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中住過幾年,大樓式的。管理員都是外省一代老兵退伍的(民國80-85)
當時他們就很老了。我印象中,那時代的台灣社區大樓都是外省榮民一代在擔任管理員。
佔了7成以上市場。
我們相處的都很好(即使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口音極濃。
我也常將吃不完的剩飯剩菜或家中現煮的菜餚給外省一代榮民享用。也常買好料給老爺爺吃。
常常與老伯伯們享受那份濃濃忘年之交,又似曾相識的感情(即使無法用語言表達)。
一代老兵都已凋零,二代外省大多紅統在陸~三代外省已成了正港台灣人了「都不承認自己祖地與民族」
一代老榮民是中華民國的珍貴寶藏。大多老去了(在世的話多85-100歲)。
我大多時間也只能常在you tube上來找回我對老台灣,老榮民的感念與回憶。
好喘好累 wrote:
這是不正確的。戰後...(恕刪)
那叫作河洛語,閩南文化。
是中國最古老的漢文化與漢語言。
還有泉州南音戲曲文化。
只不過是在台灣漸漸凋零了。
這樣也好,789全說國語了,大陸亦同。
閩南口音被貶低,被評沒水準,那是因爲表現在台灣農村的鄉土風俗人情。
外省人不削於學閩南語(政府政策出了問題)
又,台灣的閩南語多是南部優勢腔為主流。
因為專屬某黨的政治語言而將優美純正的泉州話給薄弱掉了。
造成老百姓普遍認為說閩南語是低俗的象征(綠黨要負最大的責任)
綠黨將閩南語南部化,廈漳+外來語(不倫不類的不標準日語)濫化掉了,搞的低俗不已!
且綠黨本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公不義,貪污,數典忘祖。
故整個媒體充斥著低俗的南部優勢腔口音(幾乎遍及全台了)
我的父祖奶終其一生也沒說過一句(趕羚羊)閩南語罵人的三字經。
曾幾何時,這三字代表著台灣精神,且被綠黨人物使用頻繁。
問候人家是母親不好的。早期的閩南語根本沒這三個字。
至少稍微有修養的閩南人一輩子也說不出這三個字。
與其如此、台灣小朋友都說國語就好了(目前也是這種趨勢)
隔壁老吳 wrote:
現今社會上許多的政....為什麼這個人口只佔台灣10%的族群....(恕刪)
查查維基百科,不止10%,最少也有20%。
-------------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t/臺灣人口史
日治初期,有一些台灣人移居中國大陸。台灣日治時期共有七次人口普查,台灣人和遷至台灣的日本人(包括琉球人)一併記入。1905年10月1日,台灣人口約298萬人。[4]1940年10月1日,台灣人口約581萬人。[5]1945年10月底,中華民國接管臺灣,此時的台灣人加上遷至台灣的日本人,共約600萬人。
戰後初期(1945至1949年)
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遣返了至少49萬日本人(包括琉球人)。台灣人口略為減少。
中華民國遷台後(1949年12月7日至今)
2014年臺灣人口結構
至少121萬戰後移民[6]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入台灣,加上戰後嬰兒潮,台灣人口激增。1956年9月16日,台灣人口達到922萬5426人。




























































































