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怎麼屠殺南島人?】揭日軍屠殺原住民震撼影像:父親遭反綁虐殺,孩童無助愣在一旁

以前的人比較野蠻不文明又愚蠢
沒有民主自由,上頭一句話就要送死賣命,只是為了某些人權力
不值得啊!
現在台灣民主自由很好
偏偏有人不珍惜,對獨裁政權有不實際的幻想
還有人吃裡爬外當走狗,沒有羞恥心啊
funtir wrote:
以前的人比較野蠻不文(恕刪)



說對了,日本人屠殺南島人,不會有人對獨裁的倭寇有幻想

所以塔綠班已經決定舔南島、棄倭寇了嗎?
29x5x5x2 wrote:
廢話! 幾百年來,台灣人生長在這塊土地,成長茁壯(恕刪)



所以你到底是舔南島還是舔倭寇?
ponsayboss wrote:
塔綠班喊中華民國萬歲
罵台灣國垃圾,痛罵台毒
讓你不知道怎麼回應了嗎


塔綠斑要自閹, 不會有人想回應, 請自便
neuromorphics wrote:
塔綠斑要自閹, 不會(恕刪)



太好笑了,塔綠班常幹這種事
chisel wrote:
說對了,日本人屠殺南(恕刪)

日本已經民主
你要記舊仇?
中共做的壞事不會比較少
所以..你要不要報復中共?
funtir wrote:
日本已經民主
你要記舊仇?
中共做的壞事不會比較少
所以..你要不要報復中共?


民主!! 你一定沒跟日本人生活過

記舊仇 那比的上貴塔綠班的228 又要到了

每年都要哭一次 今年不知道上什麼戲目

中共有直接攻進台灣 全台大屠殺嗎 還沒嘛

但日本 有嗎 有阿 全台一圈大屠殺

殺到過這麼多年了 還像看到親爹一樣

跪迎皇軍 把家中女性都獻上皇軍當服務生 服務皇軍

才會有日倭滯台嘛 沒錯吧

只針對台灣的部分嘛 反正民進黨只認台灣區

剩下的都當沒看到 也沒錯吧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日據時代,日本皇軍屠殺了數十萬計的臺灣同胞,還把原住民當成畜生拉到外國巡迴展覽,
這些都有歷史照片記錄下來。
日本人從不道歉,國人銘記勿忘。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韓非子。亡征第十五》

莫忘南京,南京大屠殺的元兇是曾國藩

1863年,曾國荃率湘軍攻陷雨花台,水師也進泊護城河,天京(今南京)被合圍。緊接著,1864年6月,洪秀全因病逝世。

洪秀全逝世後,李秀成輔佐幼天王洪天貴福,帶領三四千名戰士又堅守了天京一個半月。湘軍在靠近太平門的城牆根下開始偷偷地挖掘地道,埋設炸藥。7月19日,湘軍引爆了炸藥,將城牆轟倒20餘丈,由缺口處蜂擁而入。儘管太平軍連續組織了幾次反擊,但均未成功。
湘軍沖入天京後,隨即展開了一場瘋狂的燒殺、掠、淫的大競賽。「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致令「秦淮長河,屍首如麻」。

燒:

湘軍一進城就到處放火。衝到哪裡火就燒到哪裡。及至當時傍晚時分,全城已經變成一片火海,「煙起數十道,屯結空中不散,如火山,紫絳色。」湘軍除用火作為進攻的武器外,還用火作為滅跡的手段。每次當他們搶掠完一處王府或民宅後,便隨即付之一炬。這場大火自天京陷落之日起,此落彼起地一連燒了七、八天,直到27日下了一場大雨才被澆滅。大火過後,南京城內十之八九的房屋被燒掉,各種著名的建築物和文物古蹟幾乎毀壞殆盡。所以現存的不少古建築物,都是後來修建的。
?

殺:

這是湘軍入城後的「主要任務」。他們首先要殺害的是在城內仍繼續進行堅決抵抗的太平軍戰士,其次是老百姓。但被殺害的太平軍戰士畢竟有限,因為破城時,天京城內能作戰的太平軍只有三四千人,他們一部分在巷戰中英勇犧牲,一部分在混亂中衝出天京,另一部分千餘人在李秀成帶領下為保護幼天王突圍了,所以被殺的絕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其實,攻陷天京的當天晚上,湘軍就基本上控制了整個城市。雖然有幾個王府仍在進行抵抗,並一直繼續了四五天,但總的說來戰爭狀態已經結束了。可是,這場大屠殺卻一直持續了10餘天。
殺人的動機各不相同,但主要是為了達到搶劫財物和姦淫婦女的目的。關於這場屠殺,趙烈文(曾國藩的心腹幕僚)當時在他的日記中曾有過記載。他說,城破5日之後,仍然是「屍骸塞路,臭不可聞」;又說「計破城後,精壯長毛除抗拒時被斬殺外,其餘死者寥寥。大半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後即行縱敵。城上四面縊不老廣賊匪不知若干。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情殺死。沿街死者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其亂如此,可為發指。」
那麼,湘軍入城後,到底殺了多少人呢?據英人吟唎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中說:大約有3萬多人,且都是無辜的男、女、兒童。曾國荃自己稱為邀功請賞而虛報數字,但城破後被殺的人當數以萬計。
?

搶:

對於天京的財物,湘軍是垂涎已久的。他們圍困天京以來,寧可忍受缺糧乏餉的煎熬冒著酷署苦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盼望破城之後好大發一筆橫財,因而一進城就開始了肆無忌憚的搶劫。他們先挖王府,再挖地窖,接著就挨家逐戶地搜搶居民財物,直到掘墳盜墓,甚至連不少建築物上的木料也被拆下來,從高牆上吊出,裝船運回湘南。為了搶掠財物,他們殘殺了大批的居民。在搶劫的過程中,士兵之間也不斷發生爭鬥。城破10餘日內,街上經常出現湘軍士兵成群結隊火併的情景。不僅攻城部隊橫行無忌,四出搶劫,連留在城外看守營寨的老弱兵勇也空營而出,入城參加搶劫。甚至負責警衛曾國荃司令部的兵勇和各棚長夫廝役等非作戰人員也都進城搜刮財貨,肩挑手提,成群結隊,一日往返數次。有些文員幕客,因為是文人,沒有參加搶掠,但看到士兵們個個腰纏手提,又很眼紅;於是紛紛用低價爭購士兵搶來的贓物。「各員自文案以至外差諸人,則人置一簏,有得輒開簏藏納,客至則側身障之,醜態可掬。」
?

淫:

湘軍在燒、殺、搶的同時,還肆意糟蹋婦女。他們隨意闖入民宅姦淫婦女,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在大街上拽曳青年女子,「哀號之聲不忍聞」。凡40歲以下的婦女,幾乎全被他們姦淫或擄掠回湘南販賣。一時長江上下,到處是湘軍滿載贓物和婦女的船隻,在震天動地的哭罵聲中押向湖南。許多老年人為救護自己的女兒或兒媳,許多幼兒因哭喊著和媽媽難捨難分而遭殺。
?
天京浩劫的製造者和罪魁禍首是曾國藩和其胞弟曾國荃及其親信將領。他們在整個過程中,不僅不對部下的胡作非為稍加制止,而且不少人還都親自參與。曾國荃「也子此中獲資數千萬」,「除報效若干外,其餘皆輦於家。」
?
經過這樣的浩劫,天京幾乎變成一片廢墟。滿目殘牆斷壁,遍地破磚爛瓦。連曾國藩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說,自五季之後生靈塗炭殆無逾於今日。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後,面對這幅殘破景像也感到「善後無著手」,說「一座空城,四周荒田」,「無屋、無人、無錢是管,葛居此亦當束手」,似居百年之後度舊。其殘破可想而知。
?
天京解圍戰失敗後,李秀成被「嚴責革爵」。不久,洪秀全責令他領兵渡江,西襲湖北,意圖調走天京的圍敵。1862年12月,第一批太平軍數萬人從天京下關渡江,占含山、巢縣、和州。1863年2月底,李秀成率第二批部隊渡江,並於3月占浦口,4月占江浦。進入皖北後,太平軍受到湘軍節節抵禦,屢攻不克。進至六安後,正值青黃不接,糧食奇缺,加之清軍防堵甚嚴,李秀成就放棄了原定進軍計劃,於5月19日撤了六安之圍,折往壽州,隨即東返天京。
?
這時,圍困天京的湘軍已增至3萬餘人,並於6月13日占領了聚寶門外各石壘。洪秀全又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6月20日,李秀成率部由九洑洲南渡抵京。在南渡過程中,太平軍被湘軍炮火打死和因飢餓而死者甚眾,渡至南岸進入天京城內的太平軍不到一萬五千人。6月25日,湘軍又攻陷江浦、浦口,30日陷九洑洲,太平軍又損失二萬餘人。至此,長江北岸完全被清軍占領。太平軍實力進一步被削弱,天京解圍的希望也更加渺茫了。與此同時,蘇浙戰場也在淮軍的洋槍隊、左宗棠部湘軍的進攻下趨於瓦解。
湘軍於1863年6月底攻破九洑洲,控制了長江北岸後,鮑超部南渡,紮營神策門(今中央門)外沿江一帶。9月,曾國荃部攻占天京城東南的上方橋和城西南的江東橋,11月上旬又連續攻占了城東南的上方門、高橋門、雙橋門、七橋瓮以及秣陵關、中和橋,太平軍在紫金山西南的要點全部失守。
?
11月25日,曾國荃進扎城東孝陵衛。這時,湘軍已攻陷天京外圍的所有城鎮要點,天京城只有太平門、神策門尚與外界相通。外援斷絕。李秀成於12月21日向洪秀全建議:鑒於湘軍壕深壘固,圍困甚嚴,天京內無糧草,外援難至,不如棄城別走。洪秀全拒絕了,太平天國的最後一線希望喪失了。
1864年2月28日,湘軍攻占了紫金山巔的天保城。3月2日,曾國荃部進駐太平門、神策門外,完成對天京實現了合圍。3月14日,曾國荃部用雲梯攻城,但未得逞。從4月開始,湘軍在朝陽、神策、金川門外挖掘地道十餘處,準備轟塌城牆。太平軍一面組織力量從城內對挖,進行破壞,一面構築月城,以便城牆轟塌後繼續組織抵抗。
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一說自殺),終年51歲。此後,天京人心愈加不穩。幼天王洪天貴福即位,一切軍政事務統歸忠王李秀成執掌。
?
7月3日,湘軍攻占天京城外最後一個據點地保城(即龍脖子),從而能夠居高臨下,監視城內動靜。湘軍在龍脖子山麓修築炮台數十座,對城內日夜轟擊,壓制太平軍的炮火,掩護挖掘地道。同時,在龍脖子山麓與城牆間大量填塞蘆葦、蒿草,上覆沙土,高與城齊,為攻城鋪平道路。半個月後,湘軍攻城準備基本完成。
李秀成見湘軍攻城在即,於7月18日深夜,選派千餘人偽裝湘軍,衝出城去,企圖破壞太平門附近的地道。結果被湘軍識破,只得退回城內。
7月19日晨,湘軍擔任主攻任務的部隊齊集太平門外。中午,湘軍用地雷轟塌城牆,蜂擁而入。太平軍紛紛以槍炮還擊,雖給清軍以重大殺傷,但沒能擋住湘軍的攻勢。與此同時,湘軍水師各營會同陸師奪取了水西、旱西兩門。傍晚前後,天京全城各門均為湘軍奪占。天京城內守軍與入城湘軍展開巷戰,大部分戰死,一部分自焚。
天京的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湘軍進入天京(今南京)後,見人就殺,見屋就燒,見財物與女子就搶。直殺得天京城內血流成河,屍體湧進長江,幾乎使江水不流。據曾國藩記載,湘軍「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城內自偽宮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萬室焚燒,百物盪盡,而貢院倖存」, 「自五代以來,生靈塗炭,殆無愈於今日。」 這次屠殺,是歷來南京災難中最慘烈的一次。屠城、焚燒城後,南京連一棵完整的樹都找不到了。
上述日屠殺量超過了1937年使用機槍、大炮、炸藥的日軍。固然現在評價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有其局限性和殘酷性,但是這不應該成為湘軍屠殺男女老幼、糟蹋婦女的藉口。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記載:「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清人記載:「金陵之役,伏屍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所謂伏屍百萬,除了戰死者,就是曾國藩在城內外屠殺的平民。「皖南及江寧各屬,市人肉以相食,或數十里野無耕種,村無炊煙。」顯然這次屠殺最保守估計也應該在50萬人以上,清人所說的伏屍百萬也是有可能的。而屠城和對城市的毀壞程度也是歷史之冠。
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城最多有100萬人。可到光緒登極的1875年,人口還不到50萬。後來李鴻章署理兩江,認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復。曾國藩因為在南京的屠殺手段殘暴,被人們稱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現在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人民幣
整天說台灣 扯到中共做對比!!
29x5x5x2
別鬧了,宣揚仇日親中有屁用,最後必輸
多了解近代發展史,,各政黨背後的動機, 這些民眾只不過是被有心人的利用.

中國的知識份子屠殺了中國人
從洋務運動開始,到戊戌變法的失敗,乃至辛亥革命的清國滅亡,宋教仁籌組國民黨想走議會民主制而被殺、孫中山周旋於軍閥當中,欲借軍閥力量統一中國、袁世凱稱帝失敗、軍閥混戰、最後孫中山與蘇聯合作,聯俄容共,造成蔣介石412上海屠共,蔣介石形式的中國統一。但因爲中日戰爭,蔣介石最後輸給共產黨,逃亡台灣。作者其實一直想要在這個歷史發展過程中,找出《何以中國人殺來殺去》的理由。其實原因很多,作者此次就從「國民參政會」的研究來討論這個原因。
列寧的共產國際找上孫中山,提供了最多、最新式的槍桿子,讓蔣介石一路北伐順利,並展開對共產黨的圍剿,直到西安事件,中國形成第二次的國共合作。其實就在國共鬥爭之際,讓我們看到中國知識份子的傳統儒家性格,如果允許作者講一句難聽的話,那就是中國的知識份子幫助國民黨或共產黨為孽,讓兩個政黨來屠殺百姓。
如果要講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大結合,就該講抗日時期的「國民參政會」。盧溝橋事件以後,日本帝國主義全面對中國展開侵略,於是國民政府就在1938年召集了國民參政會。這個國民參政會並不是民主式的代議組織,也不是使民眾反映其意志至政治的真正機構,而是在國民黨的訓政體制之下,對於被壓抑的所有政黨與非政治性的政治勢力提供一個能夠合法運動的場所,而這個場所也就成為一個原因讓民主運動之主體形成,以便去突破國民黨的「訓政體制」。於是在1939年,人們要求強化抗戰體制、要求「憲政」,在這種參政會內的動向當中,就產生了「統一建國同志會」,更且在1941年,參政會內產上了反國民黨一黨獨裁與維持統一戰線而強化對日抗戰之處理的「民主政團同盟」,這些就成為此後中國民主運動發展的直接主體。這些可以說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以外的「政黨」與「非政黨的政治勢力」的結集,扮演著第三個政治勢力。這些勢力就被期待能夠扮演一定的角色,去連結國民黨與共產黨。
1944年,憲政運動與民主主義運動的發展就把這個「第三個政治勢力」提升為具有「政黨性」角色的勢力。1944年9月,民主同盟就與中共同一步調要求樹立「聯合政府」,想辦法要以此來確立自己的政治立場,同時要否定國民黨的「訓政體制」。

在抗戰的後期到戰後,最重大的政治爭點就是:「建國」的構想是「訓政體制」的維持呢?還是移轉至「憲政」?在這樣的政治狀況之下,因為美國對戰後政治世界的構想,中國的所有政治勢力就在1946年的1月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這個政治協商會議決定了五個項目是:否定國民黨一黨獨裁,由所有的政治勢力參與至民主政治當中,建立以議會制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從1945年末至1947年,中國政黨迎來了第二個簇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所組成的政黨與政治團體數目有30個以上。這個數字顯示出了中國民眾多麼期望議會制民主主義。
但是,蔣介石的國民黨完全無視民眾的這種懇切的希望,而把政治協商會議所決定的五項決議廢掉,對中國共產黨開始大規模的武力攻擊,以維持國民黨的一黨統治。如此一來,「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就被國民黨加以否定,對於議會制的期待與希望就被葬送,國民黨要透過軍事力=內戰來維持並繼續國民黨的一黨統治。

但是經過抗日戰爭與民主主義運動的民眾之政治經驗是不會再允許:和以前國民黨統治相同的一黨統治。因此,國民黨如果想要維持其一黨統治的體制,那麼就必須做出民主外表的粉飾與假裝,讓國民黨以外的黨派也可以參加政權。於是,國民黨就於1948年3月,就使青年黨與民社黨的一部分參加政權,而改組南京政府。

其實對於中國的知識份子的討論不能僅限於國民參政會的知識份子,但是人數最多、最龐大的,確是國民參政會的知識份子。這些知識份子雖然透過種種的討論來探討中國民主的未來,但是他們是令人非常意外、但卻也是典型的中國儒家的讀書人。因爲青年黨、民社黨被國黨收編進入政權,成為在朝人士,走進仕途,而「中國民主同盟」所想的並不是以人民為主、透人民投票而展開的議會制民主主義,而是主張要組織「聯合政府」,讓自己加入具有軍事力背景的國民黨與共產黨當中,當起朝中大員。結果毛澤東在中國內戰當中打出「新政治協商會議」,民主黨派就高興加入。1956年,中共與民主黨派的「長期共存,相互監督」成為口號,而「自由化」亦有所進展。但1957年春天,毛澤東展開了大民主的理論,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民主黨派對中共的批判噴出,然後進行反擊,把1956年所展開的民主理論徹底否定掉。此後,所有民主黨派對中共的批判意見完全消失。到目前為止,僅管還能保持民主外觀的「民主黨派」的「政黨」之地位與功能、角色,至此就完全喪失了.
作者在此想請問這些中國的知識分子:請問你們幫中國人民爭取到了民主了嗎?還是你們只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而大聲主張民主呢?
中國的知識份子看起來好像對共產黨與國民黨扮演了某種程度的批判角色,但是對於中國的近代化起不了什麼作用,可惜的是他們為了自己的仕途寧可被有槍桿子的政黨利用,來屠殺人民。而跟著國民黨跑來台灣的知識分子利用那個無知的優越感,不斷侮辱台灣人民的人性尊嚴,好不容易在李登輝當上總統之後,才看到具有相同文化內涵的新台灣人出現。穿著木屐、嘴巴唱著日本歌被那些國民黨高官嘲笑是毫無水準、不懂裝扮的土包子,這些人才是應該讓新台灣人了解:他們才是開創台灣議會民主制的主人,在這群中國知識份子眼中的土包子正是把康德的「人性尊嚴」變成是新台灣人共同主張的一群老人!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