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全國院線上映)金馬導演"傅榆"年度金句威力強大

下次要不要替無奶人也拍個記錄片
無奶人摸的奶更大
還有宇宙大暴炸

andy0617 wrote:
原來篩選臺灣人與否,是由閣下片面定義的,
好一個臺式民主


我自己還可定義我自己的觀點,總比貴國全中國都由習大大說了算,好太多了吧,習大大的話,你敢頂嘴嗎??滾回去你的中國網路防火牆內啦,不要再到台灣丟人了~~~~~~~~~~
影片名不准确,应该叫做《我的青春 在台湾摸奶·陈公为廷传》
影片名不准确,应该叫做《我的青春 在台湾摸奶·陈公为廷传》
其實會變反應那麼大跟台灣近十年執政經濟不起色有關,跟兩個黨執政失望有關,尤其是民進黨這兩年執政的經濟勞工衝擊大執政成績近於零更有關,之前大家都很贊成要台灣站出來,但不只是政治,但民進黨八成用於政治算計不管對自己黨或對在野黨,讓人民厭惡這樣的算計這樣的氛圍,很多由認同的變猶豫了,要想大聲說出更要想有實力大聲說出,現在不敢說只能說實力根本還不充足,如何在加強這方面的實力才是重點而不是一味猛喊瞎做,這就是目前執政民進黨的寫照
gufan wrote:


男主角是陳為廷,...(恕刪)
沒拍到與摸奶相關的內容,偽紀錄片!
一個屬於文化藝術的頒獎活動扯啥政治?!
這位真的很白目!

YKK104 wrote:
一個屬於文化藝術的...(恕刪)


「台灣是自由的,影展是開放的,大家愛講什麼就講什麼,我們不能去限制,大家都是客人。而藝術歸藝術,我不希望有任何政治來干擾(金馬獎),希望大家尊重這一點,請大家也給電影人尊重。」第55屆金馬獎執委會主席李安在這次兩岸電影人致詞風波後的一席話,不僅展現他的有容乃大,更展現他的不卑不亢,而這正是我們在這次風波後應有的心態。



儘管有來自中國大陸「愛國憤青」的網路霸凌,儘管有大陸電影人爭相表態反台獨,甚至還有對岸主管電影的中共中央宣傳部下令不准大陸片和合拍片報名參加明年金馬獎的傳聞,我們都不必因此大驚小怪,更不必過度反應。



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在此同時,在兩岸的網路空間裡流轉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倒是不能不予以駁斥。第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來自部分大陸電影人,說是「心疼」金馬獎這個神聖的全球華語電影殿堂被政治「污染」,說是應該讓「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暗示或甚至批評台灣紀錄片導演傅榆破壞了金馬獎的「純粹性」。



這種所謂「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說法,太過荒唐可笑,其實說的是只許中國政治干預藝術,卻不許藝術干預政治。誠如我的一位大陸朋友說得好:「藝術必須干預政治,直到政治不再干預藝術為止。」更何況,金馬獎的設立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如果大陸電影人對「政治」這麼避之唯恐不及,這麼在意其「純粹性」,又何必報名參加金馬獎?



殊不知,正是因為對岸的泛政治化,才讓深受政治力陰影籠罩的大陸金雞百花獎形同雞肋,不可能擁有金馬獎現在所代表的公信力和榮耀感。大陸電影人怎能一方面只要金馬獎的公信力和榮耀感,另一方面又不能接受並尊重金馬獎之所以成為金馬獎的根本理由,也就是台灣最珍貴的創作與表達自由?



與這種說法類似但心態更惡劣的是誅心之論,例如有位大陸電影人史航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公開批評傅榆「踐踏的是所有他認識的或者不認識的電影同行的努力……她讓很多人更加疲倦,更加灰心,或者,更加草木皆兵。」怪了,他不去責怪真正讓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大陸電影人疲倦、灰心或更加草木皆兵的暗黑力量,反而怪罪一個只是說出自己心裡話的台灣紀錄片導演,甚至要她獨自承擔莫須有的罪名,實在是倒果為因,而且更加顯示他自身的懦弱與無知。



更加荒唐的是,他居然還大放厥詞指控:「我其實非常憎恨那位紀錄片導演和她背後可能存在的讓她上台背稿子的人。」我的老天!這位老兄大概是把台灣當成大陸,竟然猜想上臺領獎的傅榆口中說的話是有人命令她「背稿子」。對此,我的一位大陸電影人朋友給了一個神評論:「這大概是悲慘的奴性犬儒生活培育出來的習慣性想像力。」



台灣金馬獎而非中國金馬獎?


第二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來自台灣。一些人難免情緒壓倒理智,在義憤之下說出不歡迎中國電影來參加金馬獎,也不認同台灣以有限電影資源和資金獎勵在斬獲越來越多金馬獎項的中國電影,而應該只獎勵血統純正的台灣電影。



對這種表面上顯得理直氣壯,但其實是魯莽短視的觀點,我同樣不以為然。



金馬獎已是全球華語電影的最高榮譽,台灣主辦其實是責無旁貸,也有充分理由為此感到驕傲,但台灣主辦並不意味著它應該走回只表彰台灣電影或港台電影的老路,因為這麼做只是扼殺台灣難能可貴的文化影響力。



雖然我贊成另外設置鼓勵本土電影人和電影作品的獎項,但千萬不可對金馬獎自我設限,不歡迎甚至排斥大陸電影人和電影作品。更何況,我們也必須肯認的一點是,大陸電影和台灣金馬獎其實是相互需要,兩岸電影人更有繼續合作的必要。畢竟,我們無須否認的這個事實,沒有大陸電影人和電影作品的積極參與和共襄盛舉,金馬獎的光環勢將難以持續。



因此,面對上述這兩種分別來自兩岸部分人士的錯謬說法,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警惕,更應該向李安致敬和學習,除了致敬他為金馬獎付出的心力,更應學習他展現的態度,也就是本文一開頭所說的不卑不亢和有容乃大。只有繼續把握不卑不亢、有容乃大的格局,金馬獎才可以走得更遠,飛得更高。而珍惜金馬獎,也等於是珍惜台灣;畢竟,金馬獎的存在價值與未來,也是彰顯台灣存在價值和未來的另類溫度計,不是嗎?
涂們金馬獎嗆「中國台灣」 蘇嘉全:虛假可笑的意識形態

剛落幕的金馬獎典禮,因為中國演員涂們一句「中國台灣」,讓整個頒獎典禮變了調。立法院長蘇嘉全今在臉書貼文表示,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將虛假可笑的意識形態,強加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身上,「身為民主制度最忠實的信奉者,我永遠相信投票是人民行使基本權利最好也最直接的方式,期盼台灣人民踴躍透過手中神聖的選票,大聲表達出自己的自由意志。」
蘇嘉全說,當我們看到金馬獎典禮上,來自中國的頒獎者,刻意以充滿統戰思維的方式稱呼「中國台灣」,這個就是最典型的「假訊息」事件,因為台灣就是台灣,絕對不是什麼「中國台灣」。在心痛與氣憤之餘,讓我們更加堅定的相信,必須更努力捍衛屬於我們的價值。
蘇嘉全呼籲,大家手中的一票,不僅足以決定台灣未來的地方發展,也可以讓全世界看見,這塊土地上所有人民,對追求真相的堅持,對國家社會的關懷,以及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
蘇嘉全說,當立委們在努力推動國會外交,與世界各國好友會面交流的過程中,普遍聽到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對於當前網路時代假訊息氾濫的憂心,特別是這次台灣的地方選舉在即,面對中國強化在台的政治作戰活動,採用各種手段試圖損害台灣民主與政府領導。種種為達到特定目的而生的不實訊息甚囂塵上,這樣的現象讓國際民主夥伴們非常關心。可以說,台灣民眾對於捍衛民主的態度,以及如何在接收大量訊息之後明辨真偽做出選擇,成為全球民主社群所關注的焦點。(陳郁仁/台北報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