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景氣指標查詢系統顯示,2022年景氣隨月下滑景氣對策信號因此2022年下半年的工業用電就已經逐漸下滑了2023年延續低迷的景氣,未來2023、2024這兩年會是景氣寒冬谷底年工業用電絕對不會比前幾年來得高,台電亦可以得到些許的喘息但是台電還是要面臨2025有可能景氣反轉說真的,不啟動核四(核盾)真的可以嗎?
2bod wrote:因此2022年下半年的工業用電就已經逐漸下滑了 直接看用電, 5月之後的每個月工業用電都是處於年衰退的現象且衰退幅度越來越高台灣比較特別的是有個用電怪獸台積電因此即使未來兩年工業景氣沒有好轉, 單單3nm的量產就會大幅抵銷工業用電的減少程度因此未來兩年的台灣用電情勢還是蠻緊俏的否則台電也不會搞那種退役轉備用的破天荒政策了
allen_yeh wrote:這是啥黑科技??...(恕刪) 那個跟合約有關目前尖峰的汽電共生可以達到1940MW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7&cid=163&cchk=9c1fa9ec-c80e-4e08-b4e8-be1464b3811c迄至民國110年12月底止,簽約躉售電能之汽電共生業者計49家,合計裝置容量501.1萬瓩,尖峰保證容量194萬瓩,
allen_yeh wrote:那至少要調整一下裝置容量的數據吧 註1:裝置容量:通常以構成該機組之原動機或發電機之設計容量(名牌所列發定額容量)稱之(取用二者中較小者),如以系統而論,則為該系統所有發電廠裝置容量之和。唯,民營電廠依購售電合約,裝置容量以各機組之簽約容量計。所以汽電共生那一欄位是以簽約容量來計算, 而這個容量不是最高可以使用的電力因此, 我通常都是忽略汽電共生的那個容量數據, 因為他對於觀察電力使用情形沒什麼幫助
過客4112 wrote:直接看用電, 5月之後的每個月工業用電都是處於年衰退的現象且衰退幅度越來越高 你就不必唱衰了, 今年景氣處於衰退期, 通膨率較高, 企業百姓會縮減電力支出, 因此夏天用電量不太可能會太高.基載太多, 反而會是政府希望百姓多用一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