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earth wrote:
明朝時葡萄牙傳教士早就用Mandarim(Mandarin)稱呼北京官僚以及其使用的北京官話,
所以不需使用啥滿韃語來混淆視聽,
真正的滿語跟漢語體系差別非常大,
講北京話就是滿韃語根本好笑!
...(恕刪)

北京話不是滿韃語 ? 難道是唐宋中原正音?
英文Mandarin延用 葡萄牙人 對於明朝官員的稱呼。葡萄牙人借用了馬來語menteri一詞,意為官員,而馬來語menteri一詞則源自梵文的mantrin。
但是,明朝時的官話是"南京官話"
明朝推翻元大都(今北京)之近代漢語(北京話)標準音, 改以中原雅音為正音,較接近"切韻"(隋朝陸法言編輯的韻書)的中古漢語
明朝以前的中原地區語言,經過多個北方民族侵入,已經改變了。原中原人南渡,因此,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反而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音為基礎,明朝以南京官話為漢語標準語。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占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

但是,清定都北京,初以滿語為官話(主要是滿族使用),直到20世紀初,儘管在日常生活與政府工作中滿語已基本不再使用,滿語作為官話的地位並沒有改變。清朝以來,北京官話逐漸分化出來,作為漢語標準音的官話從而逐漸分為南京官話和北京官話兩支。
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準語,雍正八年(1730年)清政府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朝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明都北遷時北京城內南京移民過半)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
到了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取得國語的地位。

外國人都稱Mandarin滿韃語, 實際卻已經由南京官話轉變為北京官話

richearth wrote:
不再是中原古語又如何?
現代英文跟古代英文也有很大的差別~
所以現代英國人要否定古代英國人?
...(恕刪)

中古漢語(中原音) 和近代漢語(北京話) 差別很大
不相信來讀一下唐詩
金縷衣 (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北京話完全不壓韻

是的,差別很大, 因為1066年法國諾曼地大公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蘭,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殺死了英王哈羅德二世,隨後鎮壓國內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叛亂,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入侵",完全改變了英國歷史的走向。 征服者威廉把法語帶到了英格蘭,影響到近代英語輸入大量拉丁語字彙和語法,大部分是通過諾曼法語而來。
征服者威廉來自法國諾曼地, 他是維京海盜掠奪者的後裔, 維京海盜又來自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因為北歐斯堪地那維亞維京海盜,多次經由北海進入塞那河劫掠巴黎, 西元911年,維京海盜首領羅洛同法王夏爾三世達成協議,法王將諾曼地劃給羅洛,讓它防守塞那河出海口, 防止其它維京海盜入侵, 從此斯堪地那維亞人在法國諾曼第永久定居。

征服者威廉都把英王哈羅德殺了 ,能不否定嗎?

richearth wrote:
這麼瞧不起女真人建立的中國王朝,
還稱其『夷狄』喔~
...(恕刪)

這是外族入侵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國父 孫中山 建立同盟會之時,所用的口號所說的

richearth wrote:
『南征至維揚望江左』金.完顏亮
萬里車書盡相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閣下也寫寫一首詩,看看是否比這個『夷狄』寫得更好阿?
...(恕刪)

完顏亮口氣是很大
但是南宋一個文人, 中書舍人虞允文,卻在采石磯之役, 擊退渡江的完顏亮, 完顏亮無法渡江反被叛將完顏元宜所弒, 還被篡位的金世宗將他追貶為庶人,海陵煬王、海陵庶人、金廢帝。
"采石磯" 相傳是詩仙李白 醉酒溺死之處
《采石江邊》一詩最能回應 完顏亮 的詩
「采石江邊一抔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richearth wrote:
至於愛在人書畫上提筆留跡的『夷狄』愛新覺羅.弘曆
對中華文化的造詣應該也遠超閣下吧
...(恕刪)

愛亂蓋印章, 又愛題字的弘曆, 破壞了不少古畫 ,堪稱「名作破壞狂」!

例如《富春山居子明卷》,子明卷是明末文人臨摹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後人為牟利,將原作者題款去掉,偽造了黃公望題款,並且還偽造了鄒之麟等人的題跋,這一切都把乾隆爺矇騙了。
子明卷不但被他視為珍寶時時帶在身邊,對此畫大加嘆賞,屢屢題贊,甚為喜歡。而且真跡無用師卷的出現,也沒讓他推翻自己的錯誤判斷。還題滿屏詩,再蓋上好幾個大印,表示「朕已閱」。
看來乾隆爺的書畫鑑賞水平,顯然並不足以看出這些漏洞。

herblee wrote: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國父 孫中山 建立同盟會之時,所用的口號所說的


孫中山還說五族共和呢

孫中山發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第一次提出了“五族共和”論:“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你lag了
台灣獨立是指:從中華民國裡獨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中華民國的大部分憲法領土不在中華民國的管轄之下,既不出兵也不靠外交手段取回,中華民國政府官員已嚴重瀆職,要不然就修憲重新修改領土範圍
中華民國國民當然就是中國人,做臺灣人的第一要件就是中國人,不然哪有資格住在中國的領土上。
xjf4400 wrote:
中华民国国民是中国人...(恕刪)

xjf4400 wrote:
中华民国国民是中国人吗?
还是中华民国人,只是指台湾人?

大陆地区人民算中华民国国民吗?...(恕刪)

中華民國人才是中國人
(今天有這疑問關鍵點全在加入,退出聯合國上.)
中華民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中華民國人是指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護照的人士.
大陆地区人民 曾經 是中華民國國民...中華民國38年/1949以前是


xjf4400 wrote:
中华民国国民是中国...(恕刪)



中國人只會用中國"祖傳"文字。


看到這則討論串

其實自己有些想法想表達 然後整理一些觀點去釐清問題的原因

本身近30歲 早期求學過程(大約小學到高中)都有必經的儀式(如早會 唱國歌 升國旗等儀式)

目前持有的身分證和護照 都是表明 "中華民國" 這點毋庸至疑 連國家的根本 "憲法" 也是如此

以下是我會自然做出的表達 (我想我這年齡層的觀點 應該能表現出世代的差異與認同感 更年輕一代我想就會更明顯)

情境一

外國人:請問你/妳從哪裡來?

我:我來自台灣

外國人:你/妳是中國人嗎?

我:不是

這樣的對話內容中 其實並沒有很嚴謹的考究什麼 "定義名詞" 也沒特別去遵從什麼 "嚴謹邏輯" 等問題 只是一個很自然的反應!

更不會去用 "歷史背景" "名稱" 等來解釋什麼

我試著自己去釐清什麼原因 得到的結果就是 我自己本身並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當然這說法很具爭議性 可能是很多人對於"中國人"的理解不太一樣所造成的 但這確實是我這世代的人 不少人會做出的回答

如果我用"承認自己也是中國人"這個議題 去強制附加在與我年齡相近的人身上 只會得到大部分人的反彈與不解

所以我對於這樣的結果有一些詮釋

結論一:以我這年齡層附近的人 對"中國"這名詞的認同已經有不一樣的理解 更傾向於用"台灣人"來表達自己

結論二:認同感未必需要強烈的歷史背景來詮釋(因為人都是"活在當下" 想法會因時因地而改變 歷史並不能當作絕對正確的指標)

我看完很多人對於中國的詮釋和理解 其實只是在自圓其說 並不完全錯 也並不完全對

我反而比較傾向於自然的反應 因為更加真實的表達出"認同感"

現階段很少資訊會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 與 中華民國

很多訊息 都是以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與 台灣(中華民國) 來作明顯的區分(這是目前台灣普遍環境上的現況)

使用台灣這名詞頻繁的程度 早多過於什麼中華民國(只是證件上會看到)

所以才會造成很多矛盾的觀點產生(當然就會有很多爭執 我想大概也很難改變現況)


還有很多觀點想說 但多說再多也沒必要 很多差異都很明顯區分出差異

只不過某國總是認為自己的立場絕對是對的 應用各種手段來達到它們想要的結果!

最後會演變成怎樣的結果 我想也沒人知道吧!




严格讲,PRC和ROC这两个牌子并不那么重要,国号不过是“ 中国 ”这个地缘政治实体戴的帽子罢了。法理上当然台湾是中国一省,说成台湾是中华民国一省当然也可以,但是把中华民国和台湾等同就不应该了
QQ哥 wrote:

1.先問問你
中國...(恕刪)

cougar2015 wrote:
中華民國人才是中國人
(今天有這疑問關鍵點全在加入,退出聯合國上.)
中華民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中華民國人是指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護照的人士.
大陆地区人民 曾經 是中華民國國民...中華民國38年/1949以前是

以是不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國民或加入退出聯合國來認定是不是中國人會不會太瞎了?
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
所以1945年前沒有中國人?沒有美國人?沒有英國人?....
1945-1971年只有台灣人是中國人,大陸人不是中國人?
1971年後大陸人是中國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munnummnunmu wrote:
看到這則討論串其實...(恕刪)

這不是認同感的問題
而是認同錯亂的問題
我是反台獨的
但看到你們這一代如此認同錯亂實在可悲
為了避免下一代步上你們認同錯亂後塵
所以才鼓勵以台獨立黨(現在年輕人認同錯亂的主因)的執政黨趕快正名制憲
不論成敗如何
至少下一代可以不再或減少認同錯亂的問題
豈料都已全面執政的DPP寧願下一代繼續認同錯亂
說什麼也不敢正名制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