煩惱說一個成大的與興國的本科應試者該選哪個嗎?


所謂通膨的情況下應該是,"成大本校"與"成大興國分校"這種,連學校本身都被"稀釋"的情況下

才有所謂的通膨亂象發生吧?


因為你不瞭解業界老板的利害!! 舉個例子, 有個職缺設定是大學畢業, 以前可能只會收到三封浗職信, 現在是三十封, 當一個國立大學畢業的學生來面試, 老板給他22K薪資, 他當面一定無法接受, 可是當老板拿出厚厚一疊求職信, 跟你說, 你不要, 一堆人搶著要!!
你就得含淚接受...於是薪資全面下滑!!

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效果!!
kf211434 wrote:
只是說道學歷通膨這點我就有點不解
就算滿街的人都有大學證書
但是成台清交還是成台清交,道德國真遠還是道德國真遠


這是一個經驗談!

十多年前就算是私立大學畢業的, 也很少遇到不能用的! 最近這些年, 就算是中字輩國立大學研究所的, 也很容易碰到地雷. 我個人是越混越差的, 工作頭幾年都待一線公司, 那時隨便找來的都台清交碩士, 面試都只是談合不合意, 好不好相處, 實際上工作也都做得不錯. 最近這些年, 混的差了, 待二三線公司, 能收到的履歷, 差不多都是一線公司挑剩的. 像我們這種工作內容很硬頸的(IC設計公司), 那種到德國很遠的他們連投履歷都不敢投! 國立科大的履歷我也收到非常之少.

因為老是在試用期把新人請回家, 很不好意思, 所以在面試時就越來越謹慎, 以避免彼此尷尬. 其實, 現在我們根本都不找人了, 反正也找不到, 乾脆改做些利基型產品, 就原本這些白髮蒼蒼的老同事大家自己幹, 反而比較不辛苦.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cman4434 wrote:
因為你不瞭解業界老...(恕刪)


如果老套到連大家都能把他當例子舉出來,而那個國立生還會上當而屈就於22k

那表示再高的學歷也救不了他

DannyHwang wrote:
這是一個經驗談!十...(恕刪)


那我會認為說是你們的專業素養跟水平隨年增加

才會越來越認為新進的大學生不堪用

kf211434 wrote:
那我會認為說是你們的專業素養跟水平隨年增加

才會越來越認為新進的大學生不堪用


專業素養跟水平隨年增加是工作以後累積經驗才發生的 ,

才剛大學畢業或研究所畢業是不太能講求專業素養的 ,

但是可以討論基本學能及學習能力 ,

基本學能及學習能力夠強 ,

專業素養才有辦法在工作以後慢慢培養起來 ,

現在新進的大學生是因為教改導致基本學能及學習能力欠佳 ,

光有創意比較強也很難提升專業素養 .
kf211434 wrote:
那我會認為說是你們...(恕刪)


也是啦!

以前只要應付4 bit的CPU, 幾百行code就搞定, 現在一出來就得搞整個幾十萬行code的OS. 在學校沒好好充實本職學能, 出社會就好像新兵就送去諾曼第登陸似的, 離開了登陸艇馬上就陣亡. 但除非消滅整個既有文明, 誰能逆轉著個趨勢?


題外話, 我有時候看自己的小孩還有他的同儕, 老實說, 同樣國中年紀, 他們大多數技能才藝知識豐富誠度可是遠高於當年的我. M型化, 不只單出現在財富分佈, 對現在新鮮人能力也是. 現在的新鮮人, 優秀的比以前更優秀, 爛的比以前更爛.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jly wrote:
現在新進的大學生是因為教改導致基本學能及學習能力欠佳
...


這句話看似有理,仔細推敲卻可能站不住腳。

新進大學生這麼多,誰來認定他們多數人的基本學能及學習能力欠佳?

基本學能及學習能力合格或不合格又該如何界定?

又,基本學能及學習能力欠佳真的是教改造成的嗎?

這一篇可以參考一下:
70%的學生要去服務業,學校該敎什麼?


diapason wrote:
這句話看似有理,仔...(恕刪)

70%的學生要去服務業,學校該敎什麼?


+1, 70%的要進技職學個技能+職業道德就夠了, 也就是說大學錄取率要回復到以前30%, 台灣高等教育才有救!!

diapason wrote:
這句話看似有理,仔...(恕刪)


不然為何要考試?
考試成績就是最簡單分出誰有能力而誰沒有的方法
如果說沒人有資格判定
會回到我提的最原始問題

請問公司要如何篩選出需要的人?

靠面試? 還是一種考試
靠抽籤?
靠試用?
這家公司一定超有錢

現實是要步入職場
就必須有一種篩選的制度讓人才能夠被判別出來
古代從舉孝廉到九品中正到科舉
現代再從科舉到學校

討厭考試?
如果生不出新的辦法
我們就只能試試舉孝廉或九品中正了
簡單來說
拚爹吧

再者
文章裡寫的不錯
但現在不是說學校只負責知識部分
人格之類的由家長負責嗎?
怎麼又轉頭要學校包山包海了

更別說基礎教育是要讓國民有基礎知識
而不是為了讓他們就業
教改那時還要延遲分流咧
怎麼又這麼早就決定孩子要做什麼?
這種前後矛盾的做法
讓人很難對教改有信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