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跟台大比,也沒有比較差啊

只是個過程 wrote:
那幹嘛既有的醫護人員要擋啊?

有考慮到一般民眾的利益和需求嗎?

後醫系 的擴增
應該考量的是預算 與 相關教學人才吧

以清大為例
就我知道 清大在以前是以學術見長
一個教授"只能"帶最多五名學生(博班研究生)
如果用這樣去考量(醫學系學生比照研究生)
那麼在後醫 教授沒有擴編前提下
能提供的員額也相當有限

我是不知道其他後醫系統的考量
但是 不管怎樣 要照顧病人的權益
那就要有訓練好的醫生 而非考試好的醫生
要訓練醫生 就要有足夠的教授
而非只是要求擴編 卻沒有編足預算 跟 教授的人力

-----
事實上 台灣醫療體系下
研究型的教授(醫生)並不多(醫生論文品質不佳)
醫療型的教授 是比較多的
而這些要傳承經驗的教授 一個人每年能帶的人是有限的
dgame wrote:
你除了講既得利益者的...(恕刪)

別跟他吵了~

只不過一個拼命閃躲實習時數和人力問題把廣增當萬靈丹的.....

還好台灣半導體產業缺人時不是這樣搞


波波有能力就比照九大區在當地實習執業滿再回台考試,

人家九大區的醫護人力回台都這樣,

問題是波波派不敢啊!

這種連在受訓國實習執業人家都不要的,

憑什麼要把百姓的健康交給他們?

憑什麼要為了他們能在台灣實習再壓榨一線醫師人力?


dgame wrote:
後醫系 的擴增應該考...(恕刪)

那些是學校的教學人力還比較好解決,

問題在於醫院實習那是要執業醫師帶著跟診、審病例、排班、讀書會.....

實習生越多、教學總醫師沒增加的情況,

要嘛是影響該醫師原來醫療的品質、要嘛是影響實習醫生受訓的品質,

兩者都對醫療體系有著負面的影響,

這部分不改~光是增額只會把剩下堅守岡位的醫師逼去診所和醫美而已......

久而久之台灣醫療就會慢慢兩極化,

本土受訓的醫師都跑去診所或開自費診收貴鬆鬆價格還更輕鬆,

健保診就剩一堆初出茅廬等著洗經歷的和缺乏實習的波波醫師...

當然親友都是醫師的可能不在乎這個...
dgame
能不能擴增的主要考量應該是預算 跟 教學人力,而非急救章的 濫竽充數
最強藍光
不用廢話那麼多啦~ 國考改成有鑑別度的不會嗎? 還是不敢?還自稱高材生~笑死
到國外念醫學院的人應該不是少數
為何只有所謂的波波醫生相對爭議多???
有沒有既得利益者先不論
以我當年聯考時
一樣在三類組、相同一個學校
醫學系大約要520分才能錄取、我唸的科系可能只要340分
一試定江山或許很可能會失常
但我同班的兩位同學
一位畢業後多準備一年就考上了後醫
另一位卻屢試不中.....最後遠赴歐洲就讀
真的沒差嗎??
最強藍光
考試機器不見得多好~
迷失的缺口 wrote:
一位畢業後多準備一年就考上了後醫
另一位卻屢試不中.....最後遠赴歐洲就讀
真的沒差嗎??

我是不贊成單單看成績決定人是否適合從事醫療職業
這樣最終只會產生一堆向錢看的醫生(事實上台灣就是這樣)

一個在不同體系訓練出來的醫生
不一定遜色於另一個體系要求下的醫生
但是應該做完完整的體系訓練
而非只是教學課程完成就當作已經完成

波波如果可以完成當地的整個醫生流程
並且 真的取得歐盟 或是 美國(八大?!)完整流程的認證
來台灣從事相關醫療服務
台灣只會因為這樣多一個好醫生

但是 只是想要上課
然後跑回台灣做短期實習
最終說我考過了資格考 我就是醫生...
這樣真的夠資格嗎?
dgame wrote:
我是不贊成單單看成績決定人是否適合從事醫療職業

謝謝指正
我剛剛也糾結了一陣子
但最後還是用了這個例子
主要的原因是想凸顯"差異"
在我有限的理解裡...波波醫師其實就是個偏門
充分利用了不同學制養成的差異
來取巧獲得那張"證照"
現有的波波醫師,我相信回到正規的訓練體制裡
應該有不小的比例無法順利取得醫師執照
成績確實不是完美的指標
高分考取醫學系、順利畢業、取得醫師執照...後續卻無法有效執業的人也不是沒有
可能考慮不周.......向各位網友說聲抱歉

因為拿了我同學當例子...所以也希望不會太過明顯
也擔心太明白了透漏了個資
不過,我真的很想凸顯兩者的差異
我的這兩位同學就真的走在完全不一樣的路上
前者我完全認同他是個醫生
後者就...拿了一張可以賺錢的執照而已
dgame wrote:
一個在不同體系訓練出來的醫生不一定遜色於另一個體系要求下的醫生但是應該做完完整的體系訓練而非只是教學課程完成就當作已經完成


這是學制差異的問題

我們在台灣可以依據台灣需求制定我們的醫師資格考試標準

實習時數可以要求
臨床經驗可以要求

對吧?


但是
現在的問題卻是,透過限制實習名額而抗拒他們參與的機會

當我們的理由是認為他們沒有實習經驗、不了解國內的病患狀況

卻限制了他們實習的名額....

那麼,這跟醫療技術、專業知識能掛勾嗎?
亞利安星人
問題在於實習醫師督導是占用醫院一線醫師的人力....廣設增額實習就是加強壓榨這些醫師人力。而對醫院來說,想收的實習生也是能很快上手的即戰力......這是整個體系的問題不是廣開就有用的。.
dgame wrote:
我是不知道其他後醫系統的考量但是 不管怎樣 要照顧病人的權益那就要有訓練好的醫生 而非考試好的醫生要訓練醫生 就要有足夠的教授而非只是要求擴編 卻沒有編足預算 跟 教授的人力


教授人力不能挖角嗎?

我在前面就說過,我家族一堆醫生,

當初某後醫系要成立前,我那位在醫學中心擔任教授級醫生的表妹就被問過。

很遺憾,你和那位在前面說我只會嘴,ex.30 cm 那位一搭一唱。

我家族目前擔任醫生和未來要擔任醫生的就我講的那七位。

被他說成我在嘴。

無言。



dgame
那就先去挖角阿 不要預算也沒增加 教授也沒增加 就要增加後醫的員額...這樣很不負責任吧
亞利安星人
先去問你的家人弄懂研究醫師和教學醫師的不同吧~[笑到噴淚]
JasonQ wrote:
透過限制實習名額而抗拒他們參與的機會

是我們限制了他們的實習名額 還是他們自己限制了?
他們學業都已經在國外完成
為何不是在國外完成實習?
台灣沒那麼多名額
為何不去申請歐盟其他國家的實習機會?美國的實習機會?

歐盟我不知道
但是老美那裏 實習就相當於就業面試了
你除了資格要夠 你要準備的相關資料也要足夠多
甚至於學校老師的推薦函
參加醫院的活動(營隊 或是服務) ....

台灣 某些教學醫院也有對外國人的實習名額
他們也可以申請阿

-----
我真的不是很懂
為啥台灣醫生體系的實習名額一定要為這些人增加?
他們就學的名額就已經不是在這個體系中了
還是說 他們應該去爭取的是就學名額的增加...

今天一個哈佛醫學院畢業的學生
我是不信他會說台灣沒實習的名額
所以他沒辦法回台實習 變成台灣醫生
但是 波波卻說這樣會擋住他的醫生之路...合理嗎?
只是個過程 wrote:
我家族目前擔任醫生和未來要擔任醫生的就我講的那七位。
被他說成我在嘴。
...(恕刪)

是啊~自稱家族一堆醫療高層,

結果對於實習督導人力這塊怎麼來到現在都不敢回,

對於現況的解決也提不出更好的建議來討論,

被笑被懷疑不是剛好而已嗎?

認識的醫生多又怎樣?一樣不了解產業狀況啊!

你那些親戚他們能為你的論述背書?

還是你是他們的代言人?

如果都不行你提出來是讓人看笑話嗎?


更可笑的是講不贏還要我不要提波波醫生勒~

這樓不就是在討論波波醫生?
dgame wrote:

那就先去挖角阿 不要預算也沒增加 教授也沒增加 就要增加後醫的員額...這樣很不負責任吧


當然挖了啊,有師資,有資源了,

現在不就有三校新設立的後醫系畢業生出來了嗎?

迷失的缺口
實習督導並不是學校挖來教授,而是在醫院實習時,需要有具督導資格的一線人員帶領這些實習人員,他的編制在醫院,他就是個醫院的一線人力,他還需要花時間做原先醫生本業之外的實習帶領工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