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_yeh wrote:
今天用電峰值在 14:20 用電量在 3294.2萬千瓦
太陽能發電量 158.3萬千瓦 (峰值的83%)
講鴨子曲線可能太專有名詞,不夠接地氣
我就借上面的數據與下圖來談為何以後的太陽能建得再多,都無益於缺電危機

圖中是今天18:40的電力供應圖
用電量 3155.3萬千瓦, 其中0.64萬千瓦是由太陽能提供
假設明年這個時候用電量與今天相同, 可是太陽能建置量增加為2倍
會有什麼結果??
用電尖峰時太陽能發了317萬千瓦的電
所以其他發電來源只需要發2977萬千瓦就好, 真是好強好棒棒
可是等到18:40分, 太陽能發電量變為 1.3萬千瓦
所以其他發電來源還是需要提供3154萬千瓦, 對於供電負擔完全沒有幫助
由上面就可以知道, 太陽能對於缺電的幫助量(天花板量)
取決於鴨子頭(次尖峰)與尖峰用電的差距,
以今天來說就是 3313.4-3155.3 = 158.1萬千瓦
超過這個數值, 再多的太陽能都無益於缺電危機的解決
觀察這兩年台灣夏天的天花板值, 大概是介於140萬~200萬千瓦之間
因此對照今天的太陽能發電量就知道, 目前台灣的太陽能建置量已經到達天花板了
p.s. 台電公佈最後結果,尖峰用電量為3313.4萬千瓦,故調整今天的天花板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