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孫中山的中山大學,沒有蔣中正的中正大學,是什麼樣的大學?飲水思源,是華人的傳統,我們今天將生活中的道德觀念丟了,我們還剩什麼呢?沒有文化的國家?大陸文革之苦,我們不思借鏡,非要自己再來搞一次,去威權?那个年代都是威權呀,至少也沒對台灣什麼不好?後來台灣經濟發展嚇嚇叫,威權的定義是什麼?鄭成功也很威權呀,為何要紀念?照定義他也是外來政權呀,日本殖民不威權嗎?那象徵统治台灣的總督府又為何不討論拆除?若曾經统治過台灣的都是威權,那民進黨要思考自己是不也在樹立自己的统治威權呢?當做這些事時,有充分尊重社會不同的聲音?還是借由這些舉動來打壓社會另一個不同的聲音,造成對立升高,台灣地處美日中強權環伺之下,不免有接受這三方政治獻金培養的政客,遂行各自的國家利益,其基礎最終或許會傷害台灣人民的利益,台獨最大獲利者是台灣人嗎?還是美國人?日本人?中華民國不夠獨嗎?非得改個名才爽?在這個各方角力得舞台上,我們應該看清現實,包容多元,創造和諧,台灣才能繼續前進,而我們已經原地踏步二十年,還要再這樣繼續下去嗎? jaar1234 wrote:以「孫中山」為名的高...(恕刪)
马勒克斯 wrote:没有孙中山的中山大学...(恕刪) 这些其实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应属于common sense,可能日本例外,毕竟“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始作俑者。可惜在台湾的主流意识形态中你说的这些却是非主流的观点,而台湾又自诩为华人世界中与西方接轨程度最高的,真是实实在在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