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3dnow wrote:新聞報導內容: 澳洲...(恕刪) 用 could be 意思是選項之一。也就是除了可以拿來食用,你也可以拿來做別的用途的意思,只是在這裏是強調食用這個用途。所以,想請教哪裡不夠確定?
拿鐵加糖 wrote:況且原料油還未達人可以食用的標準之前,這種油沒有經過最後一道加工精鍊的製成,想要拿來跟食用油混充,那是很難互溶的、品質、氣味...也很難被接受的。政府不應該迫於民意壓力下,而忘記所謂的程序正義,更應該要給予廠商一個沒有壓力解釋的空間,如果真的有問題那就辦,但是如果只是個誤會那依照比例原則應該如何辦就如何辦。不是為了選舉 迫於這些選舉人的政治手段,就讓無辜的人 受到迫害,這也是對人權的一種侵害。 那頂新牛油是怎樣?他幹嘛報食用油進口查驗?無聊?你上次有這樣出來替頂新進口牛油說話嗎?
英文單字解釋的問題除了本身有接觸報關這方面的如果叫一個老外來單依字面上來看也不會看出差別吧南橋自己應該也不知道這單字的差別吧如果知道第一時間早就會反擊了......如果說是政府被打臉就希望南橋不會被打回去之前說的食品用油相關單位查驗最多可以查一個月....如果政府真的要搞就拖...
scottietw wrote:英文單字解釋的問題除了本身有接觸報關這方面的如果叫一個老外來單依字面上來看也不會看出差別吧 為什麼要有接觸報關這方面的人才看得懂? 又不是專有名詞。而且字面上的意思差很多,怎麼會看不出差別?http://www.usingenglish.com/forum/threads/214505-For-industry-industrial-use隨便就找得到兩個字的差異。
學者質疑:好的牛油 何須精煉【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10.18 04:46 pm南僑進口的五批牛油,澳洲駐台辦事處昨天發文聲明是「產業用」,南僑也聲明加工後可供食用;但我國學者今天表示,真正好的牛油,可以直接供人食用,無須再精煉處理,需要再加工煉製的牛油,即使可用於食品,但原料取油的部位,恐怕不會太好。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表示,動物的很多部位都可以榨油,例如像豬板油這種一整塊油脂炸出來的油,就可以直接使用,「哪還需要精煉?」他說,要再精煉的油脂,一定是等級不太高的油脂,使用的動物部位比較差,屬於下腳料,才需要再製、精煉後,才能食用。「美國人只吃butter 內臟油脂根本不吃」耕莘專校特聘教授丘志威表示,美國人不吃豬油,但會使用牛油,但飲食中用來炒煎烤的牛隻油脂,就只有「butter」一種,除此之外的牛油,美國人根本不吃。邱志威說,國人所使用的豬油、牛油,是利用牛、豬的內臟等其餘部位榨出來的油脂,價格很低廉;國外食用牛油只用「butter」,其他的動物油品他們不吃,但因為亞洲人愛用,外國也樂於出售。一位不具名的動物營養專家表示,國外的牛油製作時會分兩條生產線,一條是供人食用、另一條供動物用,兩條生產線非常清楚,不會混用,但全部都需要精煉;這些牛油因為主要來源都是來自屠宰場的下腳料,「不經過精煉處理,怎麼能吃?」======為何要精煉才能食用?我也覺得奇怪
Adoker wrote:而且字面上的意思差很多,怎麼會看不出差別?(恕刪) 那是因為你有列出這兩個字來做比較當然可以看出不同....如果今天光拿報關單給你看上面就只有 "For industry use" 這個字你看的出來嗎?也有人提出為什麼不用報關特定的產品/品項代碼來區分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